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零售重构企业组织

2017-12-11 19:46刘强东
商界评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无界积木京东

刘强东

传统的零售模式正在被打破。消费者动动手指,就能网上购物,不愿多走一公里路去超市。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和智能算法的突破,未来零售将是无界的,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完成消费,随处随享,所见即所得。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第四次零售行业的革命,实质上是无界零售,终极目标是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体验。

在未来的无界零售时代,价值是如何被创造的?与之对应的,未来的组织会变成什么样子?组织应该如何调整,完成自我蜕变,以适应和拥抱新的趋势?

组织嬗变的缘起

“环境”“战略”和“组织”是相互匹配的三个要素。所以说并不存在最好的“那一个”组织形式,只有最匹配当前环境和战略的组织模式。

为什么要在今天谈组织的嬗变?不是赶时髦,也不是随大流。而是我们确确实实看到:未来的零售环境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战略也会随之而变。这两股力量交汇在一起,共同对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VUCA化的无界零售

毫不夸张地说,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会彻底改变整个零售行业的格局。

未来无界零售的环境会趋于VUCA化——变得极其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零售业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传统销售预测工具的准确率会大不如前;

第二,零售的场景会越来越分散化、碎片化,对入口和流量变化的预测会越来越困难;

第三,跨界越来越普遍,零售与其他行业(如社交、内容、硬件、技术)相互渗透,竞争与合作的规则变得更加复杂,对成功因素的判断也更为模糊不清。

未来零售环境的VUCA化将会给组织提出很大挑战:不稳定性要求我们的响应更加敏捷;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需要收集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复杂性要求企业进行组织重构;而模糊性则需要我们带着开放的心态,对可能的机会进行试验求证。

传统的管控式科层组织以“计划、管理、控制”为核心,难以支持快速敏捷的创新、适应未来无界零售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组织模式做出改变。

战略:一体化的开放

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到来引发京东战略的更新:我们要从“一体化”走到“一体化的开放”模式。

一直以来,京东笃信“成本、效率、体验”,我们这样定位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效率。前端谁的客户体验更好、后端谁的成本更低,谁就有持续的竞争力。团队是基础层、根基层,上面一层是系统层,就是公司最核心的三个系统——IT系统、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最上面就是用户 (图1:京东商城的“倒三角”战略模型)。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电商行业总体来说发展得还不太成熟,配套服务相对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垂直一体化是保证成本、效率、体验的最佳方式。以物流服务为例,长期以来快递公司的物流配送速度难以保证、服务水准不尽如人意,成为阻碍电商发展的一大痛点。因此,京东坚持投入自建物流,通过一体化整合的模式来保证效率和用户体验。我们相信,这是产生价值的,最终也一定能够带来价值。今天,物流确实成为了京东极其重要的差异化优势的来源。

走到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电商环境会越来越成熟,社会物流的水平不断提高、零售数据的沉淀日益丰富、基于数据的服务层出不穷……零售基础设施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企业可以轻易地调动专业的商品流、数据流和资金流服务,无需自建。换句话说,未来“成本、效率、体验”不再是通过一体化整合的模式,从企业内部求,而是依靠平台化、网络化,从企业外部求。网络协同会超过规模经济的力量,成为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重要驱动因子。

从“一体化”走到“一体化的开放”,对京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转变。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网上的消费者、供应商和卖家,还有线上、线下的其他零售商、品牌商与合作伙伴。我们的系统不仅仅要支撑京东商城的业务,还要服务于未来的无界零售场景、赋能于供应商和品牌商。这都需要依靠底层最核心的团队能力和组织保障 (图2:京东集团业务发展“T型理论”)。

“變”是今天这个时代不变的主题。环境在改变,随着“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到来,零售活动会变得无处不在,商业范式会快速更替。战略在改变,未来京东会从“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所以,组织也必须改变。这是我们为了实现战略愿景必须迈出的一步。

走向积木型组织

所以,京东的组织应该如何改变?

京东过去的组织形态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整合”—以内部模块为基础,依据外部变化将各个环节衔接在一起,形成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为了服务于多元的场景和多变的需求,京东的组织需要变得更为灵活、敏捷,成为积木型的组织。积木型组织的含义是:打开业务环节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使之成为一个个可拆分、可配置、可组装的插件。通过对多个可选插件的个性化组合,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图3:京东的积木型组织)。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乐高有3 200块左右的标准化砖块,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不同的组合叠加后,能够拼装成任何一个你能想象得到的造型—小到一辆汽车模型,大到活灵活现地重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盛况。

积木组织的形态可以概括为“整合+组合”。整合是以京东为主导的:根据未来零售创新的趋势,京东非常高效地整合出一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直接助能于客户;组合则是以业务为主导的:客户可以在类似于应用商店的平台上挑选应用的组合,满足各自的需要,也就是说客户是被平台所赋能。

