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记叙了焦墨艺术在邵阳的兴起,概括阐明作为“黑色文化”的焦墨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色,指出焦墨的“黑与白”既是“玄与素”的关系,玄是宇宙的根本,绘画中如果去掉黑色那么就会“玄之所去,器弊神逝”。文章从邵阳本土焦墨画家们作品中玄素浑厚寄写乡情的厚拙与虚简、单纯的乡情静谧美、勾勒皴擦神采飞逸的乡情美、古典隽永苍润浑厚的乡情美等方面赏析了“敢为人先”的“宝古佬”画家们焦墨创作中的浓厚乡情。
关键词:玄素 焦墨 宝庆 乡情
一、焦墨画在邵阳的兴起
我跟方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办的“邵阳、株洲、岳阳、常德四市包装装潢设计联展”上就已认识,通过他在邵阳市湘中图书城的个人画展,我便对他熟悉更多,我介绍他认识曾陆红时,曾陆红正在北京策划焦墨高研班,从此搭建起邵阳至北京焦墨画学习与交流的高速路。曾陆红先生在画展前言里提到:邵阳焦墨画之所以能风生水起,卓有成效,厥功至伟非方伟莫属。的确,这几年我看到的方伟总是很忙,他的公务员与邵阳市美协秘书长两种身份使他忙得不可开交,同时又抓紧点滴时间绘画,身边还聚集了不少画家朋友,这次邵阳市焦墨艺术学会的成立与邵阳市首届焦墨艺术展的开幕,是“他的人格魅力和极力推动”才使得邵阳绘画界这么热闹。
自从方伟在北京参加焦墨学习活动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特别是他在北京参观学习王界山老师在中国美术馆的焦墨画展后,通过登门求教受到了导师人品与学品的感染,毕竟焦墨的格调离不开人物的品鉴。人品如画品,方伟与导师王界山一样具有热情厚道、淳朴、行侠仗义的个性。方伟孜孜不倦于焦墨探索,成长于国家非遗宝庆竹刻故乡,寻趣品竹,画竹痴迷,他笔下的竹在业界被称为“方门竹”。他可以在迪斯科音乐声中随着节奏双笔焦墨画竹,左右开弓,恣意纵横形态各异的竹枝栩栩如生。通过在京城的学习,他进步极快,焦墨内涵更丰厚,完全秉承了文人画精髓,邵阳市首屆焦墨展出作品《秋声》追求一种虚实互渗、阴阳开合、黑白律动效果,发自内心讴歌自己家乡美。
二、焦墨艺术的发展与特色
焦墨又被称作“黑色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白色或红色底子上所画的圆润流畅的点线构成的黑色图案便是最早的焦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的黑陶运用浓重的墨、干枯的笔画出神秘优雅的陶器图案,数千年的焦墨绘画史让人类充满了“黑色”的记忆。与西方害怕黑色不同,中国人对黑色的永恒性充满敬畏,从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三国魏晋的祭器、战车、弓箭,汉代的食器、礼器都用黑色绘画装饰,显得潜寂幽沉、稳重大度。在先秦哲人们眼中“黑与白”即是“玄与素”。玄是宇宙的根本,绘画中如果去掉黑色那么就会像葛洪说的“玄之所去,器弊神逝”(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一·畅玄),哲学中的宇宙论运用到绘画中如唐代的张彦远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论用墨》),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在阴阳黑白中笼括万物。
