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宇
摘 要: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第二产业不断衰退,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口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哈尔滨市的金融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将对整个黑龙江省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哈尔滨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地理枢纽,金融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地理枢纽一定是货物周转枢纽,而货物周转枢纽一定是资金流动中心,而资金流动中心则是哈尔滨发展金融产业的根基。哈尔滨金融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小、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宽松,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和金融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的方向:要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方能促使金融产业对哈尔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字:哈尔滨;金融产业;金融环境;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04
1 哈尔滨金融业发展的历史
1.1 殖民地统治时期
哈尔滨是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形成的近代城市,哈尔滨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即仅用了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就冲破原来的自然经济的樊篱,迅速完成了近代城市的诸构成要素的有序整合,成了远东地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和工商巨阜。接下来的时间,哈尔滨的发展体量和速度十分惊人,藉由中东铁路带来的便利的交通,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贸易城市。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后,各国资本迅速流入哈尔滨,使得哈尔滨成为远东地区最为主要的金融中心。1898年成立的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是哈尔滨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开端。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在哈尔滨的金融行业占据着统治地位,但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对远东地区控制力迅速衰弱,各国银行迅速在哈尔滨设立了分行以抢占俄国空出的份额。早在1918年,哈尔滨就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流通资金占到了整个东北地区的40%以上。同时外资还在哈尔滨建立了大量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同时国内商业银行也在哈尔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哈尔滨在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在经贸往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8 年奉天官银号哈尔滨分号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哈尔滨新式银行发展的开端,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在哈爾滨开设分行,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哈尔滨地区金融的快速发展。滨江公立储蓄银行的成立和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民资资本银行在哈尔滨地区的快速发展。1919“哈尔滨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成立代表着哈尔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开端,其主要的业务包含了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的有价证券等。但是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羌贴的贬值和日本金票的大量发行导致“哈尔滨证券交易所”在发展的过程中摇摇欲坠,最终迎来倒闭。
1.2 日伪统治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政权强制接管了整个东西地区的银行,并且通过发布一系列法律政策来强制干涉东北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同时日本海根据当时的情况对东北地区金融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随着1933年满洲中央银行在哈尔滨设立分行,日本逐渐控制了哈尔滨地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并且颁布了《银行法》等全方位控制哈尔滨地区的金融发展。 日本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措施基本上排除了大量的外国商业银行参与当地金融活动。到了1945年,哈尔滨银行的数量大量减少,只剩下15家。哈尔滨的银行在基金的发行方面实行自生的管理政策。而在伪满洲国的控制下,伪满中国银行对基金的发行权进行了调整,也就是开始实行统一发行基金的政策。1937年东北彻底沦陷后,日本在金银以及其他商品的交易中进行了调整,并且规定伪满洲中央银行是唯一可以生产和交易金银饰品的机构。八·一五事件后,哈尔滨金融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3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哈尔滨的金融产业经过殖民地时期的迅猛发展和日伪统治时期遭受的掠夺性管理之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全新的发展。1946年5月3日,新中国领导下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当年的6月份,中共中央一些机构大量的搬迁到哈尔滨市,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哈尔滨市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哈尔滨市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此后的几年中,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哈尔滨市在东北地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整个东北新中国成立之后,黑龙江人民政府以及黑龙江省人们银行在金银管理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打击非法交易,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哈尔滨市金银交易的秩序,对于哈尔滨地区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哈尔滨市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发展到重要城市之一。当时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苏联的技术支持,因此将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落户到哈尔滨地区,使得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但随后随着动乱的结束,哈尔滨的各项产业也随之迅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2 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哈尔滨金融产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借助哈尔滨在多年金融发展方面的基础,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通过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使得哈尔滨在金融发展中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核心,对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目前哈尔滨市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哈尔滨的金融产业与各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在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和不利因素,仍需重点关注和解决。
