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养俩娃,政府解决大问题

2017-12-12 19:42娴子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50期
关键词:托儿所保姆育儿

娴子

如果说生娃还算是个人行为,那养娃绝对是集体行为。中国人可能将这一集体活动圈定为家庭合作,而在法国,这一集体行为已经制度化,成为一种社会协作活动。

大宝的托儿所:家长们是“老板”

15年前,我独自一人到法国留学,所有家人都在国内。渐渐地,我就习惯了不看联欢晚会的春节,假日里也没有家人欢聚一堂来庆祝。也不知过了几年,我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依不靠的行事方式。

在异乡从硕士读到博士即将毕业,我遇见了现在的法国老公。本来以为终于能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岂料他也是孤军奋战。他的父母虽健在,但与他的关系轻淡得很。我们生娃养娃,从公公婆婆那里得到的也就是几声“哦”“啊”的感慨,似乎这事与他们关系不大。

6年多前,我生第一个娃的时候,住了四天医院后,就和老公抱着孩子上街买菜了。坐月子对我来说,只是个古老的传说,不过我倒很庆幸自己不用受那份罪,中国传统坐月子的条条框框,对人的束缚太大了。到现在,我感觉也没落下什么病。我当时刚博士论文答辩完,还没有找到工作,索性就在家带孩子。

因为这个便利,我们自己照顾小宝宝,倒也应付自如。我毫无育儿经验。老公原先家里的兄弟姐妹多,他照顾过弟弟妹妹,所以孩子的一切事宜就都听他的了,我们倒少了许多如何带孩子的矛盾。我常常看国内的育儿文章,号召父亲回归家庭。我总觉得很幸运,因为我先生对养孩子这件事很热衷,从不认为养孩子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另外,他很早就独立生活,动手能力很强,所以照顾起孩子来,着实比我做得好。我们俩,我管吃喝,他管拉撒,合作倒也很愉快。

孩子8个月大时,我有些坐不住了,想重新认真找工作,于是开始寻求外界的帮助。在法国,大家有事很少找父母,多半找政府。我们家更是两边父母都指望不上。找政府的话,你有两种选择:送托儿所或找专业的保姆。托儿所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都受国家管制。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认证,一般接收4个月到3岁的孩子。

所以上班族们产假一结束,理论上就可以将孩子放到这样的机构里。从整体来说,这种机构是供不应求的。公立机构的收费由国家规定,私立机构定价较为自由。但是由于国家补贴有上限,所以也多少制約了私立机构的收费。保姆机制也有一整套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我一直认为在给大宝找托儿所这件事上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找到的是一种由家长们联合组成协会,然后由协会雇用专业人员而组建的托儿所。换句话说,家长们是托儿所工作人员的直接雇主。它是一种协会性质的机构,家长们直接参与托儿所的管理、活动策划、融资和日常经营。每个家庭的大人每周必须在托儿所免费工作4个小时,可以一次性完成,或分几次完成。工作时必须服从专业人员的支配和要求。我们的主要工作也就是陪着孩子们玩耍,协助进餐和更换尿布等。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洒满阳光的午后,一群孩子围着我听我读故事书的惬意画面。

法国巴黎的一家公立托儿所内,老师给孩子读绘本

家长协会发挥的作用

家长协会会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并邀请园内工作人员参加。大家一起讨论协会的活动计划。育儿师们会向家长解释他们的教学方式。我记得有一期的讨论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向孩子们解释玩具的玩法。大家有两派论点,针锋相对。育儿师们解释说她们会将一段游戏时间用来给孩子们自由使用玩具,她们不做解释,只是观察和确保安全,然后另外一个时间段用来解释规则和方法。我听了觉得很受益。

这个协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带孩子们看儿童剧的表演,带他们去图书馆,或者请专门的音乐启蒙师来给孩子们上课。我最喜欢的还是“绿色托儿所”的活动。每年的5月份,协会找到一个附近的露营地,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托儿所就设在这里。家长每天像往常一样,把孩子按时送到托儿所,晚上到时间来接。孩子们每天就在露营地和周围的林子里玩耍。没有教室,天地就是教室。老师们就地取材,给孩子们讲述大自然的故事。托儿所租了10个露营地的简易房子,供孩子们睡午觉。到了周四,露营地会开烧烤Party,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联欢。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在露营地过夜,大家玩得很是快活。

这样的活动其实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毕竟是在室外,所以一般公立学校并没有这个活动项目。但是这个家长协会坚持每年都开,因为孩子们真的笑得很开心。再加上外国人自己也爱玩儿,刚好借此机会提前体验一下假期的感觉。另外,有空的家长会自愿参与组织和管理,所以园子里一般不缺人手。

托儿所对于新来的孩子会要求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一开始只留孩子一两个小时在托儿所,并且由父母陪伴。然后父母把孩子带走。几次后,再让父母离开一两个小时,再回来把孩子接走。直到孩子完全适应新的环境,才全托。这个要求对一般上班族的父母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我因为当时没上班,所以一开始一个星期只将孩子放在那儿一两天,到了新学期才全托,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分离焦虑症的反应。

