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如何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

2017-12-11 21:47
中国计算机报 2017年44期
关键词:环境研究发展

纵观各国发展历程,颠覆性技术既是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塑造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加速。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的产生与演进规律,营造有利于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颠覆性技术的前沿布局,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颠覆性技术是重塑行业竞争格局的重要驱动力。与渐进性技术相比,颠覆性技术对产业格局的冲击力更强、破坏性更大,有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行业的格局。一旦某个行业出现颠覆性技术,本行业现有产品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全取代。如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数码相机产业,只用了短短二十几年,就基本取代了拥有百年历史的胶卷相机产业;而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卡片式数码相机市场又被极大压缩。此外,上世纪末,DVD机取代了录像机,而当前网络与视频传播相关技术的发展,又导致DVD机行业陷入绝境。又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型媒体不断创新,报业等传统平面媒体行业市场急剧萎缩。

上述事例说明,主动布局颠覆性技术是龙头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颠覆性技术初露头角之时,是否进行布局是各行业龙头企业必须面临的选择。跟进颠覆性技术意味着部分放弃现有市场,承担巨大的转型成本和风险;不主动布局颠覆性技术,则可能面临新产品的剧烈冲击,被市场迅速淘汰。曾经的行业龙头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都是被颠覆性技术快速冲垮的典型案例,而IBM、GE等则是成功转型的典范。及时跟进、主动适应,甚至积极研发颠覆性技术,主动实现企业转型,是市场竞争环境下龙头企业的必然选择。

那么如何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呢?赛迪智库提出,要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就要建立颠覆性技术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和军产学研环境。

首先,建立颠覆性技术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颠覆性技术开发过程不确定性强,失败率高,短期的、集中的攻关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颠覆性技术的长效研究机制。

一是建议设立国家级颠覆性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持续的跟踪与积累。由于颠覆性技术与常规技术发展与演进路线有较大区别,常规的研究机构与颠覆性技术的专门机构实际效果差别较大。建议通过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开展对各国技术发展的长期跟踪研究,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规划。

二是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力度。从各国经验来看,常规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方式与管理模式,很难满足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要求,建议设立颠覆性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同时,在现有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中,逐步加大对颠覆性技术的支持力度,对一些冷门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甄别,择优资助。三是促进技术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筛选与评审机制,由过去单纯强调结果,转为综合性成果的评估,防止由于过分强调目标导向,约束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动性。

其次,繼续强化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或者源于各领域技术的融合,或是传统技术深化后实现的跃迁突变。如果缺少必要的技术积累,即便发现了颠覆性技术的潜在方向,也很难实现持续的提升与突破。因此,必须继续夯实技术基础,脚踏实地地完成技术积累。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始创新,改善原始创新的人才发展与成长环境,对原始创新人员的职称评定、项目考核等不再唯论文论或成果论,释放我国智力资源的原始创新活力。

二是要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工业基础能力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产业层次与竞争力。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发展不足是制约我国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短板,要加大对工业基础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高端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形成良性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完善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环境。颠覆性技术从发现到成熟应用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要逐步建立其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对于趋于成熟的技术,通过政府采购、应用试点等方式,营造促进其产业化的市场环境,加快对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带动作用。

再次,营造适宜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军产学研环境。与传统技术相比,颠覆性技术的技术衍生路径更为复杂,失败率较高,以往的惯性的科研发展思路往往不能奏效,需要建立更为灵活、更为宽容的创新管理体系与产学研环境。

一是要营造敢于挑战权威、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要鼓励研究人员勇于超越现有技术体系与模式,尝试新的研究范式与思路。对于非常规创新项目的考核,不完全依据既定目标,而是考核整个研究过程是按部就班还是另辟蹊径,能否体现出创新精神。

二是充分发挥顶尖人才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对于承担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顶尖人才,除了良好的薪资和生活待遇外,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并通过法律保障其创新成果,充分激发他的创新活力与热情。

三是提高军民高技术双向转化效率。出于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各国的国防技术往往投入力度大、超前性较强,酝酿形成了很多具有前沿性的、颠覆性的技术。建议加快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军用智力资源的潜在力量,促进军民资源共享,鼓励军用技术向民用转化,开展军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形成多层次、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共同推进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新格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环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