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姗姗+朱晓蓉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小学,地处广府历史文化旅游村——黄埔村。学校用传统的广府文化展现形式之一粤语童谣来掌灯,传承黄埔古港厚重的文化,照亮学校发展的前路,依托课题研究,做到凸显粤语童谣特色,更希望唤起作为黄埔村新生代的学生们传承黄埔古港文化的自觉性。
一、唱诵粤语童谣,感悟古港精神
暨南大学文学院甘于恩教授认为粤语童谣是保持方言口语化的文化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广府文化特色。傅春鸣认为,粤语童谣作为广州民间文化的分支,用质朴、直白的语言记载着广州地区近百年来的人文风情,并展现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形成的诙谐、笃实的广府人精神。学校借助传唱经典的粤语童谣之际,把黄埔古港人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植入学生心中。
每天沐浴在晨光中的校园,响起《读书好》的歌声,迎接众生开始新的一天学习:
“每个少年必须经过无限风霜与路途,
无限风霜与浪涛,
然后至会得到洗礼,
理想征途没阻碍,
告诉少年必须专注,
勤力天天努力行。
全力发奋不要偷懒,
每天准时做功课。”
放学时段,轻快活泼的《有定时》伴随着同学们走上回家之路,同时惜时、有度的精神润物细无声般浸润他们心田:
“睡觉,进食,游戏,
上学每天都有一定时,
起居饮食能有计划,
一切都合意,
天天早起上学去,
晚晚记得莫夜睡,
天天早操进食有时,
体格多健美。”
此外,学校将粤语童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合,开展粤语童谣校本课程,实施教学途径分成主体课程(童谣课),相关课程(与学科结合),活动课和主题教育活动三部分,借粤语童谣打造童心课程。带领学生探索粤语童谣的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为结合黄埔古港文化创编粤语新童谣打下基础。
二、创编粤语童谣,传承古港文化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黄埔古港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现在的黄埔古港仍是一派古朴景象。这里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見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同时,作为岭南文化的典型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
为了将这厚重的地域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的黄埔学子心中,学校特开发系列校本教材《明德惟馨》。教材提取古港人文历史文化精粹,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举,还将其编成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新粤语童谣。例如,这首新作品承载着黄埔古港的华侨文化和古迹“日本楼紫霞居”故事,改编自经典粤语童谣《鸡公仔》:
“鸡公仔,尾弯弯,
当年太公去金山。
漂洋过海追梦想,
掘矿修路不怕难。
鸡公仔,尾婆娑,
凑仔耕田是太婆。
紫霞居里学绣花,
人人赞她好老婆。
鸡公仔,吱吱喳,
古村盛开美善花。
勤相伴,爱相助,
和谐文明乐千家。”【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YQJK010《以“粤语童谣”为载体传承“黄埔古港文化”的行动研究》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