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执法监管牢筑钱江源头生态屏障

2017-12-14 19:58夏汝红
信息化建设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衢州全市监管

夏汝红

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是美丽浙江建设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的衢州,正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积极打造智慧环保执法监管新模式,以最严格的环保监管,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筑牢钱江源头生态屏障。自2015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677起,罚款3700多万元。通过严格的环保执法监管,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在省内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出境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连续10多年达100%。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夺得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实现了“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2016年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87.9%,PM2.5浓度均值较2013年下降36.8%,位列全省第一。

开展智慧环保执法监管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力措施

环境监管执法,是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直接手段,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最有力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加强环境保护基层执法力量,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对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但加强环保执法工作,没有完善可靠的监管手段和机制是无法实现真正精准有效的执法,单纯增加执法力量,效果有限,也不现实。尤其是像衢州这种源头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养殖污染点多面广,不深化改革,环保执法监管很有可能挂一漏万、疲于奔命,因此,衢州急需走出一条执法监管的新路子。智慧环保平台以其“智能化、实战化、全天候”的特点,能有效地帮助实现对污染源的科学监管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建设“大花园”,拥抱“衢时代”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和技术支撑。

多创新、大平台、强保障是衢州智慧环保执法监管的主要做法

创新三大机制,下移环保执法监管重心

创新领导参与机制。变各级领导间接指挥为直接参与,做到以上率下。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亲自带队,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多次夜查排污口;分管市长每季参加一次智慧环保零点执法行动,突击检查全市重污染行业企业、市控以上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以及群众举报的企业。市环保局领导每周安排两次智慧环保亮剑行动,全局人员轮流参加。各县(市、区)也参照市里做法,联动进行。

创新部门联动机制。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为部门联动执法。强化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每季度召开环保、公安、法院、检察院联席会议,建立相互协作机制;每月组织一次市、县公安环保“零点行动”,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并重。2015年以来,全市环保系统已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违法案件79起。定期组织开展环保、农业、国土、林业、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哪个部门的法律法规管用,就由哪个部门查处。全市共取缔各类石灰钙加工、石材加工、废机油处理、地下小电镀、豆制品加工等非法生产项目等500余家,立案查处83起,取得了打击一批、震慑一片的明显效果。

创新网格化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副网格长和网格员,把日常监管的基本任务和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同时,积极推进环境协管员、企业环境监督员、乡镇环保员和农村生态指导员等“四大员”队伍建设。全市抽调1487名机关干部派驻各村,担任生态指导员,同时也是环保网格员,定期巡查、定期报告,打通基层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近两年来,全市生态指导员共排查出各类环保隐患6300多个,协调解决环保问题3400多个。

搭建三大平台,健全环保执法监管支撑体系

搭建智慧环保监管大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基本建成集“实时监测、全面监控、应急预警、高效指挥、教育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环保”全覆盖体系。通過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在2016年7月已基本实现了区域环境质量、重点工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监控全覆盖。目前,智慧环保平台共整合了全市20个汇入衢江一级支流入河口水质自动站、5个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站、5个饮用水源自动站、13个大气自动站、1470套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其中工业污染源259套、集镇污水处理厂35套、规模化养殖场1176套)、96家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系统、70家危废单位全过程监控系统,做到了24小时实时预警监控。同时,成立智慧环保监控指挥中心,整合环保及相关部门力量,实行联合办公、实战化运作,确保一有异常情况,及时调度、第一时间处置。平台运行情况由市政府分管市长召集,每月汇总、分析、通报,形成环境问题会商、交办、督办、反馈制度。

搭建环境医院服务大平台。目前,衢州全市环保监管重点企业已达3千多家,此外还拥有浙江最大的化工基地——巨化集团公司,监管压力较大。为此,衢州市环保局与省环科院、省环境监测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强大的人才、技术力量,成立全省首家环境医院,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引入环保执法监管。每年根据工作需要,政府购买服务,为企业免费体检。环境医院设有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等“专科门诊”,能及时为排污企业环保问题把诊问脉,为政府环保决策、环保执法监管提供技术服务,做到对症下药,实现精准化执法、精细化监管。

搭建公众参与大平台。借助智慧环保项目,开发“爱环保”手机APP,实时公开环境质量、发布环保新闻、快速受理群众投诉,该APP在各应用下载平台累计下载量已达50000余次,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环保公众交流平台;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力度,制订《衢州市“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和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将举报最低奖金设为3000元,奖励数额与案件罚款金额相挂钩,鼓励群众参与;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和环保产业协会,深化公众参与的深度和专业程度;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将企业排污口从厂区内,移到厂区外,统一铭牌标示,方便公众监督。

强化三大保障,推进环保执法监管常态长效

强化执法监管装备保障。不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硬件建设的投入,结合智慧环保项目二期,全市各级环境执法部门投入200多万元,配备移动执法系统40套,购买无人机执法,并与智慧环保平台相连,做到“人机”相结合。在日常执法中,环境执法人员推行痕迹执法,所有执法监管记录全部录入智慧环保平台,提高了执法效率和水平。

强化执法监管宣传保障。建立媒体曝光机制,在《衢州日报》、《衢州电视台》开设《直击“污点”》、《今日点名》《治水红黑榜》等专栏,每周播出3期以上,及时曝光全市各类非法排污行为;邀请本地主流媒体,全程参与、重点报道智慧环保亮剑执法行动。同时,每月公开全市103个乡镇、141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考核结果,定期公布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提升环境执法威慑力。

强化执法监管考核问责保障。出台《衢州市经济工作责任主要指标和年度综合考核问责办法》,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出现否优情况的,取消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和责任领导当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制定《衢州市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办法》,对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出境水质实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评价、一月一公布,层层传导治水压力,对不合格乡镇及时约谈警示;大力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将群众投诉无果、舆论曝光、该查未查等敏感问题纳入整治范围,严惩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2016年,针对生猪养殖污染等环境问题,共对50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并免去8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切实提高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在这几年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足、智能分析的功能不够全面、在线数据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在线监测监控覆盖面还不够广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智慧环保执法监管工作,构建更加科学及时的环保执法预警体系、更加精准高效的环保执法查处体系、更加完整明晰的环保执法责任体系、更加阳光规范的环境执法公平体系、更加畅通便捷的环境执法公众参与体系。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环保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衢州全市监管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