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强
摘要:通过对自主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并提出了“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分析了自主学习的相关要素,以大学生为应用对象,以大学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为案例,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并根据这一模式设计、建成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研究依托网络课程进行具体实践和应用,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研究范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六段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3-0195-03
1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至今没有统一标准。总体来说,目前学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自主学习。
1.1 将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者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学习条件和教学目标制定学习内容的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学习是对立与他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1]。
1.2 将自主学习区分为不同维度
横向维度定义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主观驱动、内容是自选、策略可调、时间由学习者规划,学习者主动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并对学习目标有充足的预判;纵向维度定义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学习者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自备学习材料,在学习活动中掌控学习进度、监控学习方法、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的学习[2]。
1.3 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3]。
综上所述,学界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本质都是要求改变传统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自主学习环境将逐细化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具备教育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递功能的、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需要的物理设施和教学支持平台,如校园网、多媒体电教室、电子阅览室、网络课程平台、用于教学的各种支持系统、教育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等。软环境则是指学习者、教师和同辈群体等学习参与者,基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等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氛围。
2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2.1 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
根据唯物辩证法将影响自主学习过程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自我效能感、归因、目标设置。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源自于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自信心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败原因做出的解释和推论,如果个体将自己学习成败归因为个人可调控的内部因素,那么个体会加倍努力, 自觉地监控学习过程,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是一个针对学习目标不断修正的学习过程, 目标设置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学习者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习反馈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Meece的研究发现[4],个体为什么、如何形成及形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都会对其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产生影响。那么如何指导学习者设置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影響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
2.2.1 教师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角色,掌控教学全过程。自主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界广泛认可的自主学习本质还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抛弃老师的因素,让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仍需担当“智囊”角色,对学习过程给予全程指导,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策略。
2.2.2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传统教材也不再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信息技术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5],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如网络、应用系统等都能获得大量学习材料。
随着教学内容获取的形势日趋网络化,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方向和途径,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6]。首先使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了实现的物质条件,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更为广阔;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自主学习的实施与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支持作用[7],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学习资源、多时空的练习机会,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
2.2.3 同辈群体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作用得到强化,但是学习者并不是孤立于学校教育,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暨同辈群体间的相互交流也是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外因。
3 传统自主学习的不足之处
尽管信息技术环境给自主学习的实施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交流互动,但也带来一些思维定势。
3.1 学习效率低
网络技术能使学习者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但学习者比较容易自主进行的活动通常只是重复操作。学习者在使用网络学习时,常采用重复练习的形式,而重复的练习形式很枯燥,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3.2 学习交流不畅
对于很多学习者而言,他们更容易和机器接触,而忽视与同辈群体的交流。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和教学互动联系在一起,鼓励座谈会形式交流学习经验。另一方面个体学习者网络的沟通能力参差不齐,造成了群体间的沟通不畅,会挫伤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与其他人交流的愿望。
3.3 学习策略不当
学习者在信息环境下面临碎片化、海量的学习内容往往会无所适从,面临太多的选择,学习者经常漫无目的浏览。网络对学习者来说,是个庞大诱人的资源库,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使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内容,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极有可能误导学习者[7],学习者可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辨别出他们需要的东西,即使找到了想要的内容,由于信息技术的熟练度差异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因此,学习者仍需要教师给予大量的指导。
4 “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式设计
在我国现阶段的自主学习实践中,学习者多是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教师以课堂教学为蓝本提供给学习者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现阶段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会也不应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习者合理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鉴于传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一些弊端,诸如:观念落后、注重形式、内容更新慢、共享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在设计六段式模式时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式,其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对已有自主学习模型进行了整合,简化流程,强化交流反馈,便于网络实施,进一步丰富自主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强化对学习效果的检查,一方面是学习者的自测,另一方面是源自教师的评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习者的自测成绩,同时还要注重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培养,逐步培养学习者信息环境下自主学习写协同交流能力。
“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主包含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有条件地选取适合信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课程单元内容,制定该单元学习计划,明确自主学习全过程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在课程配套的网络课程平台中完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计划选取学习内容,学习者通过在线讨论的形式,与教师和同辈群体共同完成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的定制,在开放的学习资源面前,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辈群体间的互助讨论,完成既定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监测环节是对学习效果以成绩的形式反馈给学习者,对教师和同辈群体都是隐藏的。
第三阶段是问题分析阶段,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向教师和同辈群体寻求解决方案,教师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个别问题需要通过电子教室p2p演示、Email邮件、微信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互动,对于共性的问题通过下一阶段的集中讲授从而提高交流效率。
第四阶段课堂讲授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学习者在上一阶段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授,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形式进行问题讨论,通过启发式交流,帮助学习者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第五阶段是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是在网络课程平台的章节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单元自测,由教师参考学习者的网上自评测试成绩给出综合成绩评价,该评价不仅要考察学习者的学业水平,同時也是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检验。
第六阶段是总结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依据上一阶段综合评价,根据自主学习计划完成度,总结自主学习过程的得失,完善自主学习策略,为下一轮自主学习开展打下基础。
5 自主学习模型应用
实验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准实验模式,以“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为基础,实验对象为2016级机械制造专业在校大学一年级学习者,通过一学期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学习活动,对实验数据综合分析,评测“六段式”自主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在实践中教学形式采取讲授、自学、研讨、调查研究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
首先建立假设即在课程教学中,同样的课程大纲、授课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模式,学习效果存在差异。实验自交量是学习模式;X1是“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式,X2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变量是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期末测试环节对实验组和普通组学习者进行课程学习水平测试,经过Z检验法对两组学习者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普通组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普通组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依据Z检验法,结合实验参数不难发现:前测 P值>0.05,两组差异不显著,表明两组学习者学业水平相近;后测P值≤0.05,两组差异显著,表明两组学习者学业水平差距明显,进而证实了“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影响。实验案例课程获得2015年度洛阳理工学院第四批重点网络课程优秀奖。实验采用“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历时一学期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和项目预期。
6 总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下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六段式”自主学习应运而生,它重视对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构,强化学习者为中心地位,以信息化技术为工具,响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让学习者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研究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和实验数据分析,论证了六段式自主学习模型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意义,这一点也正体现了本研究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6).
[2] 余文森.策略主题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3] 王冀.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 Meece,J.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Self- regulated Learning[C]//Schunk D H,Zimmerman B J.Self- 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Is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94:25-44.
[5]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
[6] 黄云.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学园,2009(12):45-47.
[7] 李晓珠.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J].科技广场,2006(9):76-77.
[8] 王爱华.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建立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7):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