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印度修尾蚜
萱草、金娃娃萱草, 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着花期长,花径大,花色鲜艳,绿叶成丛,栽培管理又简单的特点。故多是点缀丛植于城市广场、公园等绿地的路旁或花境中。又因萱草类植被,耐半阴,所以,又作为疏林地被植物而被广泛地应用。但是,近年来印度修尾蚜的发生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且对萱草、金娃娃萱草等寄主植物所造成的危害也正变得越来越大,故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并需要积极地开展防治。印度修尾蚜,属同翅目,蚜科。在江苏地区,其一年会发生多代。
印度修尾蚜以卵在萱草等寄主植物的根际处进行越冬的。一般当气温达到16~24℃时,就会比较适宜印度修尾蚜的生长和繁育。通常,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约7天,印度修尾蚜就可以完成1代,其繁殖能力是非常的强。印度修尾蚜有:有翅蚜和无翅蚜,故其能依靠爬行或者是依靠有翅雌蚜的迁飞来进行扩散危害,因而,它的扩散能力也非常的强。一般4月至10月间,人们都是可以见到印度修尾蚜在危害。而在这一年当中的春季和秋末,印度修尾蚜以无翅蚜为主,夏季到秋末之前,则又是以有翅蚜为主。7~8月,是印度修尾蚜的主要盛发期。而10月以后,印度修尾蚜的有翅蚜就会开始陆续的迁移至植物根际处,进行产卵越冬。
一般在萱草等寄主植物长新叶和嫩茎的季节里,印度修尾蚜也就开始生长并繁殖着。因此,常常可以见到其成蚜,或者是若蚜覆盖满了植物的嫩茎、嫩叶和花蕾,并且还贪婪地刺吸着寄主植物的汁液为活。所以,寄主植物的嫩枝、嫩叶在受到印度修尾蚜的侵害后,会呈现出变色,褪色,卷曲以及不规则的皱缩。而花蕾在遭受印度修尾蚜侵害时,则常常是使其不能够正常的开花。此外,印度修尾蚜在危害时,也很有可能会传播其他的病害和病毒病。当发生严重时,能够造成寄主植物的全株枯萎和死亡。另外,印度修尾蚜分泌的蜜露也极有可能诱发煤污病的发生,进而会使得寄主植物叶片变黑,影响叶片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植物干物质的积累。除此之外,印度修尾蚜分泌的蜜露也还会招来蚂蚁等,故其严重地影响着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和环境卫生,所以,对其要积极地开展防治工作。防治方法:
1.加强管护。当花木栽植的密度过大时,较有利于印度修尾蚜的生长和危害的。所以,在平日里,务必要加强栽培、养护管理。应及时除草、中耕松土和科学的肥水,利于植株抗性的提高,减少虫害的发生。另外,在印度修尾蚜初发期,也要及时地开展人为剪除带虫枝和摘除有虫的叶片工作。剪除下来的虫枝、虫叶要带至他处集中进行烧毁,以达到消灭印度修尾蚜和降低虫口的数量。除此之外,平日里,还需要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小花蝽、步行虫等天敌。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天敌的孵化盛期里,尽可能的不使用广谱农药。
2.色板诱杀。可利用印度修尾蚜成蚜的趋黄性,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这是一种物理的防治技术,如全年应用,则可以大大地减少用药次数,还能够有效减少虫口密度,且又不造成农药的残留和害虫的抗药性。
3.药剂防治。为了准确掌握虫害的发生,应定期的对其进行观察,并适时喷药防治。通常施药的时机,应选在植物萌芽期,印度修尾蚜的发生初期以及越冬卵的孵化高峰期。当印度修尾蚜已大量的出现时,就要及时的喷洒药剂了。施药的重点部位是嫩茎、叶片和花蕾为主。药液可选择:20%氰戊菊酯4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25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2%烟参碱8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500~6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5000~6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等药剂,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另外,为了能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隔7~10天再施药1次,通常连续的施药2~3次,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还需要注意的是:蚜虫易产生抗药性,所以,药液应轮流使用。
(徐志鸿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