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心蕊 高利春 饶建兵 孙艺
1.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天基互联网军民融合发展策略与政策需求探讨
● 文|李心蕊1高利春1饶建兵1孙艺2
1.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天基互联网是国内外竞相发展的面向各类应用市场的天基信息网络系统,是通过卫星、热气球等手段实现全球互联乃至星际互联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和应用牵引带动能力。天基互联网在极大地扩展互联网未来覆盖范围、丰富各领域应用的同时,也将给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影响,天基互联网的构建在瞄准民用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的高度融合,在军事上的应用将采用“民建军用、平战结合”的建设运营模式,致力于“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实现“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更好地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针对天基互联网的军民融合问题,本文从概念出发,分析了天基互联网的需求定位,探讨了军民融合带来的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基互联网军民融合道路的发展策略和对国家的政策需求,最后指出军民融合天基互联网势在必行。
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经历了以“军民分离”为特征的萌芽阶段、以“军转民”为特征的起步阶段、以“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为特征的调整阶段和以“军民融合”为特征的优化阶段。
军民融合是站在国家宏观战略层面上的资源和产品在国防和国民领域高度融合、互补、渗透的过程,是军民结合转型成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是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的军民结合。军民融合既鼓励军工企业涉足民品生产,也鼓励民营企业承担部分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和实现民建军用的转化。2016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效破除军民二元体制结构,实现社会资源大整合;将促进国防和民用工业生产的双重高效率高效益;将助力军事能力整体跃升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双赢。
军用和民用技术界限日益模糊。大量民营机构在诸如人工智能、自主技术、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卫星通信和成像等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对军事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在我国军民融合战略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民用技术正在从过去的单方面汲取先进军事技术向反哺国防军队建设转变,传统国防军工企业正从过去的单方面以技术输出为主向技术引入转变,军队系统正从过去的单方面以技术引入为主向技术引导转变。
军民活动深度耦合。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对抗主要体现为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支撑环境三大系统的对抗,这三大系统几乎涵盖了现代武器装备的所有形态,现代军事斗争形态的变革和国家经济的大发展决定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与捍卫自身安全的活动深度耦合在一起,赋予现代战争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的特点。
“军转民”和“民转军”一直是天基互联系统构建的两大主要动力,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战争时期,军事斗争需求高于民用需求,牵引的技术应该首先保障战争需求,再考虑向民用技术转化;在和平时期,民用需求大大超过军用需求,牵引的技术应该首先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在民用系统良性、自持发展之后,再将服务推广到军事应用;在应急时期,民用需求和军用需求相平衡,既要保障军队救援的信息畅通,又要满足民众对系统的需求激增。
随时随地实现按需的信息互联互通是信息时代的最重要特征和必备条件,尤其在移动互联、远程操控、智能制造高度发达的未来,空中、海上及陆上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应用和高速率、低延时通信需求巨大。目前,全球还有一半以上人口无法接入互联网,天基互联网的接入将有助于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改善地区经济落后现状、促进区域共同繁荣,满足落后地区政府和民众的切实需求。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信息等要素的互联互通和保障需求越来越强烈,远程通信、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对天基互联需求进一步增强,国家防灾减灾对数据采集和即时响应等通信需求同步增强。
工业物联网是当前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网络,是未来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将对各类广域地理、环境、空间、移动物体等信息进行及时获取、传输和处理,实现广域范围的全面互联,致力于实现“现实世间万物”与“虚拟互联网”的有机融合。智能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机器的城乡穿梭、无人装备的远程遥操控等对物与物、物与云端的实时高速信息传输和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天基通信互联可满足物联网的实时数据交互需求,及时提供弹性化精细化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工业生产效能,助力构建完备的工业生态体系,实现对万物的“管、控、营”一体化,从而彻底改变工业生产方式。
随着智能化无人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作战方式逐步向无人方向发展,未来战场将充斥无人战机、无人舰船、钢铁士兵、无人车、无人化智能坦克等。构建大容量、低延时、高速率的战术通信网络是实现遥控无人作战的前提。受限于作战环境,基于光纤传输的通信手段难以触及,天基互联能提供战场所需的通信解决方案,满足后方目标识别和指挥通信需求,大大加快无人作战装备的应用,甚至对作战样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一带一路”等“走出去”倡议与行动的实施,对山区、草原、沙漠、海洋、海岛等传统地面通信系统无法覆盖地区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救援、远洋护航和联合军演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对部队使用卫星进行信息传输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军民需求相互交织,为天基互联网系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和效益空间。
