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闫实强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6年年底至今,我国相关部门在为对外投资“立规”,构筑安全“防火墙”方面,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作用。去年年底以来出台的系列对外投资监管政策,均突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财政部印发的《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办法》(下称《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防范境外投资财务风险,提升国有资本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二是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指导意见》明确将境外投资活动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以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对鼓励开展的境外投资,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便利化条件;对限制开展的境外投资,引导企业审慎参与;对禁止开展的境外投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管控。
三是强化全流程管理。《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对境外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贯穿境外投资决策、运营、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将财务管理从事中运营和事后监督延伸至前期投资决策和后期绩效评价,并对境外投资全流程涉及的重要财务问题均做出了规范。
在上述监管政策的分类指导下,“有保有压”的效果初步显现,我国对外投资在多个方面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是非理性对外投资受到有效遏制。2017年1—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投资863.1亿美元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0.9%,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遏制效果显著。
二是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在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提升,房地产等行业占比大幅下降。2017年1—10月,制造业投资占比从2016全年的14.8%上升为17.0%,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占比也从9.5%上升为9.9%;而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则没有新增项目。
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稳步提升。2017年1—10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增投资合计111.8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13%,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政府部门将会继续引导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对外投资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最终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将呈现出以下更加积极的变化:其一,上述监管政策将持续发力,并会进一步遏制非理性投资,加上我国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日趋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对外投资将更趋理性。其二,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在企业对外投资中将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将因此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三,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占整体对外投资的比重将继续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引领作用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