目前哈尔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期货经纪公司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的数量分别达到了13家、25家和20家。在2014年,哈尔滨市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8884亿元和7257.5亿元,可见其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以及体量依然巨大。在银行贷款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规模近几年一直呈扩大趋势,城镇和农村小额贷款的份额也一直在扩大,极大的促进了哈尔滨各大中小企业的发展。endprint
2003年,根据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的状况,哈尔滨市为了能够发挥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逐渐开始建设对外金融发展的相关设施,具体来讲,逐渐开始建立对俄清算体系和要素市场等。为了促进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哈尔滨逐渐在全市较大的商业银行中开设了相关的外汇业务。通过各项措施,哈尔滨银行成为第一个卢布交易中心。哈尔滨金融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依靠市场的力量完善金融体系,同时政府也逐渐建立和完善了融资平台,在市场和政府的有效配合中,使得哈尔滨金融体系逐渐得到了完善,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2011年6月前,哈尔滨较大的几个投资公司分别通过银行贷款、政府债券等方式获得了747.05亿元的融资合同,对于哈尔滨市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从总体上说,哈尔滨金融产业的发展依然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意味着哈尔滨的金融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成长空间,如果通过对现有各项条件的改革和增强,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就能迅速依托本地巨大的市场需求对金融产业的发展进行一个迅速的提升。
2.2 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很多。
第一,哈尔滨的金融产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并不算大。主要表现为哈尔滨市的间接融资受阻,未能充分的利用起银行资金。直接融资不足,不能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红利来支持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当然这些情况并非哈尔滨独有,而是整个东三省地区的通病。在整个东三省地区的实体部门的融资构成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高达85%,债券和股票融资所占比例非常低,近年来东北地区在国内A股市场的筹资额在全国仅占5%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
第二,哈尔滨市的金融业自身发展速度并不算快。这主要是因为哈尔滨市金融业的产值相对较低,省内各地方金融体系不完善,无法形成良好的省内金融交互网;地方证券公司实力较弱,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哈尔滨市的金融机构实力比较薄弱,无法形成地方金融优势;哈尔滨地方性保险业不发达,当地企业群众的保险意识不强,缺少实力雄厚的地方保险公司。目前哈尔滨的金融机构种类少,数量不足,总体规模不大,对于本省和周边省市的輻射作用不强。同一些作为二线城市的地方相比,哈尔滨的新型股份制银行入驻数量很少,像大连、南京、成都各自都拥有商业银行30余家,济南、沈阳以及西安也都各自拥有20余家商业银行,而哈尔滨目前仅有商业银行5家,这个数量同哈尔滨目前的城市经济规模十分不相称。作为哈尔滨本地的商业银行仅有哈尔滨银行一家,而哈尔滨银行的发展相当缓慢,对于哈尔滨经济的发展起到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在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都急需进行改革,需要尽快通过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增加自身的资本金,从而壮大自身实力。
第三,哈尔滨金融产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较为不足。哈尔滨市的期货业经营相对分散,已有的哈尔滨市银行的辐射能力薄弱,最为严重的是哈尔滨的金融业发展缺少高层次的金融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2%,远高于2%的全国平均水平。 即使在同其他二线省会城市相比,哈尔滨的不良贷款率也是相对较高的,这极大的削弱的资金的聚集效应。同时哈尔滨的金融效率指标较为低下,这表明哈尔滨的金融机构在动员社会闲散资金的作用上存在不足,也就是说哈尔滨金融机构在吸纳社会资金和资金转化投资方面的投入和能力不足,虽然近年来哈尔滨市的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体制改革,但在改善金融环境和开展金融创新方面的进步依然不明显,其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的效率依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都大同小异,银行业主要集中资产负债业务;证券业集中在经济、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等几个业务品种上;保险业也主要在寿险和财险进行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的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高,对于各项业务创新与开展的积极性较低,从而使当前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无法同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哈尔滨金融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将对整个哈尔滨的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整个东北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各商业银行对东北地区的信用评级,导致了东北地区整体的贷款准入门槛提高,使得各大商业银行在东北的资金宽进严出,商业银行反而成了资金流出东北的渠道。在各种不利条件下,上市公司总部大多选择外移,非常不利于哈尔滨市的金融产业稳步有序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哈尔滨未来金融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3 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的前景
3.1 政治资源
