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2017-12-12 10:10李清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章语文

李清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设计提问,是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将文章核心思想与主题内容提示给学生,使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方法和意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主旨,从中提取核心思想,学会在探究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要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是老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重要方法。语文提问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检验。[1]

一、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现状

(一) 提问环节过于生硬、刻板

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类学科,是基础语言技巧的应用,语文思想的表达具有多种方式,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充满趣味性与生动性,文学赏析意味浓厚。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学生分段讲解、分段提问,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文本掌握还存在哪些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启发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在自我思考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语文老师对教学提问环节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不足,不够重视提问方式的创新,使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缺乏灵活性。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不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因而对文中主旨不明,老师在提问环节提问形式僵化、生硬,学生参与兴趣不高、思考力不足。

(二) 提问内容脱离文章主题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状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文章,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准确捕捉文中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题,将学生的集中点吸引过来。采用语文教学提问的方式能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但是不注重提问技巧,形式化的走提问流程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章阅读量较大,不同的文章类型主体含义的表达方式不同,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脱离主题的提问过于机械,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没有分析文章类型,直接提问学生与主题相关度不大的问题,提问意义不大。例如对于一篇人物描写的文章,文中偶然出现一处景物描写,老师提问学生“这段景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这种提问会给学生造成困扰,典型性不突出的部分不适宜作为提问对象,过度解析容易脱离作者写作本意。[2]

(三) 语文提问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由于文章阅读量有限,阅读经验不足,对于较大篇幅或涵盖信息量较大的文章,学习难度较大。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分段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因而语文教学提问设计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但是在实际中发现,由于语文老师在文章教学提问设计中逻辑性缺乏,提问规划性不足。例如文章讲解过半,提问学生“关于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抛出问题尚不等到同学思考完毕,就点名让同学回答,这些都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压力过大,“恐惧”语文提问。语文的学习分阶段性,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分阶段性,提问不分时机,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扰。[3]

二、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方法

(一) 整理问题问点,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文章写作内容和表达手法分析,总结主题思想,并思考作者写作缘由和契机,综合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提问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方式,创新思路和方法,整理问点,结合语句内容,将提问问到关键地方。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秋天的怀念》,主要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老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把握文章的写作题材和写作要点,这篇文章记人与记事结合,主人公是母亲和“我”,感情线也围绕母亲和“我”,同时时间点也有两个,“我”坐上轮椅前和坐上轮椅后。老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根据这些,整理出文章要点再提问,例如“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母亲?”“母亲去世前与作者散步又为什么要回忆作者小时候?”这两个问题之间的答案均有双向性,且具有逻辑上的关系。作者回忆母亲是因为母亲已经去世,自己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想念母亲,是对过去人与事的回忆和思念。而连接到作者回忆的内容,即母亲去世前陪儿子散步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双腿健全的模样,则是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儿子现状的担忧和心疼。在内容时间点重叠的基础上,母子二人回忆过去,惋惜時光,但母子亲情始终不变,贯穿其中。老师在提问思路设计和知识点整理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这篇文章后要懂得珍惜拥有。[4]

(二) 设计提问注意技巧,便于学生思考和提问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环节是以教学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学习,因而设计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习思维。在语文教学中,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提问点,文章主题的挖掘方向也有多个,老师需要从中发现和筛选出适合学生思考和回答的点。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老师以启发为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思考动力;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老师需要缩小提问范围,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可以提示问题一半答案,留给学生比较和仿照,回答出另一半答案。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木兰诗》,典型的乐府诗代表,韵律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词义难度不高,学生理解简单,诗歌内容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学习趣味高。对于这篇文章教学,老师在对内容含义分析后,可对以下方面进行提问,“木兰从军的起因有什么?”,“从木兰的角度来说,从军和不从军她更倾向于哪个?”这两个问题看似与一般问题无异,但总体提问技巧有变。“木兰从军的起因是什么”与“木兰从军的起因有什么”前者提问范围过大,学生无法从文中提取和总结,回答出来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而后者的提问让学生明白“起因”不止一个,答案也不止一个,学生可以在文中依次寻找,最后汇聚总结。语文教学提问缩小难度,需要在提问是予以提示。而关于“木兰愿不愿意从军”的回答,答案具有可选性,“愿意”或“不愿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性回答,也可以从文中找出依据。例如“愿意”佐证有“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而从“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以看出木兰更愿意留在家中陪伴父母,不愿征战。老师在设计提问时,可以以旁引、选择等形式缩小提问难度。[5]

(三) 优化提问结构,予以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己学会提取文章重点,培养语文素养,但是问题的提问形式要有一定技巧性。提问的形式不拘一格,但是问句也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因而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问的内容,还要考虑问法,优化句子结构,方便学生的思考和问题答案的寻找。优化提问结构主要需要保证严谨的逻辑结构,保证提问的内容在文中有理可据,问题提问范围过大,则内容空洞,提问过于直接,则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针对这一点,老师在设计时需要控制一个度。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节选自《儒林外史》——《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久试不中的范进在中举后疯癫的故事,讽刺意味极重。这篇文章属于小说节选形式,学生阅读兴趣高,理解难度不大,老师一般会提问道“范进疯后有什么表现”、“范进中举后众人有什么表现”以及“范进中举疯癫后众人又有什么表现”。文章属于小说,人物刻画主要以语言表现和动作表现为主,提问也围绕这两点,但是以上提问形式过于散乱,没有针对性和比较性,指向意义不明。老师可以将问句结构予以优化,将问点予以整合,变换为“范进中举后自己及众人分别有什么表现”、“范进中举疯癫后自己与众人又有什么表现”,提问内容不变,但是比较效果明显,重点体现“乐极生悲”和“见风使舵”两个主题,具有讽刺、悲悯意味。[6]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问题提问环节,主要是以课堂互动的形式,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老师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问题结构,在比较和概括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文章内容发现主旨要点,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素梅.論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17.

[2] 黄新来.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与设计规律[J].赤子(上中旬),2016,(20):220.

[3] 唐国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58.

[4] 李风波.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6,(22):18-19.

[5] 曹瑞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05):168.

[6] 张雅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设计探索[J].才智,2013,(36):10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章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