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友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 陈友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网络的常态化、普及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行为等带来极大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大平台、处理好三大关系和完善三大机制,构建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高校应通过开发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课共享网络平台。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资源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共享网络平台可建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知识和文献以及“两课”电子教案和辅导材料等数据库,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大量的文本信息、视频、图片等素材,便于及时传递、贯彻中央精神。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公开课建设。精品公开课需要优秀的教师团队、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一流的教学管理,高校可以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资源,采用慕课、微课等形式,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资源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要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信息发布方式、预设教育主题、紧跟时代热点、关注学生兴趣点等形式增强网站的吸引力。[1]因此,高校应以校园网、学校官方论坛(贴吧)、官方微博、广播站、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教学平台。一是利用好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形式,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将国家时政新闻、校内报道传播给大学生,使这些平台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校发展、规避网络谣言的有效载体。二是开设“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网站、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传播理论性信息,以充分发挥网站权威性、科学性等优势,引导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重视BBS、校园网论坛、学生留言板等网络交互平台运用,正确引导评论性言论。
“网络就是连接我们共同活动、希望和理想的连环;网络形成是人民相互联系的过程”。这意味着网络的本质是一种开放的联系。[2]高校应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开放的活动方式,不断推出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化活动。一是开展系列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时政热点,发布讨论题目,鼓励大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激发参与热情,平台适时发布互动和引导信息,扩大参与效应和教育效果。二是建立网络虚拟现实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情境,开展虚拟实践活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伟人、名人、教师等各种人物形象,创设一个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可以与虚拟的伟人、名人、教师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3]
互联网的虚拟性、跨越性和交互性等特性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互动关系发生变化,形成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与教育客体的主体化趋势。[4]网络平台的特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的单向的灌输式变为双向互动的交互式,网络平台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平等的,具有平等的话语权,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完全可以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是双向依存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缺少任一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无法开展,两者的双向依存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因为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性使得大学生可能比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更多现代信息的情况,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甄选网络上健康的信息,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相长的过程。
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网上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也不会完全取代现实中的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因此,网上教育、网下教育是一个前后环环相扣的“链条”,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有其内在的必然的逻辑,不能厚此薄彼,而要借助于多种方式,运用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结合,从而构筑一种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主体性和社会性。[5]一是大学生网上自律行为及网络信息的甄别选择能力等,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形成的经验。二是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思想问题,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应首先通过积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消除网上出现的思想问题,而不能本末倒置。三是重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网上难以说清说透,需要有针对性地通过作报告、演讲、开会、讨论、座谈、个别谈心等传统平台面对面教育和引导,对大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促使其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达到教育目的。同时,应注重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下主题教育实践相结合,重视将树立网络模范与宣传现实中的先进事迹相结合。[6]
监督和引导是网络管理的两项重要职能。要“堵疏结合”,监督和引导并重,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如果说靠监控和删除文章来控制网上舆论方向是一种“堵”的手段,那么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扶持正面理性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方向则是一种“疏”的手段。在网上关于一些话题的热烈讨论中,如果把所有涉及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味删除,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仅要“堵”,而且还要“疏”。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凭借教育经验和智慧,在网络上形成正面舆论或者塑造正面形象,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首先,在热点事件出现的萌芽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采用积极造势的方法,通过设置正确议题,使大学生能够参与到该事件的讨论中,从而在热点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发贴、跟帖的形式,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言论和正确的帖子,因势利导,引导事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最后,面对一些舆论已经影响较大、难以控制的热点事件,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通过专家、学者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作用的发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从而引导舆论的正确发展。
高校应建立全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建立三级平台、三方联动,即校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院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平台。校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要是出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意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办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技术开发等,制定和执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考核标准等。院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要是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大学生工作特点,挖掘、培育本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促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时定期向校级平台报告本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等。受教育者平台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教育和引导,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体系,鼓励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等。[7]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形成在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责分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实行技术监控与人员监控相结合。一是加大技术监控。高校要大力开发适应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监控软件,采取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与手段,以加大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清理,以净化网络环境、管控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情方向。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驱邪扶正的校园网络环境,从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二是加强人员监控。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加强舆论监控中心建设,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定岗定责,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经发现违反规则的信息即予以清除,发现新的思想动态,则做好记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一是健全队伍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办的好不好,有没有吸引力,是不是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键是看是否拥有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又懂得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具备良好专业素质、思想作风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要加强业务培训,既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列入高校长期学习计划之中,又要着眼于当下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要培养专门人才,建立网络信息员、网络监控员、网络技术员等人才。再次,要吸引优秀人才,将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扎实理论功底,具有精湛网络技术的优秀人才纳入并培养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8]二是规范制度保障机制。高校要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上报制度、分析网络信息的例会制度,使网络信息调节及时有效,使网络信息系统畅通。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来评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成效,研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保障平台高效可持续发展。三是提供经费保障机制。高校应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包括用于日常网络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经费、网络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经费、组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经费,还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提高、社会考察、表彰奖励以及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更新等必需的经费。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监督,杜绝各种浪费挪用,确保经费切实花在网络阵地建设上。
[1]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4(1):63.
[2]常普芳.网络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39.
[3]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52.
[4]谢金迪.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127.
[5]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53.
[6]李洪雄.基于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江苏高教,2017(3):89.
[7]刘润.“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14):15.
[8]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4(1):63.
作 者: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粟 超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15YBJY065);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4207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 (14SKS36);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ZJ-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