目前,上海、深圳和北京三个城市正在为争夺建立中国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而积极努力。而天津市正在争取把自己发展成为北方的金融中心。沈阳市更是明确表示要“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形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上述情况表明,许多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产业的核心地位和在中心城市建立金融中心的“金融洼地”效应,都在努力抢占这个制高点。考虑到目前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状况,争取建立一级金融区和二级金融区的可能性有限,但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建立自己的区域经济范围的金融中心—哈尔滨金融区是切实可行,并且通过哈尔滨金融区独特的金融产业优势,有很大可能可以同沈阳相抗衡,甚至有机会可以超越沈阳成为东三省的金融中心。国务院为了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在经过严密的部署之后同意在哈尔滨设立新区。哈尔滨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现我国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最为重要的核心城市,在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哈尔滨在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借助地缘优势,积极与东北亚国家建立金融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各种政策的实行推动哈尔滨地区金融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讲,哈尔滨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为主要的城市,在政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为哈尔滨金融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基础。
3.2 地理资源endprint
近年来,太平洋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我国与欧洲以及美国重要的贸易通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贸易的发展方向。而黑龙江省有着位置、资源、人口、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成为链接东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中之重。同时哈尔滨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以及公路运输方面也十分发达,这些地缘优势使得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地区最为主要的中转枢纽,哈尔滨可通过松花江水运进行煤炭、木材、石油、粮食等物资的运输,亦可通过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与东亚及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不过进行国际的贸易往来以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仍需要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才能通过黑龙江出海口来进行国际的水上贸易往来。
哈尔滨市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窗口城市,其工业基础十分雄厚,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近年来,随着京哈高铁,哈大高铁和哈齐高铁等相继建成,哈尔滨同内外部交流能力进一步加强,能够更好的整合沿线的各种资源对自身发展进行支持。目前,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被批复为东北地区的“门户机场”,现在已成为东三省地区最为繁忙的航空港,年吞吐旅客量超过千万,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而且太平机场现在启动了进一步的扩建计划,当扩建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客运、货运功能。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各国及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中间位置,并且拥有沟通欧亚连接大洋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航空及内河水运干线,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理想之地,以哈尔滨为节点沟通蒙、俄、日、韩进行贸易十分便捷,并且通过贸易的聚集,可产生对金融产业发展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
3.3 文化资源
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其地缘优势使得哈尔滨成为亚欧大陆桥上最为关键的城市之一。哈尔滨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文化资源,成为我国实现国家战略发展到重点城市。而近年来,文化经济的发展也是哈尔滨市主要的城市之一,在整个城市发展到过程中,城市所积累下来的传统优势文化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文化资源成为哈尔滨发展根基。哈尔滨现有相对来说比较悠久的金融业传统,虽中途经历各种动乱的干扰,但金融产业的底蕴和各种对于金融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优势条件仍在,比如说对俄、对日的良好的贸易、文化交流环境,以及对俄、对日的友好文化交往氛围和友好歷史交往氛围。作为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以及拥有同外国良好的交往历史的都市,是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利条件之一。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哈尔滨新区的定位,具体来讲哈尔滨主要承担着我国与俄罗斯在经贸方面的中转地的重任,是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增长极,成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到重要示范区,因此哈尔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依托对俄贸易、文化交流、双边合作的基础,切实推动中俄全面合作,并为达成这一规划进行不断的努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建设,哈尔滨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金融中心,并能够辐射内蒙古、吉林一带。随着哈尔滨新区的建立,必将在哈尔滨形成有利于金融产业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目前,哈尔滨市共有高校49所,拥有40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25个以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高校在校生66万余人,同其他二线省会城市相比,哈尔滨高校在校生人数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在哈尔滨以金融为重点学科的高校有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等,每年可为金融产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哈尔滨市劳动力受教育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通过对良好的人文、教育和社会等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对金融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4 哈尔滨发展金融产业的对策
4.1 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区位优势
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主要问题是哈尔滨的经济开放程度并不高,在金融区位方面哈尔滨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作为边疆省会城市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但哈尔滨的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哈尔滨的外贸依存度大约为1.27%,在2014年哈尔滨的年实际利用外资仅有27.2亿美元,这个水平远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同年间济南、南京、沈阳和西安的实际利用外资均在50亿美元以上,在东三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城市排名中,哈尔滨甚至连前十名都未进入。
