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文+武阳阳
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于2017年10月10~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议期间由北京肉类食品协会和《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创新技术发展大会”学术论坛成功开展。
在“中国国际食品安全创新技术发展大会”学术论坛上,9位分析检测方面的专家进行演讲,内容包括了分析检测的多个方面。例如,来自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高峡就“食品接触塑料安全分析测试技术”做了精彩分享;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陶晓奇以“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为题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北京智云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文珺的演讲题目是“免疫技术在真菌毒素污染检测中的应用”;“分子实验室设计及RT-q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则是北京良润生物的刘磊的演讲主题;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微生物室的曾静对“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做出解析;SGS中国农产食品、生命北京实验室经理安雪征演讲的题目则是“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等等。
整个论坛可谓精彩纷呈,对于来观众而言也是收获满满,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
高峡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分析测试技术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高峡就“食品接触塑料安全分析测试技术”做了精彩分享。她讲到,所谓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物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包装、容器、餐厨具等。目前,食品接触材料的市场需求量随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而影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因素主要是食品接触材料自身存在缺陷。
为保证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对食品接触塑料中添加剂检测标准、方法等的梳理;食品接触塑料中添加剂提取方法的开发;食品接触塑料中添加剂含量检测方法的开发;食品接触塑料中添加剂的迁移研究;食品接触塑料制品安全评价等。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B 9685限量成分的分析方法调研和初步研究,以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提取方法的开发等。其中,高峡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添加剂提取方法的开发做了详细的讲解。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分析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试验法和分析法,研究内容主要为包装材料的化学成分及迁移规律,但其在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缺乏、理论和模型不完善的问题。最后,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高峡对未来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分析测试技术做出了展望。她表示,未来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分析的工作重点将主要是食品接触塑料中添加剂迁移研究、方法开发以及阻隔性研究。
陶晓奇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以“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为题,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陶晓奇同与会者介绍了他的经验。关于“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陶晓奇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兽药及残留限量标准概况;第二,兽药残留检测现状;第三,兽药残留检测发展趋势;第四,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个人建议。
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兽药残留就是化学污染的一种。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可能引入兽药等化合物,危及人们的健康。兽药种类繁多,而我国是兽用化学制剂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超过化学制剂总用量的70%,约2/3的抗菌药物被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
兽药残留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微量性、蓄积性等特点,因此,对检测技术有较高要求。目前,正在应用的兽药残留技术包括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在内的仪器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快速免疫检测技术与样本前处理技术等。其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技術之一。
随着国家和企业对检测技术要求的提升,兽药残留检测也在实现由靶向分析向非靶向分析的跨越,企业更加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探针、新模式的研究。针对当前检测技术所存在的部分问题,陶晓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从养殖源头、运输、屠宰、加工和贮藏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尽快给予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相关的法律地位,大力推进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验证、评估和抽检,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正确认识兽药残留。
王文珺 真菌毒素及其污染检测
真菌毒素是指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种类繁多,现已被分离鉴定的有400余种,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醇等。真菌毒素的社会危害极大,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25%以上的农产品遭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其中约5%失去商品价值,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美元,例如美国每年花费在真菌毒素的检测上的费用高达几十亿美元。此外,真菌毒素也是危害中国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具有高致癌性。目前,国内农产品存在规模小、分散、晾晒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且真菌毒素检测产品良莠不齐,其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和监管机构的监测效果。真菌毒素快检产品没有完全实现本土化,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虽然已被打破,但依然占据很大的市场。为了更好地检测出真菌毒素,避免其对人畜造成的伤害,论坛上来自北京智云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文珺对“免疫技术在真菌毒素污染检测中的应用”做了精彩分享。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免疫检测技术,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技术、上转换荧光免疫检测技术等。为了避免真菌毒素带来的危害,需要开发出更多用于真菌毒素检测的方法及产品。其主要发展趋势为更加轻便携,自动化与智能化强度更高,可实现实时上传数据化的检测结果,材料使用上灵敏度更高,通量更高。而实际上,随着新标记材料的应用,不断涌现出的免疫检测新方法是真菌毒素免疫分析的发展方向。endprint
马文良 食品过敏原检测方案探究
