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彬
近 日,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的赵齐春有些着急,眼看地里的佛手瓜就要上大棚了,可旁边的村道地基塌陷,如果不修,大棚怎么都不好搭。他一早拍了两张照片,配好文字,发到“为村”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书记信箱”里,向村支书反映问题。
拍个照片的事
陶坝村支部书记孔祥华已经养成习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屏,看看“书记信箱”,这里面包含村民的各类诉求,它看起来和微信朋友圈并无二致,不论发布者是谁,发布内容是什么,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下方还有阅读量、评论数和共同提问者的数量。
赵齐春的信息引起了孔祥华的注意。从照片看,路基的水土流失,让路面几乎处于悬空状态,文字里说,何沟路的堡坎什么时候砌,要尽快落实,佛手瓜马上就要上棚了,并且有20人“同问”。
孔祥华立即在评论中说:“好的!我们马上做比选,尽快落实。”
22天后,孔祥华在“为村”平台的“支书日记”里写到,“村民反映的道路塌方、佛手瓜马上就要上棚一事今天就要完工了”,照片中的路基,被堆砌成形的石料保护起来。评论中,一排排的大拇指图标排起长队。
每天在“支书日记”里发布状态也是孔祥华的习惯,虽然上级并无硬性规定,只是“要让村民知道你不是在上班时间喝酒打麻将”。在孔祥华的日记里,除了时政要闻、工作进度和感悟,还常给村民们送上一碗“鸡汤”,动辄上百条的评论让他“根本停不下来”,总想看看村民们的意见建议。
除了书记信箱、支书日记,“为村”平台还有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办事指南等信息内容。直白地说,“为村”平台就是一个搬到网上的“坝坝会”,任何村民都可以发言、点赞、评论,相关党员干部怎么回应、是否解决也都一清二楚。
“如果一个问题村民有反映,其他人有点赞或者评论,内容、时间一清二楚,再拖就是明显‘不作为‘慢作为了。”不过孔祥华感到的除了压力,还有方便,“基层问题多、杂,以前经常分不清轻重缓急和重点。现在不同,村民最关注哪些问题,通过阅读量和好评率可以直接反映出来,比公示墙更直接。”
扔掉“老人机”,全民监督
平台的引进实属偶然,邛崃市纪委宣传部部长罗安洪告诉记者,2016年8月,邛崃市几名乡镇党委书记到深圳培训,在腾讯总部接触到了“为村”平台,便与之展开合作,先行先试。
现在,平台已经构建“市级全域總号—乡镇全域分号—村级服务号”三级微信服务网络,253个村级服务号已上线运行,87912名村民完成实名认证。群众对政策的落实情况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咨询、投诉,甚至让举报“一键”直通市纪委。
大同乡纪委书记高旭东记得,以前遇到村里有保洁员投诉,说好一个月的工资有1200元,为什么发到手里只有800元。“很明显这是村干部从中作梗,利用信息不透明搞‘小动作,如果村民什么都知道,他们自然不敢。”据大同乡纪委统计,2017年7月信访举报较去年下降35%。
靠着平台的红火,大同乡结合“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搞起了信访问题线索“清仓大起底”,在各村平台发布实施方案,让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监督中来。孔祥华也决定在村里组建21个人的“微腐败”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就从本村找。“招聘启事”在平台一发出,不到一天人就招齐了,500多阅读量和300多评论数也成为了平台里的热门。
“从全市来看,认证用户每天都增加2000~3000人,但一开始的时候并不好推动。”罗安洪坦言,毕竟村里的“386199部队”较多,各村就鼓励村组干部把手里的“老人机”换掉,使用智能手机,带动中青年、在校学生、外出务工者等群体,逐渐一传十、十传百。后来村民们开始自发使用,孔家山村的老党员还叫儿子专门办理宽带,买智能手机。
为了让功能更丰富,一些乡镇还“研发”了买车票、看病挂号、顺风车等功能,“说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让基层权力更加透明运行,解决群众诉求更加快捷。”邛崃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说,邛崃市接下来的目标是271个村社实现网格化“微矩阵”,预计年底用户将达25万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