针对哈尔滨金融产业上的区位优势来说,应以提高地方金融资源区域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先。随着京哈高铁,哈大高铁和哈齐高铁相续投入运行,哈佳高铁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投入运行,通过高铁,将内蒙古东部,吉林北部和黑龙江东部市县以哈尔滨为核心连结为一体,有利于哈尔滨形成真正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通过组建黑龙江省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股票融入资本金,增加金融资源。区域性金融机构应该立足于服务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区域银行通过在本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在健全各市县金融服务的不足,也可以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在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金融产业时,充分利用省内现有的金融资源,并对未来发展前途和前景做出科学的安排和规划,将哈尔滨区域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为哈尔滨建成在东北地区的金融产业的核心打好基础。哈尔滨正以其优越的政治、文化及地理优势的支持下,实施“北跃、南扩、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要实现工业发展的创新,同时在文化和旅游的方面要实现突破,因此在哈尔滨长期发展规划中,将金融产业作为全面发展的保障和重要支撑。哈尔滨在金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以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基础和依托,紧抓金融开放的契机,以哈南工业新区为核心和依托,重点建设松北金融区,将松北金融区作为服务于哈南工业新区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节点使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有机会吸引到东三省乃至全国的金融资本流入哈尔滨。
哈尔滨市东北亚地区商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哈尔滨要将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经贸产业的发展相结合,逐渐建立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通过商贸的快速发展为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通过商贸的快速发展,为哈尔滨市建立区域金融中心提供支撑,大力吸收国外大型客户,为哈尔滨金融发展提供相应的基础。endprint
4.2 努力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城市的金融产业发展深受该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影响,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的动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到基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金融产业的市场经真理,对于实现金融资产的配置和有效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哈尔滨金融产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努力来实现的。一个城市的金融环境由金融部门内部的调节机制和金融部门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构成。金融产业的运行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其中包括制度、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信用水平、行政能力和金融传统等内容。这些条件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和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和影响。金融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大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经济发展中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扩大市场、扩大生产或寻求资金进行结构升级,从而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追求融资渠道多样化。经济的发展促使资金的流动性加强,而金融产业在其带动下会迅速成长,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同健全的法律制度息息相关,需要法律制度的基本保障也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的约束。金融业的运行是基于社会信用的维持,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业良好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金融產业尚不成熟的社会中,政府必须为促进其发展采取各种手段对金融产业进行扶持,包括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鼓励或约束金融行为,使金融市场趋于完善。政府作为地方法规的执行者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其行为将会对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有着密切的影响。哈尔滨的金融维护存在制度上的脆弱性,当前哈尔滨的金融市场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企业融资体制,企业的融资负债率相对较高,并且企业的资本金对于金融债权的补偿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有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和金融债权的维护不被尊重的现象,但该问题的存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随着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这种制度上的脆弱性将会被很快弥补。因此,为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重视。
4.3 关于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黑龙江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近年来随着油价和煤价的不断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得黑龙江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很大的市场竞争力危机。黑龙江是我国工业大省,在全球经济发展不断下行的条件下,对黑龙江省各项产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十三五”的建议文件中可以看出哈尔滨金融产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形势颇为严峻,可以说是外有强敌、内有不足,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必须通过对内部不足的弥补并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同时应争分夺秒尽快达成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否则等到其他省市完成对东三省金融市场的开发和整合,那么哈尔滨金融产业的种种文化、区位、政治优势都将不复存在,哈尔滨的整体经济发展也将受到金融能力不足的影响。金融产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的涌入必须要以相对发达的本地经济实力作为依托。但哈尔滨目前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在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仅单方面强调和重视金融产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重点仍然是提高经济总量,以整体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金融产业为这一目的进行服务和支持。