墨分五色中焦墨排在第一,焦墨在中国画中占有独特显赫地位,清代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到: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之不可溷主也。即便是丹青色彩中也是以焦墨骨线为主,丹青五彩为宾。焦墨在中国画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焦墨画比起水墨画难度更大,张仃在《我为什么画焦墨》一文中谈到:“唐以前,画家只讲究笔,不懂或不重视用墨,画山水也多以焦墨勾勾轮廓,最多用相同的焦墨擦几笔;到元代,最讲究笔墨的时期,人们多用淡墨渴笔,名家们偶尔也用老方法,像王蒙,有时也以焦墨为之;明遗民程邃,是以焦墨著称的,石谿也偶尔为之;清罗两峰的焦墨山水,评论家谓有唐风。近代,我只见到大师黄宾虹常以此法画小幅山水。”①
专家们认为我国焦墨画第一人为明末清初时期的程邃,作为新安画派代表常以黄山、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将焦墨与金石结合,作品“润含春泽,干裂秋风”,黄宾虹发展了焦墨语言,对焦墨画法理论与实践探索做出了独特贡献。张仃则将焦墨提升为一个画种,在徐悲鸿倡导现实主义放弃笔墨年代,张仃建树了焦墨语言体系,崔振宽在焦墨的现代性转型上做出了突破。“王界山焦墨山水画,是继黄宾虹、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创作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自出机杼的高手。”②另外赵亚铭、邵璞、宋国琦、姚伯齐、朱松发,这些画家的焦墨作品显示了绘画中的笔力与姿势的内美。
三、敢为人先的邵阳焦墨创作团队倚乡情而异军突起
(一)焦墨乡情的厚拙与虚简
2017年5月13日下午邵阳市首届焦墨艺术展在邵阳市资江南路菩提书画院展出。展出的上午,以朱保平为代表的十八位邵阳焦墨画家们合作创作了21米长卷《古城宝庆八景图》,利用散点透视画法把邵阳的古景集中于焦墨长卷中,是表现邵阳古景的力作,观众们啧啧赞赏:“啊,邵阳老景是这样的啊!好气派啊!好生动啊!”邵阳画家们深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在去年何斌阳等14位邵阳画家便集体创作了《万壑云烟图》,汇集了对宝庆古景、南山、崀山、云山、黄桑、上堡古国、雪峰山等本土山水的热衷表达。
《古城宝庆八景图》描绘的邵阳古景凝练概括典型,是邵阳老人们的珍贵记忆,也是邵阳人的情感寄托。画面的厚拙与虚简表现恰当,如洛阳洞的粗犷深重笔触使洞内深奥莫测,双清秋月的明净隽秀、空灵俊爽在老画家朱保平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朱保平先生从小习画,是上世纪70年代成长起来的画家,身边聚集了一批同时代的邵阳画家,对家乡邵阳的一草一木饱含情感,对家乡的古景如数家珍默写自如,这次展出的作品《苗山烟云》笔力老辣,雄秀相生。曾做过乡党委书记、县文化馆长的刘华旺从小跟叔父习画,笔下山水是他长年累月生活的镜像,几年前就在湖南省画院美术馆、湖南国画馆、后湖国际艺术区美术馆举办个展均得到圈内好评。这次展出作品《无尘世界》以骨法用笔显示出本土山水的高古、苍润、沉雄,他的作品为邵阳焦墨的厚拙代表,百米长卷《老房子》是画家集中描绘不同地域民俗呈现的中国古木结构房屋样貌,是中国古建筑的生动再现。endprint
(二)玄素单纯的乡情静谧美
