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校园贷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12-10 05:59
金融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网贷贷款消费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网络环境下校园贷的问题及其对策

郑其弘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校园贷”是一种借助网络野蛮生长的金融消费现象,在经营者资质、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专业不规范现象,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网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校园贷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平台监管、消费教育和重点打击等三种解决校园贷突出问题的路径。

校园贷;民间借贷;金融消费;监管

一、非法校园贷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2016年3月,一条报道河南郑州某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数十万元的网络贷款而跳楼自杀的新闻震惊全国。该学生因为参与网络博彩和炒股需要,先后通过诺诺镑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贷得58.95万元,用于还债周转。但是,这些网贷平台的“帮助”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其“小额”贷款和高额利息反而迅速累积成为当事人难以承受的巨额债务,最终酿成一起悲剧。6月,一条有关“裸贷”的新闻彻底击穿了公众对校园贷款现象的底线。媒体调查发现,在国家严厉打压非法校园贷的背景下,一些高利贷团伙借道互联网开发出“裸条放款”的业务。该业务要求,借款人必须手持身份证拍摄自己全裸或半裸的照片来替代借条,一旦违约不还款,放贷人就可以公开借款人的裸照并与其父母联系,以要挟逼迫其还款。然而,有些放贷人即使收回了贷款,仍然在网上叫卖女大学生的“裸条”,这些照片身份信息完整、数十元一张,成为放贷人再次牟利的工具。至此,一向蒙着黑纱的民间借贷公司及其网络贷款、“校园贷”和“裸贷”等非法开展的金融业务完全进入了普通公众的视野。10月以来至今,校园贷问题有向全国二三线城市高校继续发展和扩大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风波。诸如“大学生校园贷晚还6天1万变4.2万吞药自杀”、“95后女学生校园贷30万需还50万父亲被迫卖房还债”、“借贷宝高达10G容量的女生裸贷照片外泄”之类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一个接一个,引起公安部、团中央等政府和社会公众舆论的高度关注。

今年元月,新华网发布“2016年度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报告”,其中校园贷因问题突出而被列入前三十个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当中。笔者通过舆情监测软件发现,新浪微博中与各种小额贷款、抵押贷款之类宣传有关的注册账号数量高达24.96万个。仅仅最近一个月中,微博用户发布的含有关键词“校园贷”、“裸贷”的帖子分别达1.42万条和11.8万条之多,可见网络民间金融活动之深入人心。有专家指出,虽然P2P平台和小额金融服务的推出让金融消费变得更加大众化,但是由于存在法律盲区、作案成本过低等原因,校园贷款、非法集资等乱象也随之日益突出。①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贷款需求的增加,今后民间金融监管、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将成为网络社会治理的难题。

二、当前校园贷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2009年,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全国火爆之际,银监会下发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不得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从此,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停止针对大学生发信用卡,这为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成长提供了土壤,于是“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出现在大学校园。2014年以来,各种校园贷项目如雨后春笋,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受到二、三线城市学生的广泛欢迎。据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对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77%的大学生在弥补资金短缺时会使用贷款方式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约占一半。今天,P2P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分期购物平台和传统电商平台等机构越来越多,无不瞄准大学生日常生活开销、时尚消费和小型创业等需求,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无论是由线上平台还是由线下纯粹个人提供,校园贷都具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鲜明特点。只要你是在校学生,通过中介机构提交个人资料、经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后,就能轻松完成申请,最快的1小时内贷款即可到手。

1、校园贷业务的突出问题

校园贷款项目五花八门,主要有三种供给形式:一是P2P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的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二是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出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有的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三是阿里、京东、唯品会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学生信贷服务。此外,也有利用自有资金提供“赊销”服务的个人或机构,直接向大学生提供贷款。可以说,校园贷从业者众多,但是资质不一、产品鱼龙混杂,经营行为也很不规范且难以管理,有的甚至以小额贷款为名行故意破坏国家金融市场秩序之实。具体问题主要有:

一是轻审核。为了促进交易,校园贷平台在审核时都绕开学校和家长,不严格审核借款学生的资料、信用记录和资金用途,很少过问其收入、偿还能力和家庭情况等,不要求任何抵押和条件,大多只需要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比如声称“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1天放款、0抵押0担保、最高额度达50万元”,女生只要提交“裸条”即可放贷等等,不管有意无意,如此低条件高诱惑,实际上就是恶意放贷,必然给借款人招致一系列后续麻烦。

