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蒋 寒
泸州老窖:HWM模式产业链全程风险管理成标杆
文/本刊记者 蒋 寒
9月27日,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的泸州老窖再传捷报:“HWM模式产业链全程风险管理模式”在内的20个项目,被授予2017年度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
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质量协会承办的“2017第三期质量标杆经验学习交流会”上,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何诚介绍说,HWM,是“大质量观理念”、“全产业链体系”和“多层次面监管”英文的首字母组合。所谓“基于HWM模式的产业链全程风险管理模式”,是指将“大质量观理念”、“全产业链体系”和“多层次面监管”这三大理论有机结合,并将风险管理融入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何诚告诉记者,具有“浓香鼻祖,酒中泰斗”之称的泸州老窖,始建于公元1573年!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酿制技艺2006年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称“双国宝单位”,旗下产品国窖1573被誉为“活文物酿造”、“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一直以来,泸州老窖以打造卓越的品质为己任。从1979年开始引进全面质量管理,至今已有38年,公司不断实践、探索、总结与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推进与深化。2006年,以泸州老窖为主导的酒业集中发展区投建,标志着全国第一个以白酒生产加工为枢纽,囊括包装材料生产、灌装生产、物流运输、白酒及包装材料检测、白酒交易平台等完整匹配白酒产业供应链的园区正式投建。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为公司实施HWM模式产业链全程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直至2016年,该模式在历经多次调整与变革中得到最终确立。该管理办法在泸州老窖经历了引进、全面推行、深化提高等阶段。公司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把质量管理的思想、理论、方法、原则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绩效。
一是国内外市场监管反馈良好。2016年,公司出厂检验产品1287批次,合格率为100%。在历次国家及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白酒产品抽检中,泸州老窖产品未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质量均达到并超过相关国家、地区的要求,得到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6年12月,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际贸促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泸州老窖以916的品牌强度和320.29亿元品牌价值进入榜单,品牌价值得以不断提升。
三是质量方面取得诸多荣誉。如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四川省质量信誉AAA等级企业等,特别是2017年4月继2008年后再次荣获四川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强有力的证明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所达到的领先水平。
四是创新成果丰硕。截止目前,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165件,实用新型168件;获授权发明专利98件,实用新型157件。公司共计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408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5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个,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2个,团体标准2个。公司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15项,协会科技奖项20余项,泸州市政府科技奖项10余项。
五是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基于HWM模式的产业链全程风险管理模式,提升了产品质量、确保了产品安全,也为泸州老窖和产业链位于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伙伴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并有力促进了泸州老窖社会效益的提升。公司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80.74亿元、利润19.28亿元,上缴税金21.19亿元。
何诚说,泸州老窖投资建立的分公司直接吸收超过50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原粮、原辅包装材料、水电、运输等相关行业10万人就业。泸州老窖秉承“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和“文化创造价值、和谐促进发展”的社会责任观,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支持教育、热心公益,至今累计公益捐赠达3.2亿元。此外,公司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经验,编制了《白酒企业质量与安全控制规范》、《白酒企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通过参与培训泸州中小白酒企业质量管理员,交流成功经验,推动全市白酒行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质量管理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道路,近年来,泸州老窖在坚守传承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充分发挥在窖池资源和工艺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努力推动中国白酒向有机、健康、环保方向发展,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始终致力于“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