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

2017-12-09 08:26覃红艳
考试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性应用

覃红艳

摘 要: 在我国,当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传授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的知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达到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升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效果,必须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灌输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力,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本文中,笔者会就改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歷学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两个方面展开,就对激发学生自主性意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性;应用

一、改变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吸收情况的一种刻板的教育模式。面对当今课改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亟待改变。必须由偏重知识的灌输到注重学生的体验上来。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中,更是要求学生在吸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下苦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教材提出了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更高要求。这也就要求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思想政治课程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点,也要对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点和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不断提高自我的民族荣誉感以及国家荣誉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为了培育知识丰富的人才,更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输送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课标要求之下,就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要随之进行调整,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积极调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并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真正熟练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民族使命感和荣誉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这就要求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工作者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放弃单一知识传授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多元化。注重思想政治教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此外,教材的开放性也是极其重要的。要注重教材本身,并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这是教材内容和学生思维同时达到开放性的特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事者更要在主导教学活动的同时实现角色转换,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转变观念,互换角色,使教学实践达到教学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地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当代的教学手段中来了。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新科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的新颖性和时代性,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不得不承认,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如果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使学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更好的课堂效果。当然这种情境式的教育方法和现代高科技的教育模式相结合的话,课堂效果的提升将会更加显著。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最后一方面就是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突出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那么接下来,笔者会就学生的角度探讨有关学生应该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的内容。

二、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想要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效果,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上。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教育创新也是极其重要的。所谓教育创新就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教育创新这个点,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育创新的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课程中只强调知识的获取而不注重情感的发展。然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有高度民族荣誉感的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理解演绎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教学之前、还是教学过程中、甚至是教学过后,都要深刻把握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观点。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正确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坚持自由的原则,提高课程的活跃性、宽容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在课程进行前查阅材料,对课程内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理解,在课程中,对教师讲授的教材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自己的疑惑等。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与反思,真正地使知识融入生活,灵活运用。在课堂中也可以用学生的讨论形式,互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语:

当代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需要新颖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者发挥自身能动性,不断拓展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且需要深刻的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的学习的过程中,并与学生共同探究,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人才,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以及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J].学周刊,2013,10.

[2] 陈雪珍.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试周刊,2011,3.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性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