“整合”与“组合”形成平衡和统一:在前端,是灵活自主的业务团队,这些业务团队离客户最近,能够精准地理解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响应。支撑前端业务的是京东能力与资源的组件—也就是标准化的业务积木,它们以产品或接口的形式开放给前端业务,并在复用过程中不断迭代更新、自我强化。在最后端的是与业务弱相关的职能积木,也是全集团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些积木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深入求精,并支持整个组织体系的运转。所以,整个组织体系是资源协同和敏捷应变的统一:越是在前端,组合性就越高,充分调动业务团队的灵活应变性;越是在后端,整合性就越高,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协同和复用,最终达成“合则全盘调动、分则独立运营”的组织状态。

积木型组织具有三个特点:灵活组合、赋能开放、随需应变。

灵活组合

灵活组合是指京东自身业务的标准化、组件化。

灵活组合要求不同的业务活动能够标准化、组件化,从而可以随意地配搭。就像交响乐团表演时,指挥既可以调动某个器乐组单独演奏章节,也可以协调几个器乐组一同合奏章节,展现对交响乐的不同表达。

京东在“灵活组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普勒”项目就是建立在对各个业务活动组件化的基础上。我们将电商、物流、客服、交易、数据、选品等业务环节API化后组装起来,提供给流量端。流量端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部分或全部组件,通过导购、入驻、买断等方式接入京东的电商服务,实现流量的变现。

赋能开放

赋能开放是指将京东的积木组件开放给外部(由内而外),同时也连接外部资源为己所用 (由外而内)。

京东过去的成长逻辑主要是依赖自建和自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规模优势和良好的口碑。我们相信:未来随着物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不仅仅是从自身求,还要从外部求;不仅仅依靠自建式的规模经济,还要借助连接式的网络效应。因此,未来京东要赋能开放,并通过赋能开放进一步放大目前的成本、效率、体验优势。

随需应变

随需应变是指:最终积木的组合会契合客户化的需要,并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而改变。

京东正在摸索这样的业务和组织模式。例如在与中石化的战略合作中,我们基于电商业务活动的基础提供商品联采、物流配送、金融、油品供应等服务。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中石化的业务需要,这些业务实践都进行了定制化——根据中石化的既有技术架构、场景和数据,提供定制化的技术和智慧选品方案,与原有的流程又有所不同。

在京东从“零售商”向“服务全社会的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随需应变会逐渐流程化、常态化,成为积木组织模式。

共生、互生、再生

其实积木型组织的意义不仅停留在组织层面,在更大范围内也与整个零售生态息息相关。

从“十节甘蔗”到“积木理论”

十年前,京东提出过一个“十节甘蔗”理论,把消费品零售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10个环节。其中,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后5个环节归零售商。

我们认为:一节甘蔗的长短在短期内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但长期来说是固定的。如何在固定的利润水平上发掘更大的价值?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所以京东不只是做交易平台,还将业务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创造价值、获得回报。

如果把十节甘蔗和积木理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基本假设上的差异:在积木理论的框架下,增长不是来源于前后向一体化(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而是与更多的“积木”拼接在一起,通过连接实现成长。这要求企业具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如果说“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代表的是一种“我赢你输”的思维,那么“与更多积木拼接在一起”则代表了一种“共赢共享”的思维。在积木理论中,各个积木是相互依存的—共同把饼做大,再分享各自的利润。

未来零售生态会是怎样的呢?我相信它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协作。

在去中心化的无界零售场景下,未来零售交易的核心将不再以流量为中心,而是更关注交易的本质—“产品”“服务”“体验”和“数据”。品牌商和零售企业只需要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例如将产品做到极致、将场景(体验)运营到极致,然后将其他环节交给零售基础设施的服务商,形成总体的最佳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企业或个人无需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技之长”—拥有产品、服务、场景(体验)或数据的最长板—再积极寻找其他的长板“积木”拼接在一起,就能够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最优组合。

零售的未来不是“帝国”,而是“盟国”,每个参与者将自己的那块或那几块“积木”定义清楚,并不断优化,最终不同的积木组合在一起,演化出无界零售的无界场景。零售的游戏规则不再是“竞争趋同”,而是“竞争求异”,每个参与者最关心的是建构好自己那块“独特”的积木,从而在零售生态中获取无法取代的地位。这样,不同的积木以不同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构成未来共生、互生、再生的零售生态。

猜你喜欢
无界积木京东
爱的大礼物 智能小怪兽 无界Pro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星钻积木
有趣的积木
半无界区域上半线性薛定谔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破裂及其生命跨度的估计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艺本无界·何跨之有——张英超雕塑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