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韬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生态足迹视野下生态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评价
——基于西部地区省区市的比较
蒋 韬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本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选取了密切相关的一些指标,构建了评价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协同度的指标体系,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并利用构建的协同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了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协同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勉强协同或者不协同的状态,而旅游基础设施布局不完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不足、旅游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旅游业发展环境的欠缺是导致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强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旅游消费能力。
生态足迹;生态旅游;消费需求;协同度;西部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生态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养生康体途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而生态旅游消费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并促进了一些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业甚至发展成为一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相关部委也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的深度协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扩大生态旅游消费作为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的鼓励和引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可以说,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既是保障旅游业发展、又是繁荣旅游事业的关键因素。因此,两者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明确区域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度情况,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措施,协同推进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对推动两者良性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摸准与其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情况是其关键所在。有鉴于此,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找准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协同度情况,有针对性地为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建言,应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当前相关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科学分析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情况,比较差距,寻找原因,为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是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直接动力。认清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协同度情况,对于指导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有研究看,一方面,对旅游业的发展评价,学者们一般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旅游业发展潜力等方面开展评价,程俊峰,保平,刘云腾(2010)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对桂林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2]。杨珂,李玟慧(2014)[3]认为西部地区宜打造以自然生态观光、历史文化认知、民俗风情体验、多功能综合等模式的文化生态旅游。何方永(2015)[4]从资源、市场、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建立了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另一方面,对生态旅游消费需求的评价,梁进,李秀艳(1998)[5]认为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群众旅游消费有着强烈的影响,钟家雨(2014)[6]认为旅游消费主要要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指标选取提供了基础,但现有研究中作为对生态旅游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很少有人站在生态足迹的视野下去审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应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从两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生态旅游消费需求的指标要从生态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与区域消费者的整体消费水平两个方面予以考虑;二是旅游业发展的指标要从旅游业发展环境、基础、潜力三个角度全面评估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只有这样全面考虑,才能科学评价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综合上述考虑,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可以直接查找得到,少数几个与生态足迹密切关联的指标需要计算,本研究对旅游交通生态足迹量、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游览观光生态足迹量等的计算,参考了程俊峰等人(2010)的研究成果,限于篇幅不再对相关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获取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确定这些指标的具体权重,然后利用综合评价法分别计算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的综合得分与旅游业发展综合得分,并利用得分的情况,构建两者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协同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D代表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得分,TS代表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得分,TC代表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各省(区、市)旅游业发展得分。参照相关研究成果,两者协同度情况的得分以0.8,0.5,0.3为界划分协调度等级,如得分0≤D<0.3,表示该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协同状态;0.3≤D<0.5,表示该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处于勉强协同状态;0.5≤D<0.8,表示该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处于良好协同状态;0.8≤D<1,表示该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处于优质协同状态。
本研究主要针对西部地区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进行评价分析,鉴于西藏自治区已有数据统计,所研究的省(区、市)主要包括11个。所有的数据均来自《2015年中国旅游年鉴》、《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将获取的一些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的描述性统计功能分析键),得到的原始数据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
表2 数据描述性统计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data
通过熵权法得到的权重,借助综合评价法,可以分别计算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的综合得分与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得分,同时,利用前面构建的协同度计算公式,计算出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协同度得分结果,如表3。
表3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得分及两者协同度评价结果Table 3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west of China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从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得分及协同度评价结果来看,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出不协同或者勉强协同的状态,没有优质协同的地区。这是因为:一方面是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公共设施规模偏少,财政投入有限,且受人口密度的布局影响,旅游公共设施布局还有待优化,同时,旅游服务供给与城乡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西部地区旅游业市场发展缓慢,这主要与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关,尤其是省级以上大型生态旅游景区还是比较缺乏,同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营管理方面的利润空间挖掘还不够,旅游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完善的旅游业市场体系。此外,西部地区一些省(区、市)在旅游景区品牌培育、旅游潜力挖掘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此带来的是,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引进国际旅游企业开发市场的能力不强,这样一来,导致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制约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纵深发展。
当前,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如何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更加具有重要性,旅游业作为沟通区际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应作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应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旅游消费的契机,加强组织协调,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尤其是要利用西部地区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科学推进生态旅游消费与生态旅游业的协同发展[7]。在工作重点上,要围绕西部地区在地型特点、资源禀赋和青山绿水,将各类旅游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规划布局建设,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形成以运动健康、休闲旅游、旅游养老养生、体育赛事和体育表演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服务业体系,积极推动景区服务水平、中介培训等旅游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
加快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生态旅游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旅游设施建设激发全民体验、健身、康体等旅游消费。如西部的大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沙漠的有利资源优势,切实加快沙漠地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沙漠挑战赛等体育产业项目落地、功能集聚、能级提升,推出“玩中有赛、赛中有玩”的“体育+旅游”新型竞技旅游服务模式,在赛前、赛中、赛后服务模式中融合体育设备、金融、保险、旅游体验等多产业链的商业运营模式,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吸引力。另如,三江源头区域可以尝试一些新型体验旅游的开发,如发展徒步旅游,青海湖等大江大湖区域可以大力推进自行车环湖赛等,还可以结合区域的山体优势,开发登山旅游等。通过深度开发利用旅游与基础设施,真正形成有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业。
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旅游、农民旅游、老年人旅游、残疾人旅游。形成遍布城乡的生态旅游信息网络,普及生态旅游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培育群众生态旅游消费观念。鼓励社会力量依托各类新技术建设运营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市场接受度高、简便易行的健身、健步走、攀岩、极限运动等生态旅游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涵盖各类人群、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项目,全面挖掘生态旅游消费力。
[1]熊 曦,王 文. 湘江源头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5): 10-14.
[2]杨 珂,李玟慧.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5):153-156.
[3]程俊峰,保 平,刘云腾.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0, 13(1): 109-114.
[4]何方永. 中国西部省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16(4):189-194.
[5]梁 进,李秀艳.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关系之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3(1): 44-49.
[6] 钟家雨, 柳思维. 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J]. 经济地理, 2014, 34(2): 187-192.
[7]罗明义, 仇学琴. 旅游饭店经营管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8]钟永德, 石晟屹, 李世宏, 等. 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测算方法构建与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1): 132-139.
[本文编校:吴 彬]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provinces in western China
JIANG Tao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530007, Guangxi, China)
This study constructed the evalu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ecological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and the alignment betwee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index system, using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and use the build alignment calculation model, calculated the western region of 1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ecological tourism demand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wo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the alignment. Empirical found that ecological tourism demand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narrowly or merge between present state, and tourism infrastructure layout is not perfect, ecological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tourism market system is not sound and the lack of tourism environment is a major cause of lead to this state. In this pape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region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iden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ourism consumption.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tourism; consumer demand;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western region
S788.2;F32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3X(2017)10-0139-04
10.14067/j.cnki.1673-923x.2017.10.022
http: //qks.csuft.edu.cn
2016-12-08
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科技投入、自主知识产权与广西工业发展新思路”(SK13LX525)
蒋 韬,硕士,讲师;E-mail:3425046743@qq.com
蒋 韬. 生态足迹视野下生态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发展协同度评价——基于西部地区省区市的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10):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