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017-12-09 14:46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邓典雅祁明
财会通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管理融合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邓典雅 祁明

“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邓典雅 祁明

“互联网+”理念在传统企业领域的应用,本质上就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而这必然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形态,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要求也相应改变。财务部门是企业组织中的核心部门之一,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首当其冲。本文针对我国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产业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具体方向,并最终给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引导“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步入合理化路径。

互联网+ 产业融合 财务管理

一、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表示,互联网是实现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策略中扮演了“新引擎”的角色,从战略高度肯定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分析,互联网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信息产业等,新生的互联网经济业态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但同时,互联网的作用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渗透到社会产业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传统产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输出不仅仅是技术,也包括互联网思想、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渠道等内容,这导致社会产业在整体层面表现出一种“互联网共性”——微观经济体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企业职能改造行为越来越多,而互联网也从“工具”演化为产业主导因素。

“互联网+”的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它具有明显的从“量变”到“质变”演化特点。狭义的“互联网+”被理解为“互联网+传统产业”,例如“互联网+交通业”,催生了网络订票、打车APP,而“互联网+金融业”催生了P2P网贷、网络众筹、第三方支付。很显然,“互联网+”并不是指互联网产业与某种传统产业简单的“相加”,更不是传统产业展开的互联网技术改造,而是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的一种全新业态。结合定义来说,“互联网+”是创新2.0形态下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业态,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创新功能,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成优化。同时,基于互联网研发的新成果、新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根据这些分析,可见“互联网+”具备明显的创新驱动、结构重组、跨界融合等特点。

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产业融合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一端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一端是传统产业(工业、农业、商业等)的核心价值,“+”这个符号所代表的不是物理连接,而是指把核心价值一一对应相加,新生成的产业经济业态在服务内涵上不变,但在核心价值上必须有所创新——创新,也是衡量“+”是否有意义的标准;“互联网+”对微观经济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越发激烈、产业链构造日益复杂、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不断提升,只有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潮流,积极展开产业融合、转型和升级,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从企业角度出发,财务管理是左右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做好“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上述阐述,可以肯定互联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比例将会不断提升,“互联网+”理念下的产业融合也将成为常态。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体的主要代表,必须改革内部组织结构、完善部门相关职能,才能适应互联网经济体制。

二、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到来之前,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就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在传统产业形式下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并没有实现功能最大化。

传统产业形式下企业生产、运营、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渠道,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关联度较小,信息生产量、需求量较少,传播速度也受到技术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服务于内部薪酬和外部营销,在部门建设上,只需要少量的财务人员就已经足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生存越来越依赖市场本身。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逐渐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挖掘客户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下,企业财务管理也实现了电算化改造,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部门提出了扩大规模的要求,不仅包括了财务人员数量的增加,同时也提出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等要求。以会计软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分工就成了必然要求,同时,我国在企业行政管理层面也建立起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机制,企业财务管理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必须做出改变。

结合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积极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结合现状进行分析。

(1)信息化步伐滞后于产业融合速度。“互联网+”理念的发展如火如荼,以产业融合为发展方向的行业不断增加,这给市场造成了一种“信息化泛滥”的假象。理论上,“互联网+”的理念可以作用于所有传统产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较好融合且取得市场效益的行业并不多,且大多数都被互联网寡头垄断,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包括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音乐产业、旅游产业、订票系统等,这些行业都存在与互联网较容易融合的先天优势。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展开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实现经营成本的节约,其优势很难过渡到财务管理层面,财务管理信息化速度明显滞后。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都是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便利”实现的,且仅进行了初级阶段的投入。实践中,财务管理从人工操作转化为电脑操作,用来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企业财务管理依然被排除到企业管理决策体系之外,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主要是收支明细,不足以支撑产业融合的需求。例如,一些企业涉足“互联网+”领域,生产经营行为与互联网产业不断融合(如电子商务营销),但财务管理方面只满足了简单的电算化系统,人为地将互联网要素排除在外。

