亳州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现状及其对策

2017-12-14 17:05张丽邢化峰
中国科技博览 2017年46期
关键词: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亳州市

张丽++邢化峰

[摘 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列入国家、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据国家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超过七成的城市存在黑臭水体,总认定数高达2014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亳州市纳入黑臭水体共计35处,本文简要分析了亳州市黑臭水体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破解相关难题,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亳州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6-0273-01

1.亳州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现状

亳州市主要河流有包河、涡河、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白洋河、宋汤河、赵王河、油河、洺河、界洪河、涡楚河、阜蒙新河、西淝河、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其中,包河属洪泽湖水系,西淝河、茨淮新河、芡河、北淝河属淮河水系,其余为涡河水系。2015年底,我市出台了《亳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亳政〔2015〕81号),明确规定到2020年,地表水水質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省政府目标责任书要求,其中,西淝河段断面水质2017年改善至Ⅲ类,涡河涡阳义门大桥断面水质2018年改善至Ⅴ类,涡河岳坊大桥断面水质2020年改善至Ⅴ类,涡河龙亢断面水质2020年前保持Ⅳ类;全市53条二级以上支流(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等骨干河道为一级支流,下同)及重点三级支流水质持续改善。为全面贯彻落实《亳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共筛选出河流53条推行“三级河长制”,全面启动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市共有35条(处)黑臭水体,其中市区有11条(处)(市区4条,谯城区7条),涡阳县9条(处),蒙城县9条(处),利辛县6条(处)。截至2017年3月底,市区黑臭水体基本完成1处,7条已开工,其他3条已开展前期工作。涡阳县及利辛县各开工2条,蒙城县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2.黑臭水体综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黑臭成因复杂,污染类型繁多。为指导城市政府及相关的咨询和设计机构很好地选择治理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从控源截污、内源控制、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艺技术,明确了技术的适用范围、设计要点和限制条件。但是,城市黑臭水体的位置和公众敏感度有所区别,污染成因及治理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不宜用统一的标准选择治理技术,而应结合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法。黑臭水体整治应体现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强化“一水体一方案”的技术要求,强化整治方案的顶层设计,每个技术或工程应有明确的目标。就亳州市35个黑臭水体而言,大都为城区内封闭式水域,再加上城区雨污管网分流不彻底,这些水体自然成了藏污纳垢的载体,导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黑臭程度逐年升级。

2.2 资金需求量大,评估机制不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不是单一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水体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蓝天”需要持续性投入。据了解,三县相继启动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打捆项目工程总预算均超过五亿元人民币,紧靠当地政府财力保障难以为继。为解决财政压力,三县拟采取ppp模式运作;诚然,通过引入PPP模式,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具备专业技能的环保企业参与黑臭水体治理中,不仅有助于减轻城市政府的财政支付压力,还能有效提高治理工程的运行效率。

2.3 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整治工程量大难以快速推进。我市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为26座,目前实际建成10座(南部新区、市区涡北、涡阳涡北、古井镇、高炉镇、利辛二期、江集镇、蒙城二期、十八里改为管网、许疃镇),未建成的多达16座。以市中心城区11条黑臭水体为例,除经过治理的丁家坑,其余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均为轻度或者重度黑臭水体,黑臭水体大都河道淤积现象严重,底泥淤积深度都在1—2米。再加上我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均存在着合流制管网改造和沿河截污工程实施难度大、污水处理厂满负荷、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后无法处理的问题;黑臭水体整治清淤量大,河道底泥无最终处置途径;另外,水体整治方案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足,“就河论河”的现象和重工程治理轻水质保持的问题突出。

3.黑臭水体综合意见建议

3.1 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河道禁养区管控。一是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河长制”,由市、县(区)、乡(镇)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分别担任辖区内河道(段)的“河长”,强化协调调度,促进河道水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加强河道养殖区污染管控。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在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及引江济淮亳州段沿线等区域划定限制养殖区,科学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面积不得突破水域面积的30%。实施水产养殖池塘网箱标准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开展集约化养殖。

3.2 加强市政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扩大排水管网对城市的覆盖度,使亳州市市政排水系统更加健全,坚决杜绝雨污混接、错接现象。尽快实施《亳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亳州市中心城区中水回用规划(2015-2030)》。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分区域实施的方法,逐步将市区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道改造为雨污完成分流制,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彻底解决雨季城区内积水问题;启动排水管网普查,查清所有各类污水的走向、水量,建立排水污染源。

3.3 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尾水直接排入输水干线的县级以上(包含县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排放之前需进一步深度处理,或在进入受纳水体之前设置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设施,进一步净化水质以降低入干线污染负荷;原则要求水质目标为Ⅲ类水的输水干线5km以内及重要一级支流3km以内的集镇均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且需配套建设生态式尾水深度处理设施;到2020年,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在达到一级A的基础上,COD、NH3-N、TP优于一级A。

3.4 大力实施“五水共治”行动计划。一是抓节水。实行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向控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力争全市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分别达20家、20个、10个;加大中水回用力度,确保非常规水利用率完成省下达不低于35%的目标。二是保供水。为了缓解城区居民供水压力,目前市住建委已在城南限采区之外建设2.6万吨/日应急加压泵站工程,计划7月底之前建成并投入运营。与此同时,20万吨/日规模的城南地表水厂前期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年底开工建设。三是治污水。启动建设规模5万吨/日市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亳州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3.5 构建水污染防治新机制。为了客观和科学合理的确定亳州市35个黑臭水体治理最终的水质考核标准,建议设置更具有实操层面的监测管理平台,对各个水体代表性断面布置监测传感器,既便于实时掌握水质状态,对运营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建立市民监督、举报制度和市民志愿者小组对河沟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促进黑臭水体的消除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按照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环境管理转型的总体要求,改革创新水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依法施策与市场驱动并举,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多主体共治,推动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实施“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同时,加强对县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的调度及通报制度,推行问题清单制和逐一销号制,把河长制落实情况和黑臭水体整治纳入市政府考核县区政府的重要内容,对实施进度迟缓导致我市全省位次靠后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确保全市35条黑臭水体整治高标准完成任务,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走在皖北前列发挥积极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亳州市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探究
强化混凝应用于黑臭水体预处理的研究
佛山市顺德区桂畔海河水系综合整治措施
关于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的探究
关于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的思考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排土场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