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飞行对飞行员的心理影响及调控方法

2017-12-12 13:18张玉梅张志辉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2期

张玉梅 张志辉

摘 要:海上飞行对飞行员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飞行中的恐惧心理、防撞心理、意识失控和违纪心理。要通过思想激励法、陆上针对性训练法、模拟器训练法、自我调控法以及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等方法,有效加强心理调控,以培养其适应海上飞行的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海上飞行;心理调控;意识失控;情绪控制

一、海上飞行对飞行员心理的影响

(一)海上飞行的恐惧心理

海上飞行是在海洋上空实施的。由于技术、天气、环境以及指挥等方面的原因,随时可能出现特殊情况,面对一片汪洋大海,飞行员心理上会对人机安全产生压力。因此,海空飞行不像陆空飞行那样心情坦然、平静,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初次单独执行远海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更是如此。即使是老飞行员在海上飞行也会有所顾忌。

(二)海上飞行的防撞心理

海上高大建筑物较少,即使低空飞行也不易撞上障碍物。然而,在海上超低空飞行时,翻飞的海鸟、涌起的浪尖、舰船的桅杆、岛礁上的灯塔也会给飞行员带来某些心理威胁。在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时,为了防止与障碍物相撞,飞行员不得不用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海面。为此,飞行员需要迅速、及时地转移注意力,交替观察仪表和海面,这就需要不间断地使用眼睛的调节力,增加对光线的适应度,再加上因担心碰撞障碍物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就会使“知觉—决定—动作”轴受到明显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错、忘、漏动作的增加。

(三)海上飞行的意识失控

海上飞行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飞行员持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飞行情况变化快,要求飞行员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而准确;海天一色,映入飞行员眼帘的始终是大海和蓝天,摄入的信息单调乏味。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飞行员精神和体力上的负荷,易使飞行员产生心理疲劳。实践证明,海上低空大速度飞行,飞行员往往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由于飞行员意志受精神和体力的影响,海上飞行的后期便可能出现精神迟滞、意志消沉等现象,从而影响其对信息的接受、解释、记忆和处理,就会危及飞行安全。

(四)海上飞行的违纪心理

发生海上飞行违纪问题往往都是因为思想上放松警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经过多次海上飞行、比较有海上飞行经验的飞行员身上。当飞行员刚开始海上飞行时,都具有较高的警惕性。而随着飞行次数的增加,飞行员会越来越感到轻松自如。进入低空后,能够在某一高度上飞得得心应手,并能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海上低空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景经历多了,便会泰然处之。为了寻求新的感觉或新的刺激,有的飞行员会有意下降高度,从而违反空中纪律。

二、海上飞行的心理调控方法

(一)思想激励法

即通过传统教育、英模感召和自我磨炼,使飞行员不断克服心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和稳定的情绪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薄弱的飞行员,在进行海上飞行前,政工干部应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鼓励等方式,使其增强海上飞行的信心。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航空理论、战术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加强海上救生、救护知识以及高新技术的学习,使他们掌握足以应付紧急情况的综合知识,敢于在海上飞行实践中磨炼自己,成为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飞行员。

(二)陆上针对性训练法

即通过由陆上向海上过渡的一些课目的实际训练,培养和锻炼飞行员抗应激的心理稳定性的一种方法。先进行一些近岸海上空域的简单课目训练,再进行一些海上单边航线的飞行,循序渐进地实施越来越复杂的飞行训练,逐步接近海洋环境条件。由近岸向近海、远海过渡,使飞行员在心理上有所适应。要重视加强飞行员海上高难战术课目训练以及特殊情况处置训练。诸如空中停车、海上跳伞、施放电子干扰、信息中断等课目训练。只要他们掌握了高超的飞行技能(包括海上自救能力),即使发生了意外情况也能从容不迫地加以处置。

(三)模拟器训练法

即通过在模拟器上模拟一些海上飞行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和特殊情况,来锻炼和培养飞行员的心理稳定性,使他们从不习惯到习惯的一种方法。可考虑配置一些海洋环境的软、硬件,以模拟海上飞行的各种情况,使飞行员初步掌握海上飞行的动作程序及特殊情况处置措施,从而提高飞行员的应变思维能力和心理稳定性。在海上飞行中,飞行员需要以意志力来消除各种消极心理,解决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通过模拟器模拟相关情境进行训练,切实加强飞行员意志品质的磨炼,使其能够以意志力来忍受高度紧张和超负荷所带来的智力与体力的消耗。

(四)自我调控法

心理自我调控的方法很多,飞行员主要是学会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情绪控制法。首先是升华情绪,即把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其次是接受暗示,即接受他人积极情绪的暗示,调控自己的情绪;再次是压抑冲动,运用意志力克制冲动的情绪,保持理智。当然,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飞行员可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加以选择运用。

二是行为调控法。可以先做一些自我测试,即对肌肉紧张程度、脉搏跳动频率、呼吸节奏速度进行监测。有资料表明,飞行员在掌握高新技术战术的过程中,其生理指标的变化非常大。这种生理心理反应,在飞行结束后40~5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判定有类似现象后,可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如用深呼吸放松的方法控制呼吸节奏,用渐进式放松的方法调节肌肉紧张状况,用冥想放松的方法分散自己的紧张情绪等,使自己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

在指挥员、长僚机、教学员和机组成员的选配上,要精心考虑,避免随意性。要把具有不同心理品质的飞行员组合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整体,从而顺利完成海上飞行任务。同时,指挥员还要考虑到海上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的心理因素,爭取为飞行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飞行指挥员的一句话、一个口令、一次询问,都会对飞行员的活动产生影响。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情绪非常紧张,如果飞行指挥员用沉着而清晰的声音发出口令,飞行员就会感到很有信心。在飞行员感到孤独、烦闷的时候,如果能听到指挥员坚定而又亲切的话语,就会对稳定其心理、坚定其信心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国强,温太麒.飞行员成长心理学.蓝天出版社,2010.

[2]李成.飞行心理训练.海军航空兵学院,2015.

[3]杜仁义,李怀成.飞行心理学.海潮出版社,2008.

[4]高辉.加强飞行学员飞行心理素质训练.海军航空兵学院学报第四期,2013.

作者简介:

张玉梅,张志辉,海军航空兵学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