食品过敏原是指食物中能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成分,其进入人体后,机体会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食品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涉及多种免疫病生理机制。一般来说,食品过敏原是分子量介于10000~70000之间的蛋白或糖蛋白,占食品总蛋白的部分极小,且分别属于不同的蛋白家族,但是微量的食品过敏原蛋白即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任何食品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但最常见的过敏原有甲壳类、鱼类、牛奶、蛋类、大豆、小麦、花生和坚果。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避免某些食物的摄入(特别是牛奶、鸡蛋、小麦和花生),所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对食品进行标识,方便消费者识别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成分。
食品过敏原是食品安全风险的一部分,为防止人们遭受过敏原侵袭,应明确食物中所含常见过敏原成分,但对于过敏原的检测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已知过敏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而高纯度的蛋白质并不能充分代表食物样本。此外,食物标准中没有检测过敏原的参考方法,蛋白质分析的核心方法也只有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ELISA和试纸条。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取样、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物质及换算、参考物质及参考方法等,使得过敏原检测步履维艰。
针对以上问题,Romer Labs开发了多种食品过敏原检测方案,例如AgraStrip?试纸条、AgraQuant? ELISA检测试剂盒和AgraQuant? PLUS 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此外,Romer Labs研发的ISO 17025实验室也可以对过敏原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监测范围广,可检测20种食品,解决了过敏原检测中的诸多问题,减少过敏原对消费者的伤害。
张秀宇 电子检测报告的价值与应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检验检测行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有3万多家检验机构,每年需出具约4.3亿份检验检测报告。但是,假冒、伪造检验检测报告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检验检测认证的公信力,制约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要选择,但电商平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疑问,例如,如何把控产品的质量问题?如何识别电商平台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这使全民对报告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高度。由于纸质报告的制作、存储成本较高,传播效率低,所以电子检测报告应运而生。
电子报告具有绿色无污染、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可根据用户需求梳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效率,同时还可以反推检测认证机构组织结构,使其设置更加合理。此外,电子报告能够根据业务种类特性采用协同服务的方式—现场+远程,使资源配置更高效,质量信息流动性更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电子认证是无纸化检验业务自身安全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电子认证系统日益成熟的当下,基于实名的权限管理,强化了检验人员的身份管理,加密传输与存储保证了检测证书的安全性。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新产品不断推出市场,相应的检测工作也会不断增加,电子报告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升级。电子报告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可节省报告生成及应用成本,提高报告传播效率和利用率。它的普及将会大大的净化市场环境,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及时效性,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曾静 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判定被检测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通过检测微生物可有效减少食物中毒情况的发生,然而各个实验室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为提升检测水平,要对微生物检测进行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对于实验室检测人员来说,可提升的部分为内部质量控制,这也是保证质量的核心和基础。内部质量控制主要针对人员、设备、样品、方法、环境、培养基质量和污染七个方面,其具体要求如下。
人是从事微生物检测的主体,所以对人员的管控和规范至关重要。对于新入职人员需要进行入职培训和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档案,经过能力确认后,才能开展检测。经过培训合格的检验人员是得出准确结果报告的基本保证。实验室管理者必须保证实验人员具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来完成其任务。对于设备,要划分责任,保存完好的设备记录,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样品的接收和保藏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实验室各级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此外,要規范样品接收的程序,首先记录样品的状态,检查样品的标签以及检测项目是否正确。样品的泄露、拒收、接收和储存都要按照实验室的规范进行。
检测方法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并确保是最新版本。非标准方法如由权威技术机构或认可的科杂志发布的方法,在使用前应进行充分验证,列出关键点的测量不确定度。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建立的方法、超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修改使用的标准方法均需要进行方法验证,得出的实验数据要进行数据控制。此外,微生物实验对实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要对实验环境进行监控。检查涂抹环境,对实验环境的关键点加以控制,环境清洁剂要具备3种以上。另外,培养基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生长环境,要确保培养基的质量。最后是对污染的控制,可通过制备无菌样品和对培养基进行技术检验控制实验的污染。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基本就可以实现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安雪征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运用
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为下一代DNA测序(NGS)奠定了理论基础。NGS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先通过PCR、酶切或物理手段等使DNA片段化,然后利用乳液PCR或其他技术方式将单独片段扩增。扩增之后通过荧光信号、电子信号对大量的序列信息进行测定,之后再由更专业的生物信息人员通过专业分析软件评估已知基因,鉴定未知基因,最后输出分析结果。
NGS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分子生物和临床、公共卫生和农业方面。除了以上领域,NGS在食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可对肉制品、乳制品、鱼类、水产品进行掺假掺杂鉴定,协助政府部门监管,加强商超及电商平台对供应商的管理。还可以鉴定未知微生物,即对产品及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相进行鉴定分析,改进产品工艺,改善产品风味,延长保质期。此外NGS还可以协助商家正确标识食品过敏原以及确定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病原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