(2)缺乏综合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互联网应用是最基本的财务管理能力。一个功能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用来处理会计工作,同时也涉及到物料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市场管理等内容。从技术手段上而言,要建立这样一个财务管理系统并不难,但要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则需要同时具备多种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要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最大限度地为各个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市场,掌握产业融合的市场经济要点,在宏观角度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向企业决策层提供合理建议。但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具备综合能力素质的人才,从专业性角度来弥补,又会面临沟通障碍和人力成本增加的桎梏。如果将“创新”能力列入人才需求要素之中,人才缺口会更大。

(3)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有效性较差。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于生产运营所消耗的资金数据,一类是市场营销所盈利的资金数据,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市场价格、人力成本等信息。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必要因素,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它涉及到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对信息整理、分析和筛选的能力,加上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容易导致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过程中缺乏决策依据;相应地,互联网经济要素瞬息万变,财务信息管理的有效性差必然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基于网络技术的必要性。“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提高了互联网功能比例,企业行为逐渐向互联网端转移,例如在市场营销方面,网络平台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市场渠道。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环节,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其他部门产生联系,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是财务软件,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因此必须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展开创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化,进而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财务管理需求。

(2)基于业务开展的必要性。企业在“互联网+”理念下进行改造,实现产业融合的前提是吸收互联网的各种优势,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覆盖率。很显然,互联网金融就是其中的优势之一,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等吸引力,而“互联网+”理念下的企业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网络平台经营,如网络订单、网络汇款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与企业生产要素发生管理系,而是通过互联网直接与市场连接,财务信息也从静止数据演变为动态数据。为了满足这种业务需求,财务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其创新性直接影响了对复杂财务数据的掌控能力。

(3)基于财务安全的必要性。传统企业的财务安全主要指的是收支平衡和财务资金,而在互联网经济体系中,企业财务安全的范围扩大到一切与财务相关的数据。以企业财务系统为基础,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展开创新,包括信息泄露预防、管理人员素质、硬件设备防护、计算机病毒侵害等。

三、“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方向

(一)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型财务管理部门是展开财务管理活动的主体,在传统企业中,一般都具有稳定的形态和实体要素,即便采取财务联合或财务外包的形式,财务管理主体同样会消耗物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功能性的“经济主体”。而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下,信息技术、商业模式、供需动态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运营模式,只需要一个虚拟化平台即可,而不需要像传统企业一样构建功能完善组织体系。

一方面,“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的虚拟性越来越突出,大大简化了传统企业的“产、供、销”关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借助这一优势展开市场竞争、规避市场风险。例如,一些虚拟企业仅仅提出产品创意、营销模式,以获取风险投资或展开互联网众筹,随后通过市场分包的形式,将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等工作转移出去。而当一个产品项目结束之后,企业的使命也就完成(例如团购营销),或者被收购或者宣布结束营业。虚拟企业这种市场运营模式不可能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机制,是满足临时性需求而组建的,因此它的财务主体也呈现出虚拟性特征。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对象也呈现出虚拟化特点。前文中交代了企业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优势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也表现在财务管理便捷、节约方面。以电子发票为例,在电子商务营销活动中,基本代替了传统发票的管理模式,通过短信、信箱、微信等方式交付给消费者。在财务管理环节,这些内容也变成了数字化形式,在制造、流转、统计等方面表现出虚拟性特征。

(二)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经济活动展开的,一旦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必然紧跟其后,通过对新现象、新形态、新问题的适应来满足企业运营需求。在传统企业中,财务管理活动范围较窄,主要包括员工薪资管理、物料成本管理、企业收支管理等,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大量增加,尤其是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有形资产。同时,这些资产也未必完全属于企业,例如人力资本,包括人才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影响企业市场利润的重要因素,但企业并不能通过财务管理进行控制。换而言之,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利益并不完全归属于企业所有者,任何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主体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再单一地关注有形资产,其管理目标不断多元化,财务管理方法也应创新。

(三)资产化向资本化转型企业资产可以划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有形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物料等内容,而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知识技能等。传统企业对有形资产的关注程度较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无形资产,通过企业财务管理表现出强大的控制力。

