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颖杰 张强强
摘要:传统广电在当今计算机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下,面对的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的传输渠道转型发展广电自身业务形态,有效提高广电业务的竞争力、影响力是广电行业眼前亟须思考规划以及实施的问题。文中重点阐述了江苏广播结合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的规划未来广播的融合媒体生产、播出和发布形式以及相应的技术业务系统设计,为国内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交流及参考。
关键词:融合媒体;增强广播;混合播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3-0233-04
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面临极大挑战。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整体社会带来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参与竞争的门槛被拉低,传统媒体以往的垄断及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乃至消失。传统的纸媒已近乎丧失了阵地,电视也大幅下下滑,广播该如何应对?归根结底,新形势下产生的危机就是竞争格局的变化,核心问题就是竞争,因此为了化解危机,我们传统媒体应该重点做的是不要轻易地放弃原有擅长的专业的领域本领,而是要在我们专业领域想办法做得更好,更强。
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我想作为广播行业还是更多地在“如何做好广播节目,如何将广播节目做的更有影响力,如何在更加平等环境中做得更有竞争力”上下工夫,即“增强广播”的思路。从广播节目生产、播出流程,节目播出形式,技术平台方面,创新地应用融合的方法去做传统广播。
1 增强广播的技术设计思路概述
传统广播的节目制作人由于基于传播的载体途径的原因,只能使出浑身的解数在声音方面下工夫。无论是声音质量,还是声音内容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听众。在今天融合时代下,相信一个好的节目制作人一定渴望着用融合的工具来包装自己的节目,让节目更好听,受众更喜欢。增强广播技术正是满足这样需求而设计。
增强广播系统整体设计目标为打通传统广播播出与新媒体发布以及广播直播与互联网直播联动同步、互通、互动功能。
系统是以传统广播制播网(广播自动化播出系统)为核心基础,以由内网往外网触发方式,在新媒体终端自动地同步伴随传统广播播出相关节目流信息,充分打通二者的联动、互通及互动,同时可穿插外场、直播室互联网视频直播画面,以拓展传统广播节目播出形态,增强传统广播节目的影响力,见图1。
系统采用英夫美迪播出编排系统为核心,利用websevers、安全网闸、互联网云发布、数据接口等技术,开发实现同步触发的联动播出发布的功能。相关服务采用云架构方式进行部署,满足资源最大化利用。
2 增强广播系统实现功能的功能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2.1 基于广播播出信息流的广播节目融媒包装(模式一)
2.1.1 模式一描述
增强广播,就是为了增加传统广播声音的魅力,在播出传统广播节目的同时结合新媒体业务,在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与传统广播紧密结合的伴随数据信息流,听众通过互联网的“两微一端”得到富媒体广播内容,从而增加受众对广播的黏度。这些伴随信息主要包括网络直点播视频、字幕、歌词、唱片封面、歌手照片、歌曲MV,主持人照片、嘉宾照片、新闻图片、新闻小视频、天气图文、路况图文、财经图文数据、广告图文及小视频等,甚至可以实时抓取主持人表情包等。
