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发展之路

2017-12-09 20:50王珂
考试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川北西华师范大学

王珂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人口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毋庸置疑生产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地方师范大学来说,如何保证毕业生就业,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所需人才,寻求最适合地方师范大学发展的道路,生产力进步所带来的这一系列新的问题是其所共同面对的挑战。也是西华师范大学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地方师范大学;办学特色;内涵发展

本案例先对西华师范大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着重对这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将其发展策略归结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度融合。最后从西华师范大学独辟蹊径的发展之路中得出地方高校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 案例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江苏和广东率先兴起了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办大学的热潮,随之为全国其他省所效仿,许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都开始办大学。在短短的数年中迅速发展到了100多所,至1993年一度达到151所。经过调整,1997年为103所。这被人们称之为“新大学运动”。这些新办起来的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布局都是政府有计划按比例设置的。一般,每个地区都有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负责培养本地区需要的中学教师;每个县有一所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培养本县的小学教师;每个地区还有一所教育学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随着持续的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与并校改革的推动,许多师专纷纷合并升格为师范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就是这众多师范学院中的一所,它是由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升级为南充师范学院,后于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二、 案例评析

一所新升本的师范大学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是本案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回到升本时的西华师范大学,我们可以发现: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学校领导,跳出校园思考,既站在市政府的角度审视全市教育,又站在大学的角度考虑地区经济,他提出发展教育是市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区经济服务是大学的使命,以此让大家认识到发展地区经济与发展南充大学教育的关系。就在这一认识的互动中,找到了解决学院与政府面临难题的出路。也就是说,西华师范大学将自己的发展与川北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互动中谋求共同发展。

(一) 建设区域性综合大学: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

作为有八百万人口的南充,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区域高等教育的布局、区域文化传统等对西华师范大学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西华师范大学从组建开始,就十分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并且把自己定位于为川北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了建设一所区域性综合大学的目标。以师范教育为特色,非师范教育并重。

(二) 服务川北:办学理念与根本使命

西华师范大学实施战略管理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正确的定位,他们把讲求实效、服务地方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服务川北是我们的根本使命”。西华师范大学的办学者们认准了一点,学校想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地方大学的使命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他们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办一所川北人民满意的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如何发展?按部就班地办学,还是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时机,使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其选择了后者。

(三) 整合资源:多种形式办学

尽管政府投资建大学,但一所刚从师范学院升成大学的学校要发展成综合性大学仅有校园校舍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科的扩展,教师水平的提高,管理的規范化,等等。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成综合性大学需要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实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矛盾错综复杂,不可能静止地、孤立地去解决,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三、 案例启示:独辟蹊径

任何一所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是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西华师大正是独辟蹊径,排除重重困难,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从师范院的成功中,我们受到以下几点启发。

(一) 一切从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出发,不拘泥于传统,利用市场机制,经营理念管理大学,建立一整套适应时代需求的全新的办学思想体系。

西华师范大学率先将大学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课程消费、为社会提供人才消费的经营思想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与体制的禁锢。为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3]

值得强调的是,西华师范大学的创新办学完全不是为了“求异”,而是扎实地“求实”,他们的每一项创新都是围绕“有效益扩张”原则进行的,都是经过了仔细论证,深思熟虑。他们的校训就八个字——“勤奋、求实、敬业、创新”。

(二) 正确定位建立大学与政府的互动联盟。

美国的“增地学院”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校园校舍的扩大一般都是由高等学校自己来承担。高等学校的校长要向银行贷款,还要处理大量的征地、拆迁、还建等事务工作。西华师范大学首先正确定位——地方大学为地方服务,以此作为建立大学与政府互动联盟的基础,从而理顺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建大学是政府的职能、办教育是大学的使命,并说服政府投资建大学。

(三) 规模扩大、学科扩展与质量提高并举,逐渐发展成综合性大学。

规模的扩大也带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新要求。前面也谈到过,西华师范大学在设置新专业前,先了解川北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按需要设置专业。这一方面,也更好地服务了川北。西华师范大学正是在这种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扩展了学科,使学院从一所单纯的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还带来了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献军,张俊超.中国院校研究案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4-53.

[2] 李化树,徐远火.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创建地方师范大学办学特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6.

[3] 李化树.论大学的办学特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30-35.

猜你喜欢
川北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大学成果展示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