二是高利率。校园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但是有的周利率高达30%,这显然不合规定,属于变相的高利贷。于是,有的放贷人为了避免成为非法高利贷,会绕过平台的监测,其真正的交易金额、经过设计的多次转账细节会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私下达成协议,最后借款学生真正拿到手的数额与贷款人答应提供的数额差距很大。分期消费、分期现金贷款一般采用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有的虽然声称“利率低至0.99%每月”,但是若按每月还息到期还本计算,实际年利率高达11.88%,加之本金每月递减,其实际资金成本超过20%。此外,尽管校园贷产品大多宣传其“零首付”、“零利息”,但是需要收取一些没有明确说明的服务费、管理费、交易费等所谓附加费,如此游戏规则,实际上变相抬高了借款利率,有不公平或欺诈之嫌。

三是重罚息。市场上主要的校园贷平台都会收取不同比例的预期违约金。比如,趣分期的逾期滞纳金为每日万分之五,名校贷的逾期违约金为每日收取未还金额的0.5%,爱学贷逾期违约金为每日收取每期应付未付款项的1%,少数平台则收取贷款金额的7%~8%作为违约金。但是,大多数平台在学生申请贷款时都不主动、不明确告知逾期还款的赔偿或后果,导致学生对风险预估不足,逾期者不得不承担高额罚息,其金额甚至超过借款本金。

四是暴力催收。现在,全国各地已涌现出上百个用于网贷催债交流的QQ群,放贷人在此悬赏寻找催债人(号称“催客”),而催债人也在此交流催债经验。有媒体曾曝光一些非法校园贷平台的“催债十步曲”: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还款逾期,单独给贷款学生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其室友,联系其父母,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张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的亲朋好友。有的放贷公司或平台采用恐吓、胁迫、盯梢、拘禁等黑社会手段,或威胁公开借款女学生的“裸条”照片来催收逾期贷款。②为此,网上已经形成一条叫卖女大学生“裸条”的肮脏的色情产业链。显然,以裸照作为抵押物,既不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也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若以此要挟不合法的巨额利息,则涉嫌敲诈勒索犯罪。

2、校园贷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应该说,校园贷的兴起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学生客户需求,在帮助大学生创业、完成学业方面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也可以帮助学生满足合理的提前消费需求。但是,校园贷借助互联网野蛮生长,对大学生正常生活造成了越来越突出的负面影响。首先,大学生普遍对借贷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不足,有的心存侥幸,有的自制力差,有的被非法校园贷所利诱或诈骗,往往最后导致根本无力偿还的高额债务。为此,有的学生不惜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比如在自己信用卡已透支情况下拿他人的银行卡来“连环贷”,从而令自己坠入更深的财务“陷阱”,令他人利益受损;其次,针对非理性或高消费需求,校园贷不仅意在主动满足,有的平台还大搞所谓的“大学生分期购物节”等活动,从而刺激了大学生超前消费、无节制消费的欲望和行为。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在生活费不够时用分期付款来购买价格较为昂贵的手机、电脑、游戏卡或旅游、美容等产品。从长远看,这有可能在高校文化中促进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第三,“裸贷”、暴力催收手段将校园贷问题从金融专业领域引向影响更为恶劣的社会层面,因为这些做法严重干扰借款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侵犯其个人隐私权,令其承受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严重时还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完成学业甚至自杀的极端悲剧。此外,校园贷也可能诱发违法犯罪。有的借款学生通过校园贷了解到其中存在暴利机会,转而也成为放贷者,甚至恶意贷款和非法套取贷款。有些网贷平台主动“放水”,引诱大学生以贷养贷,成为校园贷款悲剧背后的重要推手。

三、加强校园贷综合管理的三个路径

2016年被誉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4月,国务院牵头推出为期一年的网络金融专项整改行动。鉴于当前校园贷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影响有扩大之势,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建设一个良好的借贷环境与借贷消费秩序,加快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规则,特别要加强对校园贷业务和经营活动的监管。只有合乎专业规范并且守法经营,校园贷才能获得立足之本。