与传统广播最主要的连接点,在于增强广播的富媒体包装内容可以与传统广播的信息流内容在时间轴上达到同步(见图2),以实现基于播出信息流的广播节目互聯网融媒包装。这种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制播设备,不需要额外添加播出站,利用B/S化的云制作系统,预先完成富媒体节目的编排,在传统广播节目播出的同时,节目流信息能够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同步播出(江苏广播大蓝鲸客户端、网页以及微信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听音识曲的功能。当传统广播在台内的播出线上播出相关歌曲曲目的时候,系统自动到互联网匹配到最相近的富媒体信息(唱片封面、歌手照片、歌词、MV等)并实时发布到互联网新媒体终端上去,形成广播与新媒体联动播出。这种方式完全自动化实现,不需要人为预先编排,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丰富了传统广播的播出模式。
2.1.2 应用场景—旅游类广播节目的包装
假如一档旅游类的广播节目,在传统的广播播出中只能是比较单一的主持人口播及部分提前录制的音频旅游内容的播出,影响力单薄。然而通过增强广播系统的伴随式的富媒体包装效果将大大不同。比如当天节目在介绍“稻城亚丁”旅游胜地,系统将根据广播播出工作站识别的旅游地信息,自动获取互联网上的“稻城亚丁”这一旅游景点的相关图文海报等推送到新媒体终端作富媒体播出。同时栏目制作人还可以提前准备更多更精致的“稻城亚丁”富媒体素材,包括宣传片,海报等,在增强广播系统中编排好并挂接在当天这档广播节目时段或某一节目单上,当传统广播节目播出时,系统即可自动同步伴随着在新媒体平台播出富媒体内容。此外主持人还可以通过挂接相关“稻城亚丁”旅游产品链接入口依靠融媒进行营销,极大丰富了节目功能。
除了同步播出预先编排准备好的融媒内容,在广播节目播出的期间,主持人和导播还可以即时实时手动插入富媒体信息。增加了实时互动性。另外富媒体播出流中还可以灵活有选择的插入直播室主持人视频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如果遇上正好台内旅游公司正在稻城亚丁带团旅行,栏目组还可以进行视音频现场直播,直接插入富媒体包装流中,结合直播室画面组成多平台联合联动直播效果(后面一种模式将重点阐述技术方案)。同时主持人通过系统还可以发起投票,用户、听众可发弹幕参与节目。
经过这样的一个包装,将大大增加这一档传统广播节目的形式多样性,从而增强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将听众更加牢牢地黏住。
2.1.3 实现广播实时播出信息流的融媒包装(模式一)的技术方案
增强广播与普通流行的互联网平台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增强广播的富媒体直播内容是与传统广播的播出系统在时间轴上通过触发机制联动播出。传统广播的播出同步自动带动富媒体的内容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端伴随播出。
图3是在安全播出的前提下增强广播与传统播出站的播出单同步的技术实现。
系统配备了内网广播传统播出站播出触发模块,外网编排挂接发布模块,互联网拇指云分发调度模块,新媒体终端对接模块:
(1) 广播传统播出站播出触发模块负责向外网编排模块发出即时已播触发信号和对应节目的相关信息(节目名、歌曲名、摘要及其他节目属性信息)。
(2) 外网编排挂接发布模块负责在接到广播传统播出站已播触发指令后具有三种发布操作:a立即根据节目信息检索和抓取互联网内容并发布,b对事先编排挂接的富媒体内容进行发布,c人工手动发布即时富媒体内容。因此该模块还实现事先编排相应富媒体节目内容的编排和挂接广播传统播出站播单的功能。另外该模块可实现实时人工手动发布富媒体信息,即主持人在节目播出中,随时通过该模块客户管理端灵活的手工发布富媒体信息。本模块还应具备对提前编排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的功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内容的安全性。见图4。
(3) 互联网拇指云分发调度模块负责总的内容调度和分发对接的后台服务支撑,实现信息流发布到互联网云平台上中转。同时该模块还应实现相关信息检索内容库提高检索效率。
(4) 新媒体终端对接模块负责增强广播整体内容在我台新媒体终端呈现对接。所有发往互联网的富媒体内容都经过该模块开发实现在江苏广播两微一端等终端呈现。
例如主持人直播一档音乐类节目,在广播传统播出站播出系统播出相应的音乐歌曲时,广播传统播出站系统通过上图中网闸向外网云发布端发出触发信号,云发布端立即通过互联网拇指云查询相应的音乐介绍、海报演唱者、歌词等并实时进行发布。此时广播听众同时打开手机大蓝鲸客户端即可一边听广播一边看到系统自动推送的流信息。同时主持人还可以提前准备相应富媒体内容,并在编排挂接发布模块中挂接相应录播的节目或挂接相印时间段。一旦广播传统播出站播出站开始播放该音频节目,立即触发外网的编排挂接发布模块将富媒体内容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新媒体终端。当然主持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外网编排发布端实时手动发送即时富媒体信息,图片,文字,表情。
