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静+王雪+鲍伟+陈雷
【摘要】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分析目前院校在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专业预警理论基础監测指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培华专项课题,课题名称:高校转型变革背景下专业预警机制建构研究。
构建专业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构建专业预警机制是避免高校教育资源浪费的必然选择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贪求大而全,不顾自身条件争办热门专业,对于人才的社会实际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匹配,不与当地人才需求状况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前瞻视野,各个院校之间专业设置趋同。通过构建专业预警机制,有效地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停招一些特色不鲜明、办学质量不高、就业不乐观的专业,开设一些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构建专业预警机制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首先是要立足于地方,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校要在静态和动态上都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这势必要求高等院校主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特殊行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这样才能使高等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促进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
3.构建专业预警机制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专业建设无疑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设置,它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决定了这所学校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设置专业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掌握专业办学状况,实时调整专业发展的思路,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就业质量,塑造学校良好的声誉。
在转型变革背景下西安培华学院的专业预警实践
1.主要监测指标
(1)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主要指在专业建设、特色培养方面的主要指标,也是本机制确定预警专业的基础依据。这些指标与专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直接体现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本专业预警机制中是“加分”指标。西安培华学院专业预警机制基本指标包括: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专业基础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等。
(2)竞争指标
竞争指标是针对比较对象而言的,其主要是指有一定竞争力的指标值,主要包括专业社会需求情况、社会认可情况、实际招生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情况、毕业生社会评价情况、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专业学生的流失情况,以及专业生均成本的核算情况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学校及学生对专业的期望。竞争指标是专业发展情况的直接反映,由此能够更为直观地体现某个专业在社会需求、社会认可方面的现状,其在本专业预警机制中是“减分”指标。
(3)监测模型
W为某专业预警评价得分,是对学校某专业设置达标监测情况的具体反映,是指体现某个专业监测指标量值以设置的标志值为基本量,并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后,低于基本量的指标所占全部指标数的比重。
F(n)是对学校第n个专业设置监测指标的测量值,由基本指标分及竞争指标分组成。基本指标分为加分正数,满分100分;竞争指标分为减分负数,满分100分。
m为一个专业所属二级学院同层次专业总数。
2.专业设置预警体系的构建
建立分级预警系统,具体见图1。根据不同预警信息确定不同程度警示,同时启动专业退出机制,将经过两年整改仍无显著改善、依旧存在于预警名单内的专业进行限制或停止招生。专业预警分类警报等级表见表1。
3.预警机制实施流程及保障系统
在专业预警机制的实践活动中,建立一套完备的实施流程和专业设置调整组织保障系统。
预警专业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组织教师、专家进行调研和提出整改方案,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协助调研和整改方案的制定;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审定整改方案,专业整改计划纳入次年学校专业建设计划,并在教务处的监督指导下,由二级学院实施整改方案;二级学院向学校提交专业整改成效报告。
专业预警机制是建立在多元化监测指标体系上的宏观全局性的预警系统,它的实施与运行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两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校各行政服务部门及各二级学院相互协作配合的复杂系统运作过程。因此,构建组织有力的保障系统成为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高校转型变革背景下专业预警机制的改进建议
1.调整专业预警的观念,走出错误的认识误区
(1)调整专业不是越快越好
在进行课题调查论证中发现,有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过于“及时”,跟踪市场办专业。要知道办学是有自身规律的,不能想办就办,想停就停。在设置专业预警机制时需要充分调研和认证,对于市场的发展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2)专业预警缺乏退出机制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逐渐把专业申报的权限下放,申请新专业自主性更强,部分高校在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上的认识还没有完全转变。在构建专业预警体系时,专业退出机制是必要的环节,形成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endprint
2.注重专业预警机制的构建方法与策略
(1)加强招生与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設
构建招生考试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教育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对在校学生不利于就业的行为及时给出就业预警服务;建立覆盖全程教育的招生就业“记录议”,建立各类相关信息数据库,包含各学历招生数据库、在校生动态数据库、就业服务校友数据库;通过职业岗位的长效跟踪数据,提供人才现存量与需求量的分析,预测未来某行业、某地区的人才需求量。
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全面对接,根据这些数据测算结果形成的专业设置预警报告,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调整专业计划投放比例,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适当扩大招生比例,对就业困难、供大于求的专业要缩减培养规模。同时,可调整招生宣传方案,倾向于就业需求量大的地区,选择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新专业,缓解大学生“求职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2)制定规范完善的专业预警管理制度
高校专业预警机构的运转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协调调动,应急协调系统以及决策执行的顺畅有力,是预警措施的保障。一是预警——整改——反馈过程的闭环,二是预警信息采集报送制度,三是预警分级响应处理程序。
(3)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预警组织监管机构
加强专业预警组织机构设计。决策层由校级领导、专家组成,根据学校转型变革目标、发展规划,对专业设置预警起总决策作用。管理层由招生、教务、学生、财务、就业部门组成,负责专业设置工作的日常风险预警管理与风险预警信息收集管理工作,以及预警实施的管理,整改效果的反馈上报决策层。执行层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主管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处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并将警报传递到管理层。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转变发展理念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在转型背景下,构建高校专业预警体系有助于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颜莉芝:《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驰轩:《苏州服务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4期。
[3]徐从英:《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职教通讯》2012年第6期。
[4]吴志鹏,杨雪冬:《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