第一,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促使金融机构聚集,支持本地区域性银行发展,同时也欢迎其他商业银行的入驻并展开金融业务,充分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整体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提高资本质量。针对目前的信用水平低,不良资本率高的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金融隐患,加强金融监管,对于各类金融违法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努力将信用水平恢复和降低不良资本率。
第三,鼓励金融创新。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生命力,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和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优化现有的金融服务能力,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核心,进一步将金融服务扩展到人民群众当中;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哈尔滨拥有相当广阔的金融市场,包括证劵、股票、货币、期货市场等,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建成区域性金融衍生产品中心,为发展吸取更多资金。
第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水平,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吸取各大商业银行和资本的流入,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加大经济对外的开放程度,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和贸易优势,加强区域商贸中心的建设,当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之后,自然而然会带动哈尔滨的金融业务、金融服务和金融意识的发展和促进金融机构的建立。
第五,加大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和提高金融行业人才待遇。哈尔滨目前缺少高层次金融人才,应着力培养创新性金融人才,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的优势,与各大高校合作对在职金融管理层进行相关的培训。同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补助和待遇,使本地高校的优秀人才能够在本地就业,为哈尔滨的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第六,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哈尔滨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在整个黑龙江省的金融系统极少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更是极少有适应本地经济发展形势的相关金融产品的出现。这造成了当地的人民群众缺少理财渠道,使得人民群众将自己的闲散资金通过其他投资手段流向外部,并未对本地的金融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城市金融发展历史的概括和总结,深入讨论了哈尔滨市的金融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通过对哈尔滨市金融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各类优势的分析,结合哈尔滨市目前实际发展状况,对哈尔滨市未来的金融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在通过对各类优势和问题的总结中,找出哈尔滨市金融产业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但最重要的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文章所提出的建议和看法仅仅是对于书面数据和报告的总结分析,无法对于当前复杂的形势和事物发展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应紧密联系实际,结合当地情况对各项建议进行符合情况的改变。本文的主要观点与建议如下:endprint
第一,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市历史发展的总结,呈现了哈尔滨金融业发展的历史,还原了历史上哈尔滨金融业的关键地位,以及哈尔滨金融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取得的成就。
第二,总结并分析了哈尔滨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描述。
第三,找出了哈尔滨市金融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当前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如何进一步发挥,将当前的优势作为重要的发展条件,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金融产业发展做出进一步规划。
第四,对如何利用现今的优势和针对目前哈尔滨市金融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初步的改革、发展的建議,为哈尔滨市今后的金融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决解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John G. Gurley & Edward S Shaw,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M].1967.
[2]Joseph Alois 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Progress[M].Schoken Books, New York,1962.
[3]Hugh T. Patric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J].1966.
[4]哈尔滨市档案馆.哈尔滨经济资料文集(1896-1946)第四辑金融·财政[M].1991:233.
[5]政协哈尔滨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九辑)[M].1986:59.
[6]黑龙江省志·金融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595.
[7]国家统计局.2014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8]付百臣.2011年东北地区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2014年中国金融年鉴[M].北京:中国金融年鉴杂志社有限公司,2014.
[10]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概述[R].沈阳,2004.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北京,2014.
[12]陈才、丁四保等.中国东北与东北亚经济发展及合作[C].东北亚研究文集,1990.
[13]李健.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制约[J].财贸经济,2003,(8).
[14]黑龙江省统计局.2014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15]李学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D].天津:南开大学,2002.
[16]支大林.中国区域金融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