法国政府从得知你要生孩子起,就开始提供各种信息,还有技术和资金上的辅助。怀孕期,你会收到各种产前产后相关知识的小册子,详细解释各种行政手续、资金帮助和母婴健康的知识。他们有专门的咨询机构,为你免费解答有关产假、孩子上托儿所或请保姆等各种问题。一旦你确认进入怀孕期,那么社保就会提供全程免费的医疗服务,当然有特殊医疗要求的家庭除外。我从怀孕到生产,好像都没花什么钱。孩子一落地,政府就会给你一笔资金用来购买婴儿需要的各种物品。然后,政府还会给你每月补贴一笔钱来帮助你支付孩子的照管费用。钱虽不算多,但对于低收入家庭,却可解燃眉之急。这笔补贴会给到孩子3岁生日那天,因为孩子3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免费)。当然,这是有家庭收入上限要求的。托儿所收取的费用也根据家庭收入有所不同。另外你支付的托儿所费用或保姆费用都可以从可征税收入中扣除。中心思想就是让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尽量平等的照顾。正是有了这一整套体制化的支持,我们虽然没有任何家庭成员在身边,也还是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

“保姆”——政府认证的专业育儿师

在那个家庭协会式的托儿所上了大概一年多的学,我们就因为工作关系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新的城市在法国境内靠近日内瓦的地区,有点城乡交界地区的感觉。这里没有城市的气氛,特别是没有城市那些便利的设施,托儿所就更成了稀罕物。以前那种家庭协会式的托儿所,当地人更是听都没听说过。三年前,我们家二宝就是在这儿出生的。

我一开始总觉得二宝没有大宝命好。首先,我有了工作,所以产假一休满就回去上班了,只能找保姆带孩子;其次,没有我钟爱的家庭协会式托儿所,就连公立幼儿园也只有一所,我们还没申请到。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找保姆。但后来我发现老二非常敏感,对我也格外依恋,他应该很难在那么小的年龄适应托儿所集体生活。比较起来,保姆带的孩子不多,每个孩子可以得到较多的关注,我觉得对老二的情况更加适合。

找保姆可是一个技术活儿。你首先要能找到对的人;其次,你要和她签工作合同,制作合同也有讲究;最后,你要了解所有费用收支的规则。对于从没有当过雇主的我们来说,这是很有挑战性的。幸好政府有“妇幼辅助点”专门解答这类问题。

先说找人。“妇幼辅助点”会给你一大串保姆名单。他们不叫保姆,叫育儿助师(Assistance Maternelle)。因为她们的职业是照顾3岁之前的婴幼儿,不是提供家政服务。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叫保姆吧。名单上的保姆是已经获得认证资格可以从业的保姆。当然,社会上也有没有认证资格自行开业的保姆机构。但是,先不说他们照看婴幼儿的水平如何,单从经济上考虑,作为一般收入家庭,我们雇用没有资格认证的保姆,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对于有认证的保姆,政府会支付劳动合同中需要雇主支付的一切社会保险、福利、退休金等费用,而雇主只用支付保姆的净收入。而且,我们向政府申报支出之后,政府还会根据家庭收入另外给予补贴。而如果是没有政府认证的保姆,则所有费用自负。算起来价格要翻倍都不止。

保姆要得到政府认证很不容易。要经过严格审核,包括对保姆家庭环境的考察,看是否适合接收低龄儿童。考核通过以后,還要定期复核,而且第一年只能接收一个小孩。随着工龄增加,慢慢增加到最多四个孩子。从工作方式上来说,有在自己家里接收孩子的保姆,也有到雇主家照看孩子的,后者费用要高出许多,因为前者可以接收好几家的孩子,而后者只赚一家的钱。

拿到这份名单,我们就一家一家打电话约见面,直到找到双方都看对眼的。和一般找工作面试区别不大,只不过是雇主找雇员。我们也没有什么明确标准,但因为都是国家认证了的,所以一般都假设质量过关。只是看孩子喜不喜欢,家里地方大不大,钟点费高不高等等。一切谈妥以后,就可以打印政府的标准合同模版,权责划分、费用支付方式、家长特殊要求、假期等都列在其中。幸好有这模版,不然光制定合同样本就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技术活儿。

在法国请保姆很贵,因为你要支付很多额外费用。保姆这个工种和其他任何工种的待遇是一样的,每年有25天带薪假。如果我们签短期合同,那么合同到期时,要支付其在职期间所得工资的10%作为不稳定工作的补偿。我们除了要按小时支付照管孩子的费用,还要按天支付房屋清理费以及孩子的午餐费。老实说,这笔费用是我们每月仅次于房租的最大支出。

但是在法国请保姆的好处也很多:1.不求父母,也不受父母管制。自己孩子要怎样教育,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也不给父母添麻烦,所以我们家从来不需要处理婆媳关系。2.因为政府管制,一般保姆质量比较过关,有专业的育儿经验和知识,所以,可能比自己父母育儿的专业水平高些。3.明码标价,所以我们和保姆责权界限划分也比较清楚。保姆们一般有职业保险,如果出现意外,有保险公司的一定保障。

