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

2017-12-10 16:04梁小文
师道·教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村里人风筝自学

梁小文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立足文本,是阅读教学行为目标的首要依据。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朗读、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据此,我在《风筝》一课,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的思路:

一、自学导航,引领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事?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发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几件事。为突出心情变化的重点,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出示“自学导航”:

自学导航

①读准下列字词:

精心、希望、依然、 憧憬、垂头丧气、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

②用“ ———”划出作者放飞风筝时心情的句子。

③用“△”标出关键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放飞风筝时心情的词语。

在初读中,我出示自学导航,引领学生在自主中完成与文本的初次对话,自主获得课文的关键信息,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知识与成功的满足、喜悦和自信。

二、含英咀华,嚼碎关键词语,蓦然回首,情就在那处

你觉得作者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通过“自学导航”,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已经标出了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能把“精心”换一个词语吗?

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学生换了“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等词语。

师:我用心、认真、专心、一心一意做着的是一只怎樣的风筝呢?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一只原本想做成像蝴蝶样,而实际上什么都不像的风筝。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是一只被作者他们称为“幸福鸟”的风筝。

师:不是什么都不像吗?怎么又被称作“幸福鸟”呢?

学生又说: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快乐的心情。

师:那么为什么孩子们还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呢?

学生说:因为风筝寄托着他们的憧憬和希望。

如何让孩子们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不同的心情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我采取反复朗读、提取关键词的方法,以词带句,以句解文,以文悟情,例如在“放风筝”过程中孩子们从“凌空飞起”“翩翩飞舞”“拼命地”等词语中感受到“快活”。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词句文的反复朗读中感受文本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以及作者的具体描写手法,以此突破本文的难点。

三、挖掘文章空白,张开想象的双翼,在情感的天空翱翔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当学生读到这个句子时,我引导说,在作者的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他们究竟是怎样地说呢?你能想像得到吗?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补白感受作者的感情。

有的学生说:村里人惊奇地说:“放得这么高!”

有的学生说:村里人羡慕地说:“放得这么高!”

好一个“惊奇”,好一个“羡慕”,学生在补白中就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原在,村里人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啊。

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地凸显语文学科的功能、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解读文本无疑成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责任编辑 龙建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里人风筝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村里人(外一首)
“村里人”安卓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身穿警服的“村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