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寿光市上口镇畜牧兽医管理站 山东 寿光 262732)
长毛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的防治
张志远(寿光市上口镇畜牧兽医管理站 山东 寿光 262732)
我国长毛兔养殖历史比较悠久,曾经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如今,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兔毛的需求量变大,再加上这几年兔毛市场的回暖,长毛兔养殖再有突破,成为很多农村地区实现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长毛兔养殖过程中,大部分人对于其疾病的了解较少,发病时也是束手无策,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一些混合感染症,判断起来更加困难。本文就谈一种典型的混合感染症——长毛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的防治,增进大家对该病的了解,降低其带来的损失。
长毛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比较容易发生在引进种兔过程中。大多数病兔感染本病后往往体温迅速升高,伴有急促的呼吸症状,并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甚至来不及用药。少部分病兔精神抑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不停咳嗽或者喷嚏,病程短,发病1~2天死亡。
1.2.1 呼吸道病死 在长毛兔的呼吸道中存在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剖检可以发现从鼻腔内一直延伸到支气管,黏膜充血且伴有红肿,鼻腔内最多,气管内少一些,但气管内黏液颜色多为粉红色,病兔肺脏异常肿大,有大量的出血斑块,并散布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化脓性坏死灶。
1.2.2 实质脏器病死 兔的心内、外膜散布出血斑点;肝脏肿大,有散布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散布数量不均、大小不等的出血斑。
1.2.3 皮下病死 在病兔的皮下可以看到有少量的渗出液。
1.2.4 体腔病死 在病兔的胸腔和腹腔中可以看到存留有少量黄色或茶色积液。
根据现场调查和病兔临床表现,可以初步认为,兔群存在两种病菌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2.2.1 染色镜检 无菌条件下采取刚死兔的肝脏、脾脏和肺脏少量组织,置于载玻片并固定,采用美蓝染色,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单个的正圆球菌和两极着色较深的球杆菌。
2.2.2 分离培养 采用无菌操作,将采集的上述组织样本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两种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小时后观察发现:第一种培养基中清澈的肉汤出现浑浊,且在底部有少量沉淀;第二种培养基中出现两种不同菌落,将其刮下再次移植培养,分别命名为1号菌和2号菌,特征如下:
2.2.2.1 1号菌 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扁平、边缘整齐、光滑、不透明、直径1~2mm的黏稠菌落,无溶血环。在营养琼脂平板上,长出零星、稀少的露滴状小菌落。无菌采集然后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能观察到散在、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
1.2.2.2 2号菌 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外形与1号菌相似的菌落,但颜色为白色,个体稍大,直径为2mm,继续放置4小时后,颜色由白转黄,菌落变成黄色。无菌采集然后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能观察到成堆的呈葡萄状排列的革兰氏染色阳性正圆球菌。
2.2.3 生化反应
2.2.3.1 1号菌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和麦芽糖。用明胶实验发现不能液化。本菌甲基红(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根据上述3大特征,初步判定本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2.2.3.2 2号菌 本菌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用明胶实验发现能液化。用兔血实验,可以发现在2分钟内使兔血浆出现凝集颗粒。根据上述3大特征,初步判定本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1.1 抢救疗法 按每千克体重每天1万国际单位,分2次皮下注射庆大霉素,连用5天。
3.1.2 药物群防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对氟哌酸易感,可以给全群兔按每千克体重每天50mg氟呱酸,分2次拌精料喂服。
3.1.3 加强消毒 除日常消毒之外,在疫病发生期间还应该立即对兔舍、笼具和用具用0.3%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每天1次。所有区域包括角落都要消毒到位,保证消毒成效。
3.2.1 由于本病多为传染性原因所致,所以养殖户在购买种兔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且注意仔细观察,如果半个月后无异常则再将其引入兔场内,并逐渐与已有的兔群混合饲养。
3.2.2 定期消毒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兔场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认真遵守,同时积极为兔群注射巴氏杆菌病和葡萄球菌病菌苗,实现对本病的根本性预防。
3.2.3 疫苗接种过程中一定不能再服用抗生素或者抗菌药,否则容易造成疫苗失去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