1、加强平台监管,促进业界合法合规经营

部分校园贷之所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害”,是因为这种网络化的民间小微金融的经营模式存在着风控漏洞与潜在的道德风险,它们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致害。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行业的制度规范与管理,以提高网货平台的责任意识,打造出合法合规并且高效、安全、公平的交易与管理平台。其要求包括:对线上线下相关平台或机构加强专业资质认证,开展经营状况和问题检查、用户意见调查等;严格规范和审核网货项目设计,不得变相成为高利贷。同时,加强借款条件审核、适当提高申请门槛,不得故意放任风险;健全放款、还款和追款的手续流程与管理,尽可能杜绝非法操作。在相关侵权责任的认定和承担上,通常可参照避风港规则和红旗规则(Red Flags Rule),即网贷平台在“不明知,不应知”情况下,对借贷活动造成的侵权、犯罪行为可免予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平台必须承担监测、排除的义务,即对平台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违法信息,特别是对借贷者的反映投诉、公安机关通报等已经获知的违法信息,应及时予以删除、屏蔽,否则应对其造成的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有专家指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对校园贷经营者及其产品本身实行备案制监管,尤其要监管其贷款发放、收回过程中是否按照国家规范流程来操作。③早在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未经批准在校园推广网络借贷的要依法处置。银监会也发文强调,要求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对网贷行业进行集中整治。此后,深圳、重庆等地相继出台加强审核、提高贷款门槛的相关细则,比如要求不得仅凭个人身份信息、学籍信息就发放贷款,必须在第二还款来源即家长或者监护人出具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放贷款。在催款方面,一些平台已经有所规范和创新。比如借贷宝,2016年即借助“众包”模式首次推出了“互联网+人人催”功能,采用让失信者无处遁形的全国寻人悬赏、网民接单帮催的手段,有效解决了跨地域催收难、成本高和催收行业信息化程度底、规范性差等问题。对于小型的民间借贷平台来说,这种催收模式无须暴力,但是效果强大,既能亡羊补牢,也可未雨绸缪。

2、推行专项教育,引导校园消费文化健康发展

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关键。大学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创业和助学,而当前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扭曲的欲望、低下的“财商”以及自制力缺乏,这些欲望或弱点被校园贷所利用、释放和放大,才是导致大学生坠入校园贷财务陷阱的关键。

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开展校园贷和金融消费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其一,要严格管理校园代理的校内宣传推广活动,有效封堵不良的贷款广告信息,支持宣传规范的助学、创业贷款服务;其二,要开展消费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和借贷风险意识,学会识别网贷平台的过分或夸大宣传、合同欺诈等问题,谨慎选择正规的校园贷款。还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将身份证、学生证、电话号码等等信息轻易透露给他人,以免被人利用。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债务违约时勇于承担责任;其三,要大力宣传和营造科学、理性、健康和讲效益的消费文化氛围,培养形成适度、适时和合理的消费行为习惯。学生自己则要自立自强,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学会克制某些消费欲望和虚荣心,自觉抵制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不良风气。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注重案例和现身说法,让受到校园贷伤害的人来强化引导效果。此外,其他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乃至家长也应参与进来,多主体多渠道共同强化这一教育。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学生既避免校园贷的风险和陷阱,又能最大化利用好校园贷的便利。

3、开展重点打击,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信息环境

要真正管理好校园贷,既要加强专业经营、合规经营的正面宣传与鼓励,也要重点加强对不良不法者的严格管控与惩处。这包括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对重大典型案例,比如受害者多、影响面大的违法责任主体,要实行从重从快打击和取缔,加大其违法成本,以儆效尤;二是公安、网监、银监、高校等各方要联动,对各民间网货平台、校园各宣传阵地,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重点网站和社交媒体的金融消费信息传播加强严格化、常态化、实时化的巡视、预警和管理。比如,针对网贷交易平台的“躲猫猫”做法,对反复出现数字变化的可疑交易要进行倒查,针对社交平台中发现的“裸贷”、逼债等信息要及时封号,并对涉案嫌疑人进行线下追查。④如此利剑长悬、精准打击,坚决斩断网贷黑色利益链,使不法活动无藏身之地,才能营造出健康放心的金融消费信息环境。此外,为了促进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常发展,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公民信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立法工作,使今后校园贷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1] 曹晓波.大学生欠贷自杀掀开校园网贷黑幕[N].新京报,2016-03-28.

[2] 焦哲.南京多名大学生轻信同学帮借“校园贷”背百万债务[N].扬子晚报,2017-01-09.

[2] 张娴,马晓晴.网上叫卖女生裸贷照片[N].法制晚报,2016-06-15.

猜你喜欢
网贷贷款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40年消费流变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新消费ABC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