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池志勇
摘要:雄安新区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何做好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使其在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得以保护并被有效利用,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雄安新区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效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整体统筹,分类规划,保护利用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河北腹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就是往来交流的集散地,也是燕赵文化、辽宋边关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交融之地。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雄安新区已登记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共计190多处,这些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级别不尽相同。因此,对其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区别对待,做出整体规划。在这些文化遗产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就是遗址类,例如宋辽边关地道遗址、南阳遗址等,我们应该深入地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它的利用功能,以建博物馆或者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开发利用。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可对重点文物进行规模不等的点状保护,围绕遗产性质特点打造不同功能的研究基地。一些还没有进行级别核定但又有文化价值的遗产,要组织专家加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留存好相关资料,详细研究后加快抢救性保护的步伐。
(二)保护利用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文化遗产的土壤,也是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和谐对应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长城在峰顶才显其壮美,庙宇在深山才显其幽深。因此,我们需要对文化遗产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这是保护文化遗产并凸显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根本保证。
对于雄安新区来说,白洋淀无疑是其自然環境的主体。白洋淀的自然人文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保护,首先是生态修复,提高其蓄水规模和涵养能力,持续改善水质。其次是在利用中保护,通过合理地创意设计,以“水”“淀”“芦苇”等元素合理利用,打造别具一格的生态文化景观。另外,可以根据白洋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文化片区,借助这些片区提高白洋淀的文化吸引力,并进行有关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延续和发展白洋淀的历史文脉,使人民在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陶冶文化精神。
二、保护传承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区域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延续文化记忆、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雄县鹰爪翻子拳、雄县古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苇编、面塑、造船、捕鱼、高跷等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确保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落实到位;其次,要组织专家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发掘其深刻的文化价值,适当的时候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学校、进课堂,从娃娃抓起,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兴趣,激发保护意识;最后,政府要创造条件,设立传承讲习所,积极宣传,提高知名度,提高传承者的经济收益,使其实现更好的活态传承。
三、借助现代科技,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水平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和手段,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直观充分地展示。例如像一些遗址类文化遗产,其大多数文物都是埋在地下的,对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无法以十分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因此,在进行相关展示利用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完善智慧博物馆的理论和技术,使用科技手段对文化遗址进行高清度的模拟,从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形式的创新。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其传播的广度以及感染力,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刚刚开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手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最有利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对其开发利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田钰莹,潘卓,张小升.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文化艺人传承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2).
[2]田林,马全宝.雄安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活力复兴[J].人民论坛,2017(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行政学院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琳,女,硕士,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池志勇,男,硕士,河北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