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的飞速发展震惊了世界,全球人民越来越想知道:何为中国?中国的崛起到底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难题,是我们媒体的责任。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让中国声音在世界引发共鸣,如何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水平和效率,这让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机会。这是国际传媒人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地方。
我在中国生活工作已经十年,过去十年,我经常到中国的偏远地区采访,行程几乎踏遍所有的中国省份。中国贫困人口的缩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却不为外界熟知的中国现实,这是我亲眼目睹、亲身接触过的一项令人惊讶的中国经验。所以我的报道不仅关注贫困,也关注中国治理贫困的政策。
带着这种理念,作为一名记者和志愿者。我先后15次进入汶川地震灾区,并多次踏入玉树地震灾区(五年前,我曾在玉树发起一个志愿者扶贫组织)。因此,我目睹了这些地区,以及其他许多地区在政府的引领下发生的转变。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让如此多的人脱离贫穷。中国扶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理应成为描绘“何为中国”的最恢宏的画面。
在政府着力要在2020年之前全面消除贫困的这段时间,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我们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讲述这背后的故事?新媒体是其中关键一环。最近《中国日报》派出9名记者,兵分六路,行程3万公里,用文字和视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扶贫之道。他们拍摄的《小康之路》6集纪录片,一经播出,很快就获得全球1000多万次的播放量。一位卖烤馕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妈说,关于她的那集视频播出后,当天她就多卖了一千多元的烤馕,网络订单大多来自内地。这就是新媒体的力量:它能用生动的视觉手段向更多的人介绍更加真实的中国。
其它媒体融合的范例还包括由《中国日报》负责开发的国务院网站和移动客户端。政府对媒体融合支持力度的扩大,能帮助中国的声音,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费改革等政府措施,更好地被世界聆听。
利用国际媒体来扩展国内媒体的影响力,则是另外一个可以开拓的平台。例如,中国日报旗下的《中国观察报》,定期用7种语言随国际主流媒体一起发行,目前拥有超过500万读者,反响颇佳。
各级政府负责宣传的官员在信息沟通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沟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积极主动性方面来看,尚有提升的空间。
中国可以利用媒体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例如,《中国日报》同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籍专家的人物故事。这使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外籍专家之口,回答“何为中国”的问题。通过推进这样的合作关系,媒体能够更好地向世界传达中国,让高端创新人才认识到,中国何以是他们实现抱负的理想之地;帮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梦的世界属性。
过去十年,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故事,一直是我的中国梦。未来数十年,我渴望分享更多的中国故事。
(摘自聂子瑞2017年1月20日在李克强总理同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上的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聂子瑞
201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
中国日报社美籍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