但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资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在不断萎缩,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其市场稀缺性的优势正在减弱。相应地,如何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的市场资本,成为发挥“互联网+”优势的重要因素。而“资本”所代表的正是产业融合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创新需求。换句话说,实力雄厚、资产丰富的大企业,未必能够将这些资产转化为市场利润,而一些小的创新型公司,通过有效运作、市场融资,进而占领了大量市场。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中心应该逐渐从资产向资本转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四)等级化向扁平化转型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财务管理活动可以通过财务系统、通讯软件实现,财务部门的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工作机制等不再是必要条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市场化财务管理服务,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但在组建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可以便捷地开展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核算、统计、分享等服务,企业决策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干预减少,实现了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结构中的独立性。

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也间接打破了企业等级化组织结构,有利于扁平化体系的构建。在功能上,这种与企业其他部门平行的扁平化结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决策数据,资源整合与市场反应的速度更快。

四、“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建设财务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基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规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与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发生联系,互联网也会促进相关信息更便捷、更主动、更充分的展开传递。企业建立的市场联系越多,其组织部门所承担的功能就越丰富,相应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特征就越明显。

在传统企业中,基于等级划分的组织结构确立了财务部门的中心地位,以行政手段促使各部门与财务管理发生联系,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在“互联网+”理念下,等级化的组织结构被打破,企业财务管理想要维持有效的管控,就必须建立同样效应的联系机制——大数据处理平台就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财务管理不需要直接与各部门人员互动,而是从大数据平台直接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简化了过程,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例如,生产部门将数据分享到云端,财务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的表格处理功能,直接提取成本数据,并结合一定周期内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财务情况。

(二)加速财务管理的非结构转型在传统财务管理领域,“结构性”是衡量财务工作的重要标准,会计人员的工作通常会按照统一的模式展开,如业务统计、会计报表等,按照这种模式获得的财务数据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符合互联网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经济形态。

前文中交代,“互联网+”的实现基础是数据,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财务工作方式,相应地也应该打破僵化的财务管理标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例如,财务管理在满足算“经济账”的同时,也要关注“产业账”,广泛深入到与企业产业融合相关领域的数据收集层面,打破“结构性”的记账,建立“非结构性”的数据统计,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建立相关产业的数据评估体系,并将其体现在财务报表方面。

(三)开发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系统从传统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主要依赖于过往经验,例如某一物料过去几年的市场价格变化,人力市场过去几年的供需数据等。由于这些数据都是静态的,导致分析结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不能将当前外部市场条件和环境干扰兼顾在内。在肯定“互联网+”的大数据特征同时,企业应该根据财务部门需求建立相应的智能化系统,以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市场预测功能,满足对市场多元化主体的分析需求。从“预测”角度出发,发挥财务管理智能系统的最大价值,实现财务预算、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等功能。

根据互联网经济的特点,开发财务管理智能化系统,并利用大数据平台展开数据挖掘、分析、整理,能够将历史数据和近期数据密切结合,并充分考虑突发性因素。财务管理工作中,只需要将数据操作内容整理为财务预算报告,并绘制相关的财务管理流程即可。同时,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数据,在执行预算监督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可以及时调整,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四)完善财务管理的数据化流程财务数据是企业市场决策的依据,在传统企业中,由于会计人员无法及时获得与企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决策层,造成财务数据价值下降。诚然,这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处理方法、固定流程相关,当前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数据渠道和数据处理形式的瓶颈。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操作模式,会计人员可以从多种渠道、便捷快速地得到信息资源,并通过财务软件快速处理,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实时性。基于此,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加强数据化流程优化工作,将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和人员流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彼此的步调一致性。

总体而言,“互联网+”理念改变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产业融合促使经营理念与工作方法转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也应顺应互联网经济潮流和规律,向大数据、多元化、灵活性角度发展,不断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服务。

*本文系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拟社区知识组织研究”(项目编号:12BTQ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1]翟佩佩、郑美林:《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经济》2014年第4期。

[2]张丽艳:《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14期。

[3]苏建东:《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与管理》,《通信企业管理》2014年第10期。

[4]马红兰:《“互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税收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5]赵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思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6期。

[6]朱平洪:《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商业经济》2015年第12期。

[7]毛华扬、刘加利:《"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国际商务财会》2016年第1期。

[8]王玉梅:《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7期。

[9]丁涛:《浅谈互联网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新西部(理论版)》2013年第22期。

(编辑 成方)

猜你喜欢
互联网+财务管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高级会计人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融合》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