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孙九胜:塔县帕米尔高原上的科技之鹰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三年前,孙九胜作为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员以“三区”科技人才的身份走进了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下简称“塔县”)。三年来他走遍了塔县的乡镇牧场,为塔县12个乡镇村指导农牧民1150人次。为了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免费提供全生物有机肥、全生物降解地膜、牧草种子等试验示范产品2700公斤,培训农牧民10场次2100人次。
近年来,为了解决农牧民在生产中的问题,围绕农牧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按照“三区”科技人才服务职责,已48岁的孙九胜克服塔县海拔高,氧气含量低,身体不适的困难,多次往返塔县,依靠科技新技术,寻求切入点,以期通过科技增产增收,解决塔县土壤贫瘠、积温低、无霜期短等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问题。
孙九胜参加科研推广工作26年,虚心学习,敬业爱岗,研究推广土壤培肥新技术、环境友好型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高产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获得全生物水溶黄腐植酸有机肥配方5个(番茄、红枣、葡萄、棉花、玉米),解决了滴灌系统无法滴施有机肥的问题,3个配方产品已在南北疆推广应用129.77万亩,为南北疆农业发展,特别是南疆林果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受到好评。
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9年研发出了全生物降解地膜配方4个,并实施了中试生产。攻克了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材料时间可控性配方的难题,联合国内外专家和世界知名企业(德国巴斯夫公司、意大利NOFORMENT公司等)根据新疆不同气候和种植模式,筛选出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专用生物降解膜配方,走出了地膜污染土壤的技术困境。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南北疆累计推广160.79万亩,亩节约残膜回收费用16元,累计节本增效2572.64万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残膜对土壤的污染开创了新的技术路线,该项目获得自治区科学进步二等奖。
为了做好塔县“三区”科技人员工作,孙九胜走进牧民的毡房,深入调研,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困难,了解每一户牧民的生产情况,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每户牧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家庭种植养殖模式、牛羊数量、种植面积等信息,因为他常说农业科技只有到田间地头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脑中是种不好地的,有数据、有分析,才能解决问题。塔县多为游牧的塔吉克族,对农业生产知识掌握不多,种植经验不丰富,他多次挨家挨户讲解农业种植技术,针对农牧民种植作物,提出详细的种植计划,为防止有的农牧民理解不到位,他将详细步骤写到纸上,贴在农牧民方便看到的地方。
进村入户,指导农牧民,过去的几年里,他去过帕米尔高原多少次,已记不清了:达布达尔乡、班迪尔乡、马尔洋乡……这些高原乡村让上山的人头晕、胸闷,对低海拔区域生活习惯的人,生理生活方面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对他来说,却是工作中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自治区农科院派出的“三区”科技人员,将自己的知识、科技成果、生产经验和技术全部投入到“三区”科技人员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努力,他在科技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塔县人口和面积虽小,但位置非常重要。她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808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塔县属高原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低,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干旱少雨,春秋季多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气候,多数在海拔低区域生活的科技人员不能适应塔县的高原。单位在选派科研人员到塔县开展科技服务时,孙九胜第一个愿意到表示到塔县进行科技服务,在困难面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起到了表率作用。
塔县是喀什地区唯一的高原牧业县,牧区粗放生产,牧草靠自然降水生长,冬季牧草紧缺。为解决冬季牧草紧缺,降低牛、羊羔冬季死亡率高,他带领团队在塔县推广示范了又一个新技术——优质高产水培牧草。一个又一个新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在塔县得到推广,科技雄鹰们在雪域高原展翅飞翔,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通过科学技术让农牧民早日致富。当然雄鹰们面对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突发而至的缺氧生命威胁是不会停止舞动科学技术的翅膀,他们敢于在雪域高原攀登科学的高峰。在孙九胜的带动下,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三区”科技人员服务团队已经形成了“团结奋斗,科技富农,立足高原,固边稳疆”的科技小院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