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技术系统建设框架设计

2017-12-13 07:32刘邦奇孙曙辉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等学校互联网+

刘邦奇 孙曙辉

摘 要: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的形态。本文在对“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校园信息化发展实际,描述了高校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进而重点对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智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智慧教学与研训平台、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等技术系统建设框架和内容进行分析设计,为高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技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1-0061-06

一、引言

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的形态。[1]自上个世纪末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管理(CAM),到后来基于校园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共享,进入本世纪后基于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各类管理业务系统的集成开发应用,各类高校广泛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2] “互聯网+”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校园应用,高校校园信息化发展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智能感知的网络环境、云平台的支撑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业务系统的集成融合、一站式信息门户和可视化展现等,使高校信息化校园从数字校园阶段进入智慧校园发展的新阶段。[3][4]目前对智慧校园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概念、特征、应用需求方面,对具体建设方法和应用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本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尝试从智慧校园的技术系统架构和建设内容框架进行初步探讨。

二、智慧校园的定义及特征

1.定义

智慧校园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校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和资源整合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的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新型信息化校园环境,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支撑服务平台,促进教育教学系统结构性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5][6]

2.技术特征

从技术的视角来看,“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感知化。基于传感器、RFID、二维码、视频采集、卫星定位等感知技术和设备构建全面感知的校园环境,可随时随地感知、捕获和传递人员、设备及资源信息。

(2)数据化。针对学校教育过程中丰富多样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数据进行收集、汇聚、分析和挖掘,实现更好的预测、决策和服务。

(3)网络化。基于校园网、物联网、无线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多网融合,师生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资源,实现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

(4)可视化。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科学可视化等功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二维甚至三维景象。

(5)智能化。基于WEB3.0(智能网络)、系统自适应、智能控制等智能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实现智能化的资源推送和教学服务。

3.教育特征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7]

(1)个性化。依托智慧校园富媒体教学资源和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教师可以精准掌握学情,关注每个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采取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和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动态化。采取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如通过课前发布预习材料和作业进行预习测评、课中推送随堂测验进行实时检测评价、课后进行作业推送和在线反馈,实现了即时、动态、智能的诊断分析和评价反馈,促进互动交流。

(3)泛在化。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设备,智慧校园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实现任何人(Any One)可以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学习任何事情(Any Thing),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支持自主学习、泛在学习。

(4)协作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环境为学习者、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如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在线合作学习,基于课堂云端的分组合作学习,基于网络空间、学习社区的师生互动、讨论式学习,等等。

(5)智慧化。基于智慧校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通过智慧的教和智慧的学,帮助学习者实现符合个性特征的智慧成长,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智慧教育健康发展。

三、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既包括校园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也包括各类教育教学业务应用,同时还包括组织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和人员发展等机制建设。通过对多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常用模式和技术架构分析,[8]结合“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网络融合等最新的技术理念和高等学校校园信息化发展实际,笔者构建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如见图1所示。[9-11]

根据总体架构模型,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的组成要素包括终端用户层、服务展现层、业务应用层、支撑平台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和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等几大部分。其中为了适应技术和应用发展的要求,核心技术架构在传统云服务三层架构(IaaS、PaaS、SaaS)基础上进行拓展,增加了数据资源层(DaaS)和服务展现层(EaaS);而终端用户层提供跨平台、跨系统服务,支持最新的多种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管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保障体系、信息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各核心技术层建设的主要内涵如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高等学校互联网+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