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与犀牛面对面
马先生的第一次南非之行,是从27个小时的飞行旅途开始的。探访野生白犀牛栖息地,了解犀牛生存危机和盗猎状况,成为此次旅行的特殊目的。6月的北京,早已酷热难耐,而南非正值冬季,让人感觉凉爽而舒适。这是南非最好的季节。
马未都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也是观复博物馆创始人,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犀角杯古董。这也使他更加了解,犀角对于人,对于犀牛分别意味着什么。
来到南非第一天的傍晚,马未都就幸运地在野外见到了犀牛。然而在车辆准备离开的时候,犀牛不知何故冲了过来,一车人的神经也随之紧绷。“冲过来的一瞬间,吓了我一跳。我没有想到它会冲过来。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它在控制自己,所以撞击力度并没有很大。” 马未都说。伴随着护林员的大声制止和车速的加快,最终一车人有惊无险,安然无恙地消失在了夕阳之下。
在南非的霍德斯普雷特濒危物种保护中心,马未都见到了一头失去了尾巴的小犀牛。这头小犀牛今年1岁多,它的母亲被盗猎者残忍地杀害后挖去了犀角。失去了母亲的小犀牛,和人类一样悲恸欲绝,一直守着母亲的尸体久久不愿离去,直到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脱水,虚弱无力。不远处一直等待机会的鬣狗,全力向这只不幸的小犀牛发起了攻击,当护林员发现它时,尾巴已经被鬣狗吃掉,生命危在旦夕。
小犀牛很坚强,没有向命运屈服,在工作人员的照顾下,最终活了下来。为了避免它们重蹈和母亲一样的命运,工作人员磨平了本属于它们的角。
目前,世界上仅存2万多头犀牛。每年仅南非就有1000多头被盗猎者杀害,如果延续下去,20年内犀牛就将灭绝。马未都说:“人类不停地犯错误,我希望错误有一天得以纠正,能够让野生动物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得以生存。不要因为人类的壮大,而使它们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