2.2 打通直播室与台外现场的联动同步直播模式(模式二)
2.2.1 模式二描述
这种模式是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充分的打通直播室和台外现场之间的联合多平台直播。比如在上述的旅游节目中,如果结合台外旅行现场的直播报道,系统将可以将台外现场画面声音以及直播室主持人、嘉宾的画面声音穿插切换的在新媒体终端平台进行互联网直播,与此同时台外现场画面声音直接送入台内直播室,通过主持人进行同步的传统广播的直播播出。这样形成以广播主持人为核心的广播传统音频播出联动直播室及场外现场画面共同播出的形式,是广播节目更加好听更具吸引力。
直播期间,系统管理端仍然可以同步兼用模式一的播出,灵活地插入富媒体伴随或辅助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形成更加丰富的包装。
2.2.2 应用场景—移动外场“车内秀”节目
江苏广播音乐频率开办一档“车内秀”节目,节目设计是在台外行驶的汽车上举办一场主持人嘉宾的互动直播秀内容,同时台内传统直播室实时连线播出,形成广播的节目播出与新媒体视频实时播出完全打通连线播出。在车内布置四个摄像头,分别拍摄全景、司机特写、副驾驶特写以及后座乘客特写。音频、视频的输出都连接到随车的笔记本电脑上,由导播自由切换镜头,拼合图像和音乐,后台添加字幕吐槽等。听众可以在江苏广播的大蓝鲸客户端观看到外场主持人在车内跟着音乐唱歌,以及司机的表情,与后排的聊天和路上的风景等,感受十分真实。如此一来广播节目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有声音,有图文,还有主持人实时的视频画面及外场的实时同步打通的活动现场画面,相信这样的广播节目将变得更有吸引力、影响力。
2.2.3 打通直播室与台外现场的联动同步直播(模式二)的技术方案
图10为外场与台内直播室联动直播技术结构图。外场移动环境中多机位摄像机(Gopro)和拾音话筒的音画信号经切换台通过专业的多通道4G无延时背包传入台内。到达台内后可分多路,其中一路送入直播室、演播室供广播直播用,其他可同时送各个新媒体平台、如大蓝鲸。
通过上述外场的转播信号,可以同时实现多个这样的外场音画信号同时送入台内并和台内直播室音画合并形成新媒体终端的联合视频直播以及传统广播的音频同步播出。如图11:
<
多个场景画面和声音通过互联网接入台内直播间,结合台内主持人音画,通过“多平台联动直播平台”的后台调度进行切换控制,并将最终联合直播画面发布到互联网终端,且同时声音总输出进入直播室调音台,进行传统广播播出,实现多平台联合直播。
多平台联动直播平台控制中心如图12:
导播控制界面可以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上,界面主要分為三个部分:分镜区、主屏区、素材区。主屏区用于监视当前直播的画面,分镜区共有六个独立源,导播可以在六个分镜中切换,选中的分镜画面将显示在主屏上,作为直播的主要画面。素材区提供编排本地富媒体内容的功能,包括本地的视频、图片、PPT等,同时可以在主屏画面上添加字幕、台标等信息,同时可设置延时,起到一定的播出安全作用。
直播的形式起初是设想利用网络摄像头实时传送数据给导播电脑,但是这种方式具有延时性高,普通4g信号不稳定的缺点,于是方案中采用了电视外场转播的专业多卡聚合传输设备,且工作人员随车进行对直播内容的切换,在车的后排留给导播操作位置,各个机位布置如图14。
考虑到整档节目需要与直播室打通联动播出,输出音频质量要求较高,普通拾音设备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考虑采用更为专业的外场便携电视直播设备,实现高质量音画传输,供直播间音频播出。
3 结束语
上述设计思路是我们在融合媒体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所做的探索性的尝试,目前江苏台正在根据这个思路逐步搭建部署并应用这项增强广播系统。增强广播播出系统如果能够实验成功,这将会是广电播出行业业态历史上的重要变革,打破了自从广播这个行业诞生以来的播出传播的形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在我们这个融合大发展的年代,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传统的事业焕发新的生机,让我们的广播越办越好,为大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