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超 石连栓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学习者可通过创设情境和育身实践,提高原有认知水平,达到自主学习效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设计,外加采用手机APP的方式,使学者可通过碎片化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为消防安全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情境认知;APP;消防安全宣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3-0087-02
在我国对消防安全重视不足,宣传力度较低,没有长久打算。甚至火灾发生时,轻者大声喊叫,烟气中毒;重者导致踩踏事件出现;更有甚者失去了生命。最基本的常识不了解的人,当危机出现时,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学好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技巧,别人身上称为故事,自己身上确是凄惨的事故。
1 情境认知理论的内涵
人类的智能、认知和知识都有赖于我们和情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认知、知识和智能的发展是根源于智能体——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适应[1]。2016年是虚拟现实的元年,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种模拟的环境,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环境中。认知过程本质上与情境有紧密的联系,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过程,能够让人去适应动态发展的环境应变的能力,情境为认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1.1 创设情境
消防标识在消防安全中起到了简明易懂的积极的作用,但日常观察到的标识都只是碎片化、杂乱无章。无论是从它的形状、颜色、标识所表达的意思或者标识的大小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所以每个不同的消防标识需要创设在不同的情境中,通过颜色分类,在进行资源的整合。使人们在紧急的情况下,用最快的速度,放映出标识代表的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为逃生节省了时间。
1.2 育身实践
实践是情境认知的核心特征。理论源于实践,但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技巧。没有实践的知识在大脑中记忆时间要远远比亲身实践的记忆时间要短。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磨练,才能真正亲自找到更多的技巧,在面临危难时,才能将这些知识自动激活。通过手机APP的形式,亲自动手动脑。育身实践,掌握每一个标识所代表含义。
1.3 认知成长
情境认知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记忆和理解事实性知识能力,对培养学习者思维、推理、想象力等高层次能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3]布鲁纳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与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4]在原有的认知上进行信息加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防常识APP可以为使用者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学习。例如:当着火时,多数人会想到水会扑灭火,还有部分有常识的人,会想到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是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到底是什么原因起火的,如果是电器起火,用水来浇灭,当水流到脚下时,容易发生触电危险。通过与原有认知的冲突,激发了很强的探索欲望,知道原因后,得到了很强的学习满足感,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5]当使用者通过APP的学习,懂得了正确的灭火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他,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习兴趣,认知成长,是消防常识宣传理想的效果。
1.4 主动学习
从原来被动式的学习到现在主动式的学习,从原来纸质的学习形式转化APP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从原来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的形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学习,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一提法,突破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对学习主动地选择或者控制,形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 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消防安全常识APP总体设计
2.1 消防安全常识界面设计
在消防安全常识的界面设计中,以情境认知为理论,利用Photoshop、Flash、Unity3D等软件进行开发,构建出一个具有消防标识、逃生自救、消防器材、火灾种类以及灭火方法的五大部分内容的消防安全常识界面。
灭火方法模块:基本灭火和场景灭火。基本灭火主要是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例如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基本灭火方法;场景灭火分为不同场景例如家庭、校园和公共场所可能遇到的火灾,应该如何预防,当火灾真正发生时应该如何在最快的时间逃生。
火灾种类模块:共包括ABCDEF六种火灾类型,根据不同的物质来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火灾。A类代表固体物质燃烧形成的火灾、B类火灾代表液体或可燃化的固体物质燃烧、C类火灾代表气体燃烧形成的火灾、D类火灾代表金属物质燃烧形成的火灾、E类火灾代表物质带电引起的火灾,F类火灾代表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形成的火灾。种类的不同导致在火灾发生时需要不同的灭火方法。
消防器材模块:灭火器、消火栓、报警设备和逃生设备及器材。在灭火器中,主要介绍灭火器的使用场所,以及灭火器在存放和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消火栓主要采用flash的方法,介绍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消火栓。报警设备主要介绍是如何在遇到火灾时,所起到的作用。逃生设备及器材,主要介绍缓降绳、灭火毯、强光手电筒等设备,在火灾中他们如何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逃生自救模块:常见误区和应急处理。火灾发生时,必须杜绝一些错误的想法,例如跳楼自救、盲目逃生、不动大脑,跟随别人等各种误区。还有应急处理方式,例如如何在救援队到来之前,应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面对火灾时,能够沉着冷静的对待。
消防标识模块:通过各种渠道的采集,收集到了消防用到的全部标志,将其按照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分为红色、黄色、绿色。用红色标志表示消防指示标志,一般变化司消防设备以及它的放置位置;红色圆形标志是禁止型标志,该标识都带有斜杠,主要包括危险性标志,表示禁止或者不准的行为,因为红色是一个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标志;用黑色符号黄色背景标志表示警示性標志,对我们行为动作的提醒和引导;绿色是引导性标志,提到绿色标志,我们瞬间想到的就是安全出口,绿色为我们提供了疏散逃生方向。我们通过收集所有资源,并将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了平时碎片的学习,让学者都能掌握手中。
2.2 消防知识常识APP的设计特点
在消防知识常识设计中采用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和经验积累特点。
图文并茂:消防标识中采用图的目的是使消防标识通俗易懂,而文字是为了在看不懂图时对消防标识的解释说明,同时可以通过图引起读者对文字的阅读,通过文字更清楚文中表示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在消防标识APP中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枯燥的标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加抓住读者的心。
贴近生活:在设计消防标识APP中的资源时,采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将消防标识融进日常生活中,创设符合日常生活的情境。通过观察APP,更能使读者感觉到自己仿佛曾经也经历过相同的事情,而且这些生活就在身边,时常碰见,产生建构性学习,对新消防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并于其他信息关联起来,从而促进学习的动机。
经验累积:从最开始课本、单一宣传式的被动学习,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和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去学习,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地学;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让学习者反复回顾,累积性学习,在掌握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熟记新掌握的知识。
3 结束语
新颖的消防安全学习形式,利用碎片化时间,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消防标识APP的设计与实现,将消防安全常识融入到所创设的标识情境和问题情境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崔勇.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安全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研究-以消防安全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3.
[3] 代奋花.关注问题情境创设的三个“起点”[J].内蒙古:文理导航,2011 (3):74.
[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