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梦++刘敏++邵慰++俞颖颖
400家上市公司星罗棋布在浙江经济版图上,勾画出了浙江经济地图的轮廓,由点及面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项名为“凤凰行动”的计划发布,再一次牢牢地系紧了浙江经济与资本市场间的纽带。
10月9日,浙江召开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工作会议,正式发布“凤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浙江力争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60%以上的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年均并购重组金额达到800亿元以上;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达到2万亿元,全省直接融资占比35%以上。
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将政府“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融合,使政府、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拧成一根绳,浙江开辟出一条依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正如浙江省长袁家军所说,“浙江一直重视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这次的政策组合拳更加系统、力度更大。上市是企业最好的转型升级,并购重组是企业最快的转型升级。”
“400+”俱乐部
浙江上市公司再添一股。10月19日,随着万隆光电的敲钟声响起,浙江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刷新为400家,至此正式迈入“400+”俱乐部。
这只是浙江上市公司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浙企上市风越刮越猛,2017年上半年, 整个A股市场都体验了一把“浙江速度”。截至9月30日,浙江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85家(境外88家),总市值7.6万亿元(包括阿里巴巴3万亿元),累计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19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广东,全国第二。
从整体增数来看,上半年浙江A股上市公司新增50家,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从1990年到1999年,浙江省仅有50家公司上市,相当于浙江省今年上半年IPO的数量。
“浙江板块”为什么崛起得如此之快?
首先是良好的上市氛围和环境。对于企业上市来说,不仅涉及到证券监管机构,还与政府多个部门密切相关,浙江率先摸索出了政府领导挂帅,部门、平台及镇街参与,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企业上市协调一整套服务体系。并由证监会推进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浙江上市公司选择并购重组的成长方式也不断扩大了“浙江板块”的影响力。在全球产业更迭以及国内经济亟待转型等原因的推动下,浙江许多知名上市企业选择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浙江卧龙控股集团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带动了自身的产业格局。从1994年开始,卧龙集团围绕电气产业进行了20多次并购,通过“并购之路”,卧龙已经成为一家拥有240亿元资产规模、3家上市公司、54家控股子公司、1.8万余名员工,以制造业为主业、房地产和金融投资为辅业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还有雅戈尔并购新马服装、浙江龙盛并购德国德斯达等案例,都充分说明了“浙江板块”的崛起离不开并购重组这一成长方式。
此外,上市公司的财富示范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浙江板块”的崛起。有着“浙江第一股”之称的凤凰化工诞生于浙江金华,于1990年12月上市,企业通过上市迅速打响知名度,股价从每股1元开始涨到80多元,创造了资本市场的财富神话。在凤凰化工上市企业的财富示范效应下,迅速带动一批企业上市。
“浙江板块”
从改革开放先行者到资本市场大省,浙江的上市公司群体在资本市场聚合了独具特色的“浙江板块”,绘成了浙江区域经济的“上市版图”。
2015年,浙江省启动“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这一举措投射在A股市场的“浙江板块”上,上市公司群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板块。分区域来看,浙江上市公司群体中,“杭州板块”、“台州板块”、“嘉兴板块”表现异常活跃。
作为一座刻着互联网基因的城市,“杭州板块”正在全国范围内展现自己的“资本动能”,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亮眼新秀。在2017年上市新股区域分布中,杭州首度超越北京,成为仅次于深圳和上海的资本新秀。至此,杭州上市企业总量达到123家,成为继北上深之后,全国第四座上市企业总量破百的城市。目前,杭州上市公司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链条功能集聚,将推动“杭州板块”持续向前发展。
在资本新秀“杭州板块”大放异彩的同时,新崛起的黑马—“台州板块”同样不可小觑。1999年,钱江摩托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被誉为“台州第一股”,从此开启了台州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新征程。截至今年9月19日,台州有48家公司登陆A股上市,其中中小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台州板块”在医疗、高铁、先进制造等领域占有较强地位,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近些年来“嘉兴板块”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儿”。9月21日,嘉兴上市公司数量增至34家,仅次于杭州、宁波、绍兴以及台州。9月25日,津上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嘉兴市首家成功上市的外商独资企业,同时也是继莎普爱思、荣晟环保之后开发区第三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
在嘉兴A股上市公司晒出的半年成绩单中,大多数业绩飘红。华友钴业是上半年“嘉兴板块”A股中的明星企业,净利润大涨22倍,股价连创历史新高。有多家传统的造纸企业,如景兴纸业、民丰特纸、荣晟环保等,营收和利润涨幅百分比都达到了两位数,有的甚至达到了三位数。
群聚效应
400家上市公司星罗棋布在浙江经济版图上的背后,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内生驱动力,更是整个浙江经济未来发展路径的缩影。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参与,而上市公司作为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相比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拥有更好的技术创新、更多的人才资源以及融资渠道。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溢出效应和外部性效应,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支持。
通常,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区域往往会因其辐射与群聚效应、基础设施的完善,而吸引大量深化分工下的中小企业集聚,这种产业集聚能促进区域内新兴产业的兴起、主导产业的壮大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并且迫使衰退产业退出该区域,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中国皮革之都”海宁的崛起,就是依托上市公司辐射与群聚效应的一个生动实践。以浙江卡森實业有限公司、海宁中国皮革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为中坚力量,海宁皮革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型皮革企业集聚,形成了以皮革服装、皮革沙发、皮革箱包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闻名海内外。
此外,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拓展业务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只依赖于单一产业,必须依靠多元化产业的支撑,并且上市公司实行产业多元化战略也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往往采取两种方式拓展区域产业业务领域。一种是通过内部投资新建生产能力来拓展业务。这种方式研发出新的技术就能带来新的业务,并且凭借广阔的发展前景、强劲的发展动力,逐渐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样上市公司不仅拓展了经营业务,也拓展了整个区域内产业种类,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和不同业务领域内的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获得行业内原有的生产能力。企业并购重组之后,凭借上市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可以通过品牌延伸战略迅速打开新的产品市场。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