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往事(上)

2017-12-13 08:15罗怀学
今日民族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谷子布朗庄稼

□ 文·图 / 罗怀学

布朗山往事(上)

□ 文·图 / 罗怀学

【编者按】1998年,因参加“云南日报优秀通讯员西双版纳摄影采风活动”,罗怀学与布朗山乡的布朗族寨子结缘。看到布朗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罗怀学意识到,这里有他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拍摄主题。此后,每年的“五一”“国庆”和年休假,他都会孤身前往布朗山各个村寨。

布朗山,地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内,与缅甸接壤。布朗山乡的52个自然村,有30多个是布朗族聚居村寨。8年时间,罗怀学10余次的重访,走遍了大部分布朗族村寨,他用手中的相机,以田野考察式的记录方式,对布朗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进行了全方位记录,拍摄下近万张珍贵的影像资料。

摄影师罗怀学持续8年的布朗山影像,绝大部分是黑白胶卷拍摄,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给我们一种意料之外的心灵震撼和历史厚重感。照片里曾经的布朗山,距今只有十多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恍如隔世的另外一个世界:竹草排盖的干栏式竹楼,沿袭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以种植旱谷、采集野菜和渔猎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乎原始部落式的生活。在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的二元结构中,罗怀学的布朗山影像,显然属于前者,倾向于呈现布朗山远离现代且即将消失的一面。

在8年的跟踪拍摄过程中,罗怀学用相机见证了布朗山的变迁,以及布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政府的扶持鼓励下,村民开始学着试种咖啡,大面积种植普洱茶,有意识对上百年的古茶树进行保护,让曾经廉价的古树茶卖出好价钱。

如今的布朗山,是价格昂贵的优质普洱茶的代名词,而干栏式的竹楼草排,已换成了琉璃波形瓦,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被精耕细作的茶叶生产所取代,布朗族女孩不再一个个哭天抢地远嫁他乡……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对布朗山布朗族的生产生活、妇女儿童、宗教信仰等内容,分专题向读者做全景式的呈现。

种旱谷

旱谷,是布朗族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旱谷就成了布朗族一年四季的重要农事:“冬烧一片荒,春种一箩籽,夏薅几道草,秋收一筐粮。”烧一片荒,一般耕种一年便抛荒轮歇,第二年再烧一片,周而复始,循环轮回。轮歇期长短,要根据各寨荒地的多少而定,每个寨子一般有五到八块荒地,几年一轮,荒山又休养成了茂密的森林。

每年一、二月(傣历三、四月),是布朗族砍地、烧荒的季节。寨老请“布占”(活在人神之间的长者)卜米卦选地,数日后,择一良辰吉日,相邀上山砍荒,等砍倒的树木暴晒一两月,放火烧荒,烧出的草木灰,是庄稼生长的肥料。烧好荒,寨老用抓阄的方式,将荒地分到各家各户,人多多分,人少少分;瘦地多分,肥地少分。

四月,捡地(整地)。捡地时,家家都要在自家地里随手捡些烧过的树木搭个地棚,用于薅草、打谷期间遮风避雨。

五月,雨季来临,是旱谷下种的好时节。几家相约,换工轮种。播种时,男人女人各站一排,男人在前,用削尖的木棍戳窝,女人在后,向窝里撒籽,男女配对,从山脚退着往山顶播种。种植面积以“挑”计算,一挑谷种,约五十斤,要五对男女一天才能种完,一般家庭种三到五挑,若遇风调雨顺,种一挑,能打十二三挑,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六月,旱谷出苗。

七、八、九月,谷子成熟期。一般要拔(薅)三至五道草。白天拔草,夜里,男人要睡在地棚里看护庄稼不被野兽糟蹋。

十月,山野泛黄,是布朗族收割、打谷的季节。以换工的形式轮流收割。把割倒的谷子摆在地里,晒上两三天,堆成谷垛,从家里扛去篾笆,铺在谷垛旁,把谷穗抱到篾笆上,用棍打、棒敲、脚搓。打完一垛后,用竹笋壳扇扇去秕谷、杂草,剩下黄澄澄的谷子。收工后,趁天不黑,把一袋袋谷子挑回家,晒上两天,便可装仓。一年最重要的农事结束。

01 每年傣历一、二月(公历上一年的十一、十二月)份,是布朗族砍荒、烧荒的季节。将砍倒的树木暴晒一两个月,请布占择个良辰吉日,放火烧荒,烧在地里的草木灰,是庄稼生长的天然肥料。

02 傣历五、六月份,雨季来临前,寨老将烧出的火烧地分给村民,人多多分,人少少分,瘦地多分,肥地少分。各家各户将地里没烧完的树枝、藤蔓捞拢再烧,整地(捡地)备耕。

03 在捡地备耕的同时,村民都会在自家的火烧地里顺便搭个地棚,因为,在旱谷成熟期,男人晚上都要守在地棚里,看护庄稼不被野猪、老熊糟蹋。

01 点种旱谷的工具,是随手捡一根烧荒时留下的树枝,或在林子里砍根木棍削尖,在火上蘸一下火,就成了种庄稼的天然工具。

02 点播时,男人手握一根七八尺长的木棍戳窝,女人向窝里丢谷种,男女配合完成,从坡脚倒退着向坡头播种。

01 火烧地里的午饭简单,但实在、管用,大多是竹笋煮肥肉,经饱、耐饿。饭是村民各自在家里用芭蕉叶包好带来的。播种的季节,也是村民打牙祭的日子。

02 盛夏种旱谷,酷暑难耐,劳动间隙,主人家都会送上自家炒制的老树普洱茶叶泡的茶水给村民解渴。

火烧地里玩耍,等到吃中午饭前才去找回来,从箐沟里拎来泉水,从头到脚冲洗干净。

01 十月,山野泛黄,是旱谷收割的季节。收庄稼,是头冲下从山顶往山脚下收割,为的是不让身体碰掉谷粒,尽量做到颗粒归仓。

02 村民在收割被野猪糟蹋过的旱谷,基本没什么收成。

03 两三天后,把漫山遍野晒干水汽的谷把收拢,捂成一垛一垛的谷垛,捂上一两天,更容易脱粒,煮出的旱谷饭也更糯、更香。

01 打完一垛,捞去谷草,用脚翻划着谷子,手拿竹笋壳扇子,来回挥舞扇去秕谷和杂草,留下黄澄澄的谷子。

02 打谷时,从家里背来篾笆铺在谷垛旁,把旱谷抱到篾笆上,用棍敲棒打,脚搓手揉。

03 每天打完旱谷,趁天没黑,把谷子一袋袋挑回家,晒上两日,便可装仓入库。

04 打回新谷,女人们就忙着舂米尝新,用新米煮出的第一锅饭,要送到缅寺,让佛爷和小和尚们先吃,以示对佛的虔诚。

罗怀学,1960年生,云南昭通绥江县人,现居昆明。其拍摄布朗族的作品获奖无数。其中,《布朗族少女》获2000年“第七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二等奖,《布朗族的刀耕火种》获2006年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生活习俗类二等奖,《布朗山往事》2016年参加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最终入围20组作品展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谷子布朗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 庄稼” ?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打谷子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晒谷子(外一首)
稻草人的爱情
庄稼的绿色革命
布朗紧张时 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