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敏
“新基础教育”研究关注着研究者自身的生命成长,追求致力于“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
一、整合优化,激发行政团队的成长愿力
“心中装着师生发展”的行政团队,是学校改革的动力源泉。社会处在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也是在改革中不断调整、适应甚或创造,生存于其中,任何学校都必须思考:墨守成规还是改革创新?是被动改造还是主动变革?“改不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诸多问题唯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我校的行政团队在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自主推进过程中,不断地读书学习、实践展示、反思重建,主动寻求自身的变革。
首先,我校行政团队主动地参与到“新基础教育”理论丛书的阅读、交流、分享。他们都觉得“与其被动改造,不如主动改革”, 要改革就要先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变“点状分析思维为整体式综合思维”、变“二元对立思维为关系式思维”、变“结果式思维为过程式思维”。
其次,校长室下分设“五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生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校务保障服务中心、检测评价指导中心”。“一室五中心”在独立承担相应职责的同时,成為校长的智囊团、策划的参谋者、协力共进的合作者,形成“重心下移、优势互补、共生成长”的管理品质。团队内不断增强内生力,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打造一支有领导力、执行力、思维力、创造力的行政团队。
再次,创建“学研型”行政团队,实施行政“五个一”自培计划,提升对于自己作为变革主体的变革自觉和变革领导力。“五个一”自培成长计划包括“制定一份成长计划书、精读一本教育丛书或一位专家教育思想、主讲一次本领域讲座、指导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年末一次述职报告。”每个学年初,各位行政制定一份成长计划书,然后根据时间节点开展“五个一”的自培行动。每个学年末由党组和工会组织进行访谈、问卷,全体行政进行自评、他评、反思、重建,以便对一年工作进行反馈、为下阶段开展个人成长规划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
全体行政率先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通过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及可能空间,从而提出自身发展的研究问题;通过整体论证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借助聚焦学校发展的阶段核心问题,策划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学校行政与管理、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方案;通过带着自己的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扎实前行,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学会研究自我、发展自我。
二、专业引领,挖掘科级团队的成长潜力
1. 打造“专业领航”的教研组
借助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五轨制”,在教研组的引领下开展“阅研悦研、专题研修、青蓝共生、校校互学、课题研究”等不同学科、跨学科的活动,横向逐步深入,纵向聚焦备课组中认为需要做专题讨论的主题,以导师为引领,以整合为抓手,构建“专业创生”的教研平台。
2. 凝练“聚情至美”的年级组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是以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为主体,集中多数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形式。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学校年级组的建设与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凝心工程”设立年度“最美教师”颁奖盛典,推选“最实管理之美”、“最佳教改之美”、“最具敬业之美”、“最具亲和之美”、“最佳新秀之美”、“最佳协助之美”、“最具师能之美”、“最具潜力之美”、“最具活力之美”、“最具成就之美”教师。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让广大教师在学校里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值”工程,引领教师读书、读人、读社会,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认同感,从而达成自我成长目标。
3. 构建“互享互融”的共生体
面对着学生生命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让自身成长起来。学校成立四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专业水平的教师同盟:青蓝共生体、新教师创意坊、名师俱乐部、同伴研究部落。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走穴学习、碎片学习等方式,借助骨干引领、梯队滚动、协同发展,形成教育教学“专业共生体”。
发展动力的转换是最深层次的转换,动力内化意味着自己内在的发展需求。当我们把这些“专业共生体”的内在价值与动力调动、开发出来,才能在应对外在需求时保持主动,善于选择且不丢失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科级组就能带领团队成员潜心前行。
三、个群共生,增添教师团队的成长动力
1. 建立螺旋式成长的教师梯队
确立不同梯队教师的发展目标,有效地进行校本研修。第一梯队教师努力成为“领航教师”,能针对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点穴式的改进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第二梯队教师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针对研讨中的问题,对不足之处有深层次的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勇于超越自我;第三梯队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能上移植课,在移植过程中与优秀课例对比与反思,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感知深层化。
2. 提升四型四格的班主任素养
“新基础教育”研究,培育主动、健康发展之人,同时也要育主动健康发展之“己”。按照分层分批提升人才培养提,探索“4+4”班主任梯队培养机制,对班主任分层次进行“四格”培养,在“无格”中“入格”,在“升格”后“出格”;推行“四营”班主任学习空间,引导班主任由合格向优秀转变,由职业型向专业型转变。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为了自己”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为“为别人”,更不是“配合别人”,而是“志同道合”一起推进学校变革。“不等待、不依赖、不空谈”,当教师团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成长当作“自己的事”的时候,才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最后超越自我,突然有一天发觉自己“静悄悄地发生变化”。这时候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 “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自觉,驱动内生力,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责任编辑 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