曾跟随何斌阳学过绘画的李自健评论画家何斌阳的作品“诗风荡漾,气韵灵动”,从小生長在古城邵阳的何斌阳对邵阳的山水了如指掌,身患癌症的他与病魔搏斗笔耕不停,饱含情感地创作出了“宝庆古景、苗寨侗岭、花瑶风情、黄桑风光”等系列经典非凡的邵阳本土乡情长卷作品。这次焦墨画展的作品画笔转向崀山古韵,《悠悠千古韵》是在用焦墨画笔跟癌症搏斗,所画崀山用笔遒劲、清旷性灵、圆浑幽邃,表现了崀山的千古传奇,让人联想千古传奇的崀山就如画家的身影悠悠凸显,犹如《阿尔卡地亚的牧人》中的那一方乐土充满了画家的永恒欢乐与幸福。画家以焦墨与自身生存表达了一种生命哲学,体现出的玄素静谧让人联想起宇宙的永恒浩荡。
资江迂回流过邵阳南北,北入洞庭,邵水于邵阳下河街流入资江,两水四岸凝聚了2500多年的文明,本土画家们表达了对家乡母亲河的崇拜与赞美,如周诚昊的《资江卧游图》以15.6米×0.62米长卷气韵神妙地描绘了资江两岸千古传颂的江山,悠远深奥、内涵厚重。回楚佳的《山高水长云自闲》玄素得当、黑白冲和淡远,是对乡情的一种苍润浑厚之美的表达。杨文武的《高山出谷听泉声》深沉张力地将家乡山高水长、浑厚高贵的特征表露在焦墨中。画家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生长于此山此水的母亲河畔的朴拙静谧之美的热爱。
(三)勾勒皴擦神采飞逸的乡情美
画家石谷主要工作为建筑设计,设计之外绘画创作不断,是典型的湖湘乡土风情山水画家,自嘲为“草根个性”书画家。他融书法的现代个性于焦墨画中,作品《溪山闻瀑声》取材于本土山水,集中表现了山涧、农舍、水流场景,运线释放了中国画的起承转合律动弹性。身为宝庆竹刻老竹雕艺人的隆剑平的作品灵动简洁、奇僻夸张,知白守黑、健拔精谨。毛政叶的《巍巍家山》《问道云山》中焦墨用笔中融入书写逸气,灵性毕现地描绘本土山水,是一种超脱飘逸神秘、无限高远的空间表达。
(四)古典隽永苍润浑厚的乡情美
本次画展中市美协主席李月秋、副主席李巍也将自己描绘乡情的家乡美作品呈现给大家李月秋继《秋韵城步》于中国国家画院展出后笔耕不辍,《绥宁古村落寨市》便是他的焦墨奉献,焦而不燥、浓而不滞地表达湖湘山水的温润感;笔力深厚老到的李巍竖式构图、焦墨横擦竖钩山涧小桥尽显画中。李本湘的《密体山水》探索焦墨的创新性,所画山水具有视觉冲击力,穷极变化,设计感突出;刘彪的《峰峦叠翠》沧桑浑厚;王艳荣、龙志勇、朱勇、刘文文、熊正斌等作品都显示了黑白的本色美,素以为绚,质朴苍润;唐璜安作品显露了古典情调的乡情美;画展中年龄最小的覃湘婷(13岁)的三件作品引人注意……素有“绘画之乡”的邵阳美术人才辈出。曾陆红先生评价邵阳市首届焦墨艺术展写下美术史上两个“第一”的记录:第一个地域性焦墨画学会的成立,第一次焦墨画家们集体展览会。
四、结语
焦墨大家王界山说“焦墨画创作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画种”,在焦墨艺术走入绝地的今天,邵阳焦墨画家们集体亮出近几年来的焦墨创作作品就是对画坛的一次“敢为人先”的大胆尝试。在艺术多元化和多样性格局中的今天,邵阳画家们的焦墨作品焕发出蓬勃的生命,饱含深情地表现本土山水意境与感受,是对绘画潮流一次最大的挑战。
被毛泽东称为“宝古佬”的邵阳人具有敢为人先、果敢行事作风和“发先声,领风骚,开风气,逞风流”的特质。邵阳焦墨画家们承传统、研笔墨、师造化、展自我,虚心好学、集体创作、你追我赶,用焦墨的“玄与素”表达宇宙的根本,表露深爱的乡情,极大地推动了乡土美术的发展。
注释:
①张仃《我为什么画焦墨》《笔墨乾坤》,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年第 61 页。
②李翔《山行——王界山画展前言》2016年11月9日中国美术馆。
(聂世忠,1961年出生于邵阳市,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从事美术与设计基础与理论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