正是因为有了专业的、制度化的社会服务,和一系列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们才能在生完孩子后继续工作。所以在法国,我基本没听说过有“留守儿童”这一说法,也没有听说谁家因为孩子的事发生婆媳矛盾。孩子平时在保姆那里得到较为专业的照顾,基本不存在过于溺爱的养育问题。另外不管是保姆家还是托儿所,都不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孩子很快就接触到了集体生活,为将来适应学校生活做好了准备。

养育孩子,家长是“有限责任”

我从老公那里也学到了许多我很赞同的育儿方式。

第一,我们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就转移家庭关系的重心。我们夫妻关系一直是优先于亲子关系之上的。并不是我们不尽心照顾孩子,而是我们把照顾孩子作为我们夫妻的合作项目之一。比如,我先生从不会把自己的床让给孩子,从不会因为有了孩子而忘了称赞我,也不会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

第二,我先生和孩子说话从来不会用幼儿的语言。他会像对待成人那样给孩子解释问题。有时我都担心孩子听不懂,但事实上他们懂的比我们以为的多。他还会奖惩分明,而且言出必行。所以只要他一提高嗓门儿,孩子们就指哪儿打哪儿。

第三,他很会和孩子玩儿,有时候比孩子还孩子气,玩儿起来一点大人的架子都没有。而且他一点都不会遮掩对孩子们的感情,会经常和他们亲热,大声说爱他们。中国的“含蓄”一词怎么翻译给他听,他都明白不了。所以无论他凶起来有多吓人,孩子们都还是黏他。

第四,他从不看育儿宝典或别人的育儿经。但是,如果我看了,说给他听,他觉得有道理的,就会立刻付诸实践。其他的就顺其自然了。我从不觉得做了母亲后,我的生活被两个孩子占满了,因为我们没有把养孩子作为我们唯一的事业。

今年我的两个孩子分别开始正式上幼儿园和小学。我们暑假回了一次国,发现国内和大宝同年龄的孩子,在语文、算术上水平似乎比我的孩子高出许多。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已经能认很多字,能算大几十的算术。有的已经开始上补习班,学乐器或其他技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孩子的教育上落后了,但我不希望打扰他们的童年。他们还要上那么长时间的学,现在能玩一下就多玩儿一下吧。

回法国后,我继续关注国内的小学教育话题,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有的做作业就要做到10点了,家长辅导就更加尽心了。而在我家大宝第一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明确说,每天做作业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过了20分钟还没做完,就别做了,改天再补。另外,上课前不要预习,否则孩子提前知道了学习内容,上课就没有兴趣了。我问:“那咱们家长能做什么?”老师看了我半天,不明白我什么意思。我到最后也没能问出家长能做什么。

然后呢,然后我们就真的不做什么了。孩子们接着每天回家放心大胆地玩儿,那20分钟的作业基本不到10分钟就做完了。我们没有家长之间的微信群,和老师的直接交流也很少,因为很难碰上老师。我们早上为了赶去上班,把孩子放在学校的托管园,他们就在那里先玩儿着,等到快要上课了,托管园的工作人员就会把他们带去教室。下午下课后,孩子也会在托管园边玩边等我们下班了来接他们。所以一接一送两趟我们都见不到老师,只是到了每次放假,我们会看到孩子们在学校一段时间以来的各种练习册子。

说起假期,法国学校也和国内大不相同。每上6个星期的学,就放2个星期的假。爽了孩子,苦了爹妈,我们不得不定期找地方收管他们。还好法国工薪阶层,每年有25天带薪假,我们也就瞅着这些假期组织旅游项目了。不过政府也有专门的娱乐中心,可以全托,你交钱就是了。

另外,法国现在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是否该把现在的每星期上四天半课改成每星期上四天课。天哪,还能再少点儿吗?!结果许多妈妈只好把上班时间从100%降到80%,把周三空出来看孩子。在法国,你可以申请各种比例的工作时间,100%、80%、60%、50%都行。当然干多少活儿,得多少工资。工作也不是法国人生活的全部。星期三自然也成了我們家大宝的课外活动日,目前也就是游泳、画画、跆拳道,纯粹为了兴趣,没有任何竞赛目的。

就在这样懒散的氛围中,我们不紧不慢地养着我们的孩子。我不知道他们长大后是否会怪我们没有更多地下力气培养他们,但我知道,当他们想起他们的童年,嘴角会扬起微笑。我常问自己,到底想把什么留给孩子?在我的许愿单上,我列了快乐的能力,从周围的一切资源中汲取养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爱的能力。我不想让我的单子太长。因为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我自己先获得,然后展示给他们。本人能力有限,剩余的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吧。

你会喜欢这样的育儿环境吗?

猜你喜欢
托儿所保姆育儿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MRN幼儿园&托儿所
偷偷摸摸育儿
在保姆家午睡
节日里的托儿所
毛泽东指导苏区开办托儿所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