天基互联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耗资巨大,如果单纯依赖军队自主建设将耗费大量的国防开支,如果单纯依靠一家企业又容易导致资金流断裂,增加实施主体决策难度。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释放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活力,减轻国家构建天基互联网络资金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稀释、分散系统风险,有利于保障系统的自持、良性发展。
天基互联网系统涉及研制、发射、运营、管理、维护等一系列活动,由于军用用户数量有限,军方独立建设必然会因系统利用率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没必要独立承担系统构建的全寿命周期。天基互联网系统具有灵活的业务模式,采用同一个业务平台既可满足平时广大用户通信需求,也可优先保障战时战场通信,极大地提高系统利用率。
我国民用卫星产业最初是汲取军用卫星的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后来民用技术快速发展和与市场的多轮迭代,民用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并逐步实现大规模应用。部分民用卫星通过进一步改进完全可以服务于军用领域。天基互联系统的军民融合有助于拉动更多先进卫星技术成果衍生出军用效能。
我国当前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大战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信息时代,未来战争是陆、海、空、太空、网络一体化作战,对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通信业务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亟需建设一个覆盖性好、带宽大、速率高、生存能力强、重建难度低的天基互联网,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近实时地获取战场信息,使太空成为支援一体化联合作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
民用产品注重批量化生产、广泛性应用、便捷性体验、需求牵引。军用产品注重可用性、可靠性、抗毁性、安全性,能够满足战时特殊需求。因此打造天基互联网要兼顾军民需求的不同特点进行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建设和推广。
天基互联网按照“国家利益延伸到哪,信息网络保障到哪”的原则构建,其全天候、快响应、抗灾变、自主可控的通信能力不仅有军事战略意义,也有服务民生的公益意义。系统具有的市场化特点决定了应该本着“谁投资、谁参与、谁获益”的市场规律充分向外界“借力、借资、借智”,合理放宽民营企业进入门槛,强强联合行业优势资源,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融资平台建立社会资金引进机制。
天基互联网的巨大投入需要快速获得用户使用和大范围推广,以减轻资本运作的压力。相比于军事用户数量少和使用的阶段性特点,民用需求潜力大、范围广、成本回收快。在和平时期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下,发展低轨天基互联网应首先考虑系统自身的生存能力,作为对地面通信网络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通信系统的补充,满足全球集群、个人用户的民用需求,再考虑系统军事应用的领域和方法。但是在战时或应急时,最大可能地优先保障战争通信需求。
由于军事应用的特殊性,天基互联网的构建应该综合考虑诸如信源数据加密、环境适应性、抗干扰和抗截获措施、接口电磁兼容、闭合回路群与信道专用设置等因素。同时提早研究系统如何与指挥作战体系相融合,确保在战时能切实形成战斗力。天基互联网系统设计之初就将有关要素融入到系统设计理念和方案中,统筹规划考虑短期与长远发展、平时与战时需求、市场与战场应用。
随着我国军事装备和政府采购体系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装备和公共服务采购将向全社会开放。天基互联网拥有独特的军事和经济应用价值,其卫星通信服务和应用采购将是发展的必然。国家应加快论证军队采购卫星应用服务模式,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服务机制。
卫星系统的民建军用在我国还没有先例,虽然天基互联系统的军用模式可以有购买用户站装备、购买通信服务等方式,但是尚未有针对民建军用中如何定价、如何购买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可能会导致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政策性导向和执行规范。所以需要通过立法对民建军用的应用模式给予保障和约束。
一是打通融资渠道,让社会资本进入卫星产业创造平台;二是建立科技产业园或联合研究实验室等,鼓励与民企和军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统筹军、民资源,形成合作联盟,形成合力相互带动。
建立天基互联网的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走创新道路。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切实打破垄断利益格局;采用采购合资、收并购等多种灵活手段,构建更为高效的技术引入机制;要关注生产制造成本,努力提高系统构建的性价比。
军民融合发展的天基互联网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也是大航天时代太空“领土”争夺的起始,一方面将同时满足服务地面、空中和海上通信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抢先储备太空黄金轨道和频率资源。军民融合创造了适合天基互联网发展的土壤,打造我国的天基互联网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杜人淮.中国特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历程和成就[J].经济研究参考,2012,(57):40-47.
[2] 张允壮,曾立,黄朝峰.军民融合制度变迁与国防市场结构转变[J/OL].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120-125.
[3] 贺新闻,侯光明,王艳.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路径:基于军民融合的战略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02):47-51.
[4] 姜鲁鸣,王伟海.军民融合: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必由之路[J].军事经济研究,2012,33(11):5-7.
[5] 姜鲁鸣.关于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思考[J].国防科技工业,2009,(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