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冬琴,邹雪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失神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脑电图检查的应用研究
邹冬琴,邹雪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失神癫痫患者临床诊断中脑电图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失神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非失神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80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在脑电图诊断方面,发现观察组脑电图总异常率(85.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电图观察方面,发现观察组出现的31次失神发作,均能在脑电图中显示,但是对照组出现的17次癫痫发作不能完全显示。另外观察组癫痫放电患者中,睡眠时间发生癫痫异常放电的患者比例(51.85%),要明显的高于清醒期(11.11%)以及合并时期(37.04%)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脑电图诊断失神癫痫症准确性相对较高,可准确定位患者的脑异常放电以及放电时相,对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失神癫痫;脑电图;临床诊断;定位
失神癫痫主要是指丘脑皮层环路部位,产生了异常振荡,致使双侧出现棘慢波活动,以及失神发作。常见临床症状为意识障碍,表情呆滞,严重者会表现出突发性的失去意识,活动障碍后阵挛性转筋、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针对于失神癫痫病症的治疗,需要在最佳时期进行确诊与治疗,所以前期的诊断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治疗效果。实践证明,脑电图检查可准确诊断与定位患者疾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前来本院检查就诊的80例患者疑似失神癫痫患者资料展开研究,其中失神癫痫(观察组)与非失神癫痫患者(对照组)分别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4.6±3.33)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4.1±1.1)年;单一性发作1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全身性(继发性)发作7例、强直阵挛性发作5例、强直发作型患者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3.4±3.11)岁;病程1个月~21年,平均(4.7±2.6)年;发作性的抽动、头痛、头晕、腹痛、精神障碍、睡眠障碍、晕厥患者分别为4例、6例、7例、3例、7例、5例、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意大利Eb公司的数字化脑电图仪器,高频滤波60 Hz,时间常数0.3 s,走纸速度30 mm/s。检查前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要求在患者意识清楚,且状态处于安静状态下实施常规扫描。在记录过程中,让患者根据指示,完成睁、闭眼试验,以及过度换气(HV)试验。同时将脑电信号,对外部刺激的“ 节律同步化”效应,经过脑电诱发器,对被检者进行试验。在过度换气实验环节,要求患者换气时间超过5 min,同时扫描的时间,不应低于20~30 min。清醒常规检查结束后再让患者在黑暗、安静的检查室内口服氯醛睡眠,监测患者入睡情况、有无异常放电、睡眠深度,从思睡期,一直记录到深睡期,然后叫醒做觉醒描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以及癫痫放电波时相,根据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标准,围绕脑电图棘巨复合波、尖波以及尖慢复合波等表现,对患者痫样放电波变化情况进行诊断[2]。重点描记(60~90 min)思睡期至浅睡期两个睡眠阶段的异常放电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诊断结果 对照组患者脑电图正常率为65.00%,总异常率为10.00%,其中非特异性异常率、痫样放电率分别为7.50%、2.50%。对照组患者脑电图正常率为15.00%,总异常率为85.00%,其中非特异性异常率、痫样放电率分别为17.50%、67.50%。两组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2,P<0.05),见表1。
表1 患者脑电图诊断结果(n)Table 1 Diagnosis of EEG results(n)
2.2 观察结果 观察组中,有16例患者,癫痫发作共计31次,在脑电图中可明显观察到异常放电情况。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癫痫发作共计17次,但并未被脑电图完全监测。
2.3 观察组痫样放电时相情况 患者睡眠EEG,与常规EEG比较,睡眠诱发EEG阳性率为65.38%。观察组27例痫样放电患者中,在清醒期发生痫样放电患者3例,占据11.11%;在睡眠期发生痫样放电患者14例(思睡期3例、潜睡期4例、思睡期~潜睡期3例,中睡期2例、深睡期2例),占据51.85%;合并清醒期、睡眠期患者10例,占据37.04%;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患者比例,要明显的高于其他时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痫样放电时的情况Table 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pileptiform discharge
癫痫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7%,其中20%的患者属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疾病类型(难治性癫痫),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此加强早期疾病诊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2001年第24届国际癫痫会议上,将癫痫疾病分成了三类,即部分性、全身性发作,以及其他不能分类的发作。基于发病部位的角度分析,其还包括特发性、症状性以及隐原性[3]。
虽然此疾病具有发病迅速、反复性强、持续时间短等特征,但是临床检查中,利用脑电图可实时监测患者的癫痫样放电类型,即对于棘波、尖波、多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漫波综合、高幅失律、发作性节律波。简单部位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局部性、不伴意识障碍;发作期的脑电图,会产生局灶性放电、继发性两侧同步放电、Jackson扩展是放电、镜像性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会表现出病灶(多灶)性癫痫样放电,背景波正常,或是局灶性,慢波。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癫痫、意识障碍、病灶多在颞叶;发作期的脑电图显示出阵发性高波幅节律、阵发性快波节律、阵发性低平波或是无明显改变;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颞叶、额叶分散棘波发放,尖漫波、棘慢波或是爆发性漫波存在;正相尖波发放。
失神发作高发人群为3~12岁的儿童,突发性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在5~30 s内,可在任何活动中突然中断行为,会伴有肌阵挛,或是肌张力改变,每日发病次数不等,可发生数次也可发生上百次,对于发病的过程并不能完全回忆,但是经过预后多显著改善。儿童、少年与成年人失神发作的脑电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4]。
另外针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还要保证患者满足以下两方面的临床诊断标准,即脑电图显示存在反复性,以及刻板临床病症;另外发作期,或是发作间期的患者,脑电图显示出尖波、额叶分散棘波、阵发性快波节律等脑电异常活动指征即可确诊。
本文研究主要以成人失神发作为主,脑电图表现为棘慢波节律加速,对称性差,多为阵发性快节律,存在放电局灶化的征象,不仅具备典型的癫痫脑电图特征,同时还区别于典型的癫痫脑电图特征,对此应当加强临床关注。另外经过研究证明癫痫发作患者,在睡眠期脑电图异常放电比例较高,与清醒期、合并时期病患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表明了癫痫疾病发作的规律性,对此应当加强对患者夜间发病率监护,继而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救助[5]。
综上所述,针对于失神癫痫患者脑电图诊断的研究,发现患者失神发作多在睡眠时期,且利用脑电图可完全监测癫痫发作患者的异常放电特征,为临床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郑晓红,李璐,宋鑫.剥夺睡眠并特殊脑电图检查对疑似癫痫患者的应用价值[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5,22(1):33-34.
[2] 王伟,徐洪波,贺强贵,等.视频脑电图在癫痫的诊断和定位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619-1621.
[3] 姚丹,邓星强.探究24小时动态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5):966-967.
[4] 陈正强,史丽娜,范学文,等.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所致症状性癫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7):843-844.
[5] 秦晓云,窦长武,张占普,等.动态脑电图监测癫痫患者的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6,28(3):358-360.
Application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epilepsy
Zou Dong-qin,Zou Xue-qin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Nanchang,Jiangxi,330006,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encephalogram(EEG)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epilepsy.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Forty patients with non-dementia epileps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electroencephalogram(EEG).Results In the EEG diagnosis,the total abnormal rate of electroencephalogram(85.00%)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EEG observation,foun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eared 31 times the absence of attack,can be displayed in the EEG,but the control group 17 seizures can not be fully displayed.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epilepsy during sleep time(51.8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wake phase(11.11%)and the combined period(37.0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EEG diagnosis of epilepsy is relatively high,which can accurately locate the brain abnormal discharge and discharge phas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Dementia epilepsy;Electroencephalogram;Clinical diagnosis;Orient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