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尘
复 古
辛 尘
北宋对晋人的推崇侧重于领略晋人的自由精神,开辟出了尚意书风,并进一步赋予书法以“人格批评”的含义,注重书法与个人学问、气节的关系。由于尚意书风理论存在一定的偏颇,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流弊,宋高宗赵构开始对尚意书风进行反拨,最终在赵孟頫身上完成了书法等艺术方面的全面复古,使得书法的发展更加稳健。
崇晋;人格批评;赵构;赵孟頫;复古运动
作为北宋“新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意”书风的实质是跳出唐人所崇尚的法度及其对书法点画字形完美的形式主义追求,特别强调书法对书写者性情、学养、气节、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对独立人格的表现。北宋诸家对晋人书法的推崇,不是像唐人侧重于其形式与笔法的追摹,而是侧重于其自由精神的领略。也就是说,同样是以晋人书法为最高典范,宋人与唐人走的是两条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证是,米芾学二王而归于放笔一戏,以“刷字”标榜个性,成为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而同时期的薛绍彭学二王,则追随古法,孤芳自赏,淹没在尚意书风的大潮中。
毫无疑问,苏轼、黄庭坚的努力是极有价值的,他们的书论可以理解为是对他们自己的书法的辩护与阐释,但这种尚意书论进一步赋予了书法以“人格批评”的含义:一方面,相对于唐人的技法批评,尚意书论更重视人格批评,这是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一个重要转折;另一方面,就字与人的关系而言,晋人关注的是书法与人的仪表、风度的关系,唐人关注的是书法与人的情绪、情感的关系,而宋人关注的则是书法与人的学问、气节的关系,这是对“字如其人说”的重要补充。
图1 宋高宗赵构《赐岳飞手敕》
图2 赵孟頫《致民瞻十札》其三
但毋庸讳言,这种偏重于伦理学的、人格批评的书法思想是有偏颇的,书法的本意是把字写好,要写好字就不能不深入研究笔法技巧,而“尚意”走向极端,在强调独立人格表现的同时,有忽略书法技法的倾向,必然会招来诟病。南宋朱熹就认为苏、黄把写字的风气带坏了。平心而论,当时书法的衰退并非由苏、黄造成,而是人们对其书法思想的理解有偏差。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学问文章缺少积累,没有高度,如何能像苏、黄那样尚意?艺术修养、书法技法缺少厚度,没有深度,如何能像米芾那样游戏?可见,如果不以书法本身为目的,谁都可以尚意、游戏;如果书法本身也是追求,便不能无条件地尚意、游戏。否则,这样的书法只能是不负责任的涂鸦。
南宋高宗赵构与他的父亲一样,对书法艺术有深入的研究(见图1),在他看来,北宋诸家最值得推崇的是米芾,而米字也仅仅是行草可入“能品”。赵构的书法虽然从黄庭坚入手,转而学米芾,但最终还是以晋、唐为宗,努力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且提出书法须以正书筑基,推求点画,精研八法,然后才可以作行草。赵构的书学主张及其身体力行,可以视为对尚意书风的一次反拨。但是,一方面南宋朝廷挣扎在死亡线上,君臣处在抗金与议和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另一方面对北宋亡国的检讨、对新党罪责的追究,导致对苏轼一党的平反昭雪,引发了南宋初期的学苏热潮。所以,尚意书法思想并没有因为赵构的主张而被抑制。真正调整思路矫正尚意偏颇的,当推元代赵孟頫。
蒙元入主中原,以武力统一中国,但在文化上又不能不借助于汉人。宋宗室赵孟頫被举荐到元大都,执掌全国艺坛,他的书学主张与书法实践深受赵构影响,追摹晋唐,在深研法度的基础上讲究韵味(见图2),兼擅五体,追求完美,不刻意彰显个性,称之为“复古”。复古二字大有深意。从政治上讲,复古是复唐以上之古,与宋无关,不会遭忌;从艺术上讲,晋唐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正脉,复古是在元代政治极其黑暗的情况下,维系承传中华艺术的优秀传统;从书法实践看,复古是通过研究晋唐笔法,对宋代尚意书风做出调整和纠偏。由此可见,在元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赵孟頫倡导“复古”不是倒退,而是为了谋求更稳健地前进。
赵孟頫在元代的地位非常特殊。在他的周围,从妻、儿、家人,到朋友、同事、学生,不是模仿他的书法,就是与他志同道合,这个圈子不仅越来越向四周扩展,汉人、蒙人皆学赵字,而且代代相传,整个元代几乎都笼罩在赵字的影响之下。如此深广的影响力,在中国书法史上,除了王羲之,恐怕就只有赵孟頫了。
以赵孟頫为领袖和宗师的元代艺术复古运动,是整体的,主要包括绘画、书法的复古,甚至还有印章的复古,并直接导致了篆刻艺术的形成。在书法方面,不仅真体、楷行草三种书体全面恢复古法,而且早已衰落的篆、隶也得到了重新整顿,甚至濒临失传的章草在此际得到弘扬,涌现出一批章草名家,包括赵孟頫、邓文原、康里子山以及元末明初的宋克,成为这一时期书法史上最靓丽的风景。相形之下,继续追随尚意书风者,不仅不成气候,而且被深深地淹没了。
J292.1
A
1005-6009(2017)69-0024-02
辛尘,本名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00)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