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贺芃斐
摘要:在评述已有关于人口压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比较的城市人口压力系数概念,从技术层面构建基于社会净收益动态最优的短板模型来测度城市适度人口。在此基础上,以2010年和2013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进行实证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压力可以分为适度偏低、相对适度和超越适度三种类型,大约呈现2118%、6632%和1250%的分布,东、中部和西部存在一定差异;对降低我国城市人口压力存在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市居民就业和职工工资水平、大学教育对经济的带动、城市资源的节约意识等。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人口压力系数;城市适度人口;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19;C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7)06-
0020-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706003
收稿日期:2016-10-20;修订日期:2017-02-2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度人口动态测度及路径实现”(12CRK021);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考虑空间外溢效应的城市适度人口动态区间及实现策略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2014FB115);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云南二次人口红利研究”(YB2016038)。
作者简介:王婷,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贺芃斐,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The Measurement of Coefficient of Urban Population Pressur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 Analysis in China
WANG Ting,HE Pengfei
(Development Institut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 of population pressure. Then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urban popul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ptimal population and actual population.Technologically, we create a shortboard model under the dynamic optimal theory of social net benefit to calculate the urban optimal population.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data of 286 prefecturelevel and above cities in 2010 and 2013, we conducted the
empirical study.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ly, in different cities, the population pressure captures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unreached optimum, relative optimum and over optimum, which includes 2118%, 6632% and 1250% cities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e som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east, west and middle. Secondly, we find some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ducing the pressure on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ublic provision and infrastructure, the resident employment and the income level,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economy, the consciousness of saving resource, etc.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urban population pressure coefficient;optimal urban population;influence factor
一、問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升至2014年的5477%。各大城市变得日益拥挤,城市人口密度从697人/平方公里增加至2307人/平方公里,像陕西、黑龙江、河南、江西、甘肃、新疆和云南等更加突出,城市人口密度都在4000人/平方公里以上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整理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适度的城市人口能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但城市人口数量激增或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还会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城市病”问题,对城市发展产生巨大压力[1-2]。据联合国开发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3》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3]。尤其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城市将聚集更多的农村转移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将变得更高,城市人口压力也将更大。endprint
关于中国城市人口压力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人口城市化滞后[4],加之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严重挤出市场上的社会投资,一方面导致城市人口消费率的下降[5-6],另一方面使城市部门出现资本深化,降低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7],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此外,城市人口激增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与资本的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经济脱节[8]。第二,由于人口急剧膨胀,人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占有量偏低。以城市交通为例,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 80% 的路段和 90% 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经接近极限[9]。更有专家估计过我国15个城市每天的拥堵成本近10亿元[10]。第三,城市资源严重紧缺。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资源消耗需求的增长,需要开发利用更多的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11],但是人口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资源的承载力。以北京为例,2010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而根据国际标准,人均小于1000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小于 500立方米属极度缺水[10]。此外,我国能源人均消费量更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9]。第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上升,垃圾、生活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废水等排放量也显著上升[12]。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土地的盲目开发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利用效率的低下[13]。
从本研究在对全国主要地区城市居民关于城市发展问题认识的调查中进一步发现:有1881%的居民认为目前城市人口较为拥挤,有4028%的居民认为城市人口数量较多,两项合计占比达到5909%。具体的,认为目前城市人口较多且拥挤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交通拥堵、房价高、找工作难、看病难等方面,其中:6210%的居民认为是交通拥堵,4730%认为是房价高,3970%认为是找工作难,3170%认为是看病难。
從文献观点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面临较大压力。如何在城市人口增加趋势下降低城市人口压力,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当中的一个关键是:科学衡量城市人口压力,并找到影响城市人口压力的因素。这正是本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城市人口压力系数:基于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的比较
城市人口压力是人口压力的范畴。关于人口压力的理解,程道平和刘伟认为人口压力是反映人口与其生存地区的关系,它表示现有人口对其承载因子所产生的压力水平[14]。朱国宏认为人口压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土地的承载力而形成的人口过剩状况[15]。李通屏认为人口压力是指人口的非适度状态,即人口系统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系统的不适应或不协调[16]。从上述定义可知,人口压力实际上是反映人口与承载体间的不协调关系。由于对承载体选择不同,所以人口压力的定义及测度方法也存在差异。部分研究从单一承载体视角测度人口压力,如童玉芬从水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压力[17],陈楠、王钦敏和张红等从经济视角研究我国人口经济压力[18-19]。另外,也有较多研究综合多种承载体进行人口压力评估,如李通屏综合考虑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构建并测度我国人口压力[16];赵军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四个方面进行人口压力评估[20]。上述研究为本文构建城市人口压力系数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与其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基于综合承载体构建城市人口压力系数,其次通过城市适度人口与城市实际人口的比较予以衡量。一方面,破除了选择单一承载体因素衡量城市人口压力的局限;另一方面,通过考虑综合承载体能够避免直接将人口与承载体因素比较而难以形成城市人口压力判断标准的不足。本文基于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比较来确定城市人口压力系数,首要关键是测度出城市适度人口,再通过城市适度人口与城市实际人口比较来确定及判断城市人口压力系数。
1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模型
本文基于社会净收益动态最优下的短板模型来测度城市适度人口
城市适度人口测度模型是作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核心内容,鉴于篇幅较大且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城市人口压力系数和影响因素,文中仅列出城市适度人口测度的主要数理模型,如需要具体测度体系可向作者索取。。
假设通过分类后城市样本容量为m,样本容量中某个城市个体为i(i=1,2,3,…,m)。设第i个城市的实际人口数为Xi,并将经济运行、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方面因素分别用j来表示,令第j类因素包含的指标为k(k=1,2,…,n),统一将各因素指标表示成为Zjki。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城市适度人口因素权重确定。主要采用主成分方法与回归法对指标因素进行赋权。首先,对各原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假设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主成分(假设提取出2个主成分)
具体测度中,以实际提取主成分个数为准。,公式表示为:
F1ji=α11Z-j1i+α12Z-j2i+…+α1nZ-jniF2ji=α21Z-j1i+α22Z-j2i+…+α2nZ-jni(1)
其中:Z-jni为标准化指标变量。
其次,以提取的主成分为解释变量,城市实际人口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假设估计方程为:
X^ji=θ0+θ1F1ji+θ2F2ji(2)
最后,将公式(1)带入公式(2)得到:
X^ji=θ0+(θ1α11+θ2α21)Z-j1i+(θ1α12+θ2α22)Z-j2i+…+(θ1α1n+θ2α2n)Z-jni(3)
则第j类因素包含的指标k的权重为:
wjk=(θ1α1k+θ2α2k)∑nk=1(θ1α1k+θ2α2k)(4)
第二步:城市人口实际承载力计算。各类因素指标对应的城市人口承载力主要反映各因素单位水平实际承载了多少实际人口,是衡量各地城市人口承载能力的关键,也是计算标准承载能力的依据,计算公式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