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飞
摘要:新形势下,儒家思想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儒家思想的普及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然而,在这股热浪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打破种种乱象,正确发挥儒家思想的育人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思想 育人教育
近些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我们应在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以儒学经典为中心的育人方式,这对正确发挥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提出,要“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也是全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之源,千百年来,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因此,正确发挥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就成为了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
二、打破思维定势,关切学生需求,正确发挥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
开展儒家思想教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股潮流也带来了种种乱象,一是导致了特色课程的变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二是探究不深入,课程的简单化、空洞化;三是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四是一些学校出现了追逐经济利益的不当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可以归结于对儒家思想的错误解读以及对课程开展形式的错误规划。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开设专门的儒学课程?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日常课程,不能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途径吗?对于中文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因为缺少和一线老师的交流,思想难免太过于狭隘。一个一线教师,不能急于寻求如何给学生讲道理,旁人讲授的并不全是孩子真正领悟的,孩子自己理解的才是真正的领悟。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渗透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美好品格的塑造。一个老师的品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个老师所教授的孩子们的品格。不同学科的老师有不同的理念,每个学科的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因此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老师才好进行实际的操作。
把儒家思想的部分加入课堂,归根到底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发现我们民族的灵魂和信仰,避免在文化上成为西方国家的傀儡,一个文化缺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抛开应试教育的手段,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体现在对人进行人格教育,进而上升到德行教育,最后达成自我修养。一个教育者要解决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状态,这在根本上是价值观的问题。中小学阶段对他们言传身教,通过语言来教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化是一种力量,它能影響人,进而能影响到社会。于人民、于社会、于国家,正确发挥儒家思想的育人作用势在必行。
三、夯实知识基础,锤炼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儒家经典的深入学习
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师范院校学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普及儒家思想育人教育,对加强师范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最有说服力,从理论走向实践,最终还要从实践中回到理论。用儒家经典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是一个实用化的过程。我们主张学习经典,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和思考,去影响别人。
结合调查研究,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实训,有的放矢,稳扎稳打的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推动文学实践,使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在学科实践实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自身修养中,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为毕业后更有效的服务于社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
[3]陈因.试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4]王斯敏. 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文化力量——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光明日报,2014
[5]沈韬. 儒家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J].教育评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