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庆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能在课堂上与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善于用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进而让学生理解学习方法,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提起精神,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培养促进学生想学、会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在玩乐中就自然而然地走入课堂,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和老师产生亲近感,并能踊跃发言。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针对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相关课堂视频,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有关射线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可能对射线从一个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展的概念有一定的困惑,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们播放有关射线形成过程的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保证了学生对于“无限延伸”概念的深刻理解。通过这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能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发现课堂的趣味性,在轻松活跃的数学课堂上自由发挥本身学习能力,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讨。
二、注重数学引导环节
教师要致力让数学课堂变成合作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辩思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只是在课上进行知识点导入,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在课下进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课堂知识之前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如果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可以组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在听课之前有所疑惑,带着疑问听讲。教师还需要大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谈一谈对于问题的看法,从而在课堂上与教师达成积极互动,在思考中如果学生们能有所成果,在进行正式的课堂知识点讲解时就能保证他们有更深刻的印象。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学习的步骤有大概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养成类似学习步骤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探究能力培养也有着巨大的好处。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努力避免给学生太多的束缚,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活跃起来,在老师解析问题的时候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试着从其他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开拓思维。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自主探究的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点的同时还应启发学生,让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思想有所认识,能自发地思考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解题思维方式的理解,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优化学习方式。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在组队探究中进行这一课学习知识点的模拟应用,想象一下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典型的换算人民币的例子,从而很自然地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人民币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中的顾客和收银员,并给学生设置一些条件,如毛巾每条10元、面包每个2元,还有每一个笔记本5元等,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物品进行结算,通过在小组探究活动中模仿超市找钱的场景,提高学生们人民币的换算能力。这样的小组自主探究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找钱意识。并且,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也能很自然地想到教师在课堂上给他们创设的“超市找钱”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有关数学的探究钻研,保证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学会如何在数学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发挥学生在课上的主體地位,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徐家镇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