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
老林决定不回老家,还有一个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受“养儿防老”观念的支配,他担心亲戚们会看自己的笑话。
近些天,老林在“考察”几家养老院。
老林是东北人,今年67岁。自从2014年初接到儿子的“调令”,来到离北京仅一河之隔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之后,他就再也没回过黑龙江老家。
虽然燕郊的行政区域不属于首都,但是当年离家时,他还是对送别的亲人说,自己要进京享福了。
其实老林进京的目的,是帮儿子照顾孩子。“看孙子还不是享福?”身体硬朗的他也着实享受着这个过程。
今年夏末,孩子上了小学,老林顿时丢掉了“保姆”工作,“下岗了”。由于此前照顾孩子是一家人的头等大事,一些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克服和掩盖。
然而,随着老林成了家里的大闲人,很多问题和矛盾开始逐渐显现。4口人居住在7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虽然儿子儿媳没说过什么,但是老林还是感受到了受限的空间带给一家人的尴尬。
于是,老林开始认真琢磨一件事,自己到底该如何养老?
退休之前,老林是黑龙江省某县城的一名普通企业职工。自从10多年前老伴病逝后,他每年最大的盼望,就是等着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回家过年。
如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也算了了心愿。可是面临当下实际的生活问题,他清楚地知道,再这样和孩子们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关系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尽管燕郊的房价随着新一轮的限购政策已经下降近三分之一,但是想在燕郊再購套小户型,对他们来说依然遥不可及。
在东北老家,老林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楼房,按照当地的行情,能卖十七八万元。可就算卖了,对在燕郊购房来说也是于事无补,而且一旦老家没了房子,老林说自己就彻底没了根儿。
“出去在小区里租个房子吧,又怕伤害一家人的感情,估计儿子也不会同意。”在是去是留的问题上,老林也曾想过回东北老家,可又舍不得离开孩子。“而且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再加上自己岁数也大了,总是要离儿子近一些的。”
其实老林决定不回老家,还有一个尤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受“养儿防老”观念的支配,他担心亲戚们会看自己的笑话,“说我儿子过河拆桥,看完孩子就给我撵回来了。”
前不久,儿子告诉老林,小两口准备要二胎。这个消息使他下定决心,为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而且早晚是要出去住的,那干脆趁早,找一家合适的养老院算了。
老林将此想法视为自己思想开放的一种表现,因为在老家,他一直觉得只有五保户和没人管的老人才会住进养老院。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却不同,“老人住养老院起码不是个丢人的事。”
老林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孩子们,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件没得商量的事情。于是他悄悄地开始在燕郊寻找养老院。
凭借着仅有的手机上网常识,他在手机百度上输入“燕郊养老院”,可是“弹”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内容较多的是一家名为金色年华的护养中心。他一个电话打过去,收费标准把他“吓了一大跳”,对于一个完全可以自理的老人,最低收费标准是近8000元每月,可是老林每个月的工资才3000出头。
虽然不打算也没有能力住进这样的养老机构,但是“好事的”老林还是亲自到这个养老中心逛了一圈。他第一次通过工作人员听说了“医养结合”“养老综合体”等概念,“环境确实不错,离医院很近,小区环境也好,服务内容多样,像个星级宾馆。但是收费实在是太贵了,听说这里住的90%以上都是北京籍老人,应该都是非贵即富。”
之后,老林又联系了一家位于三河市齐心庄镇也号称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在这里,他同样被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像老林这样的身体条件,托老费用大概是1800元每月,但是整体条件一般,老人只能在围墙内有限的空间里活动,没有健身器材,也没有绿化。“看着一帮老年人穿着厚棉袄蜷在一排木椅子上晒太阳,连个遛弯的地方都没有,我突然心里特别害怕,觉得人老了真没意思。”
虽然这家养老院的收费老林可以勉强接受,但是这里收住的大多为半自理和失能老人,他觉得环境过于消极、压抑,“没病也给待出病来,而且这离儿子家十几公里,我看孩子不方便,孩子们来一趟也不容易。”
“到底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养老院?”老林失眠了。
他开始上网关注养老方面的信息,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他慢慢地对各种养老模式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比较适合自己,因为在社区养老既离家近又能得到养老照顾服务,是比较理想的。可是打听一圈,儿子住的小区及周边小区目前还没有社区居家养老中心。
几经打听,在离家几公里外的某小区老林找到了一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在老林看来,这家机构的区域位置、小区环境、硬件配套及服务水平等诸多条件都比较理想,每月2000多元的费用也可以负担得起。
但是老林从小区业主口中得知,在几个月前,上百名业主曾联名与小区物业、社区、街道和区政府“谈判”,要求将养老中心迁出小区,原因是“三天两头有出殡哭丧的,救护车进进出出,严重影响业主生活”。
有业主告诉老林,政府已经答应在三个月内将养老中心迁走,如果因为没找到合适的位置搬迁不成,政府同意直接关闭。“如今已临近限期,你还是别来这个养老院了,要不还得跟着挪地方。它要是不搬,我们还去找政府。”
尽管养老中心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老林,“养老院不会搬走,你可以放心入住。”但是老林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还是放弃了这个养老中心,只得再觅他处。
最终,几经周折,老林打消了搬进养老院的念头。“还是先租个房子过渡一下吧,养老这事可急不得。”可是如何向孩子开口提出租房单过?老林还没想出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