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方向分析

2017-12-08 22:06申旭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民体系改革

申旭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出台的一项重要体育改革措施,它的出台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了紧跟全民健身的步伐,高校应该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计划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以及全民的身体素质,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保证社会的健康稳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体育改革方向

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关系

1.全民健身运动指引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

当前社会,全民健身是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全民体育的发展可以推动体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更主要的是它可以为高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高校体育改革顺应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这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因此,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改革是一种正确的发展趋势,而这种主流发展模式也必然会给高校体育改革提供正确的方向。

2.高校体育改革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重在全民参与,其涉及人员众多,影响范围较广,而且发展前景很好。提高全民健身的参与度,除了要提升体育硬件设施,更主要的是通过运动可以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此时,高校的体育教育就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高校的体育学习课程都较为系统,不仅可以使人们掌握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能够让其进行有针对性、科学的訓练。高校的体育运动体系相较于大众成熟很多,因此,高校体育的改革可以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3.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改革共同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它直接反映出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而高校体育的改革正好可以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为了推进体育的发展,应该给予高校体育改革足够的重视,要树立正确的体育培养目标,让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全民健身理念对高校体育改革的影响

1.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方向

高校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全民健身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大背景,高校体育改革也应该遵循这一主流方向。首先要让高校体育改革适应当前的发展背景,不断地更新教学体系,让教学内容与社会教学更加匹配;其次,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而要从全民健身的活动中汲取广泛的民间内容,不断充实课程内容;最后,高校体育改革为了与全民健身相适应,还应该在教学体系上有所改革,以便更好地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服务。

2.更加丰富地吸收社会中的体育元素

首先,全民健身教育能够有效地体现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高校在改革中可以从全民健身中更加清晰地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和着重点;其次,全民健身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和普遍性,这样的内容喜闻乐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学习,从而完善了体育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最后,全民健身运动是一种灵活性极强的体育计划,它包括音乐、舞蹈等要素,具有娱乐、健身、休闲等多重特点,更加容易融入到高校体育改革中。

3.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体育

全民健身运动给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体育的平台,因为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社会体育是他们主要的接触对象,现在将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进行融合,可以让他们全面地认识到社会体育的内容,他们对社会强烈的好奇心也可以得到满足,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对现在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还能对社会体育产生兴趣,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学习,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吸收,从侧面使高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和体系得到完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参与力。

4.有利于创建高校体育课外活动体系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包括课堂上的知识,还应该掌握课外知识,而全民健身活动正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外活动体系。课外活动是课堂知识的一个延续,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的体育课程将社会体育内容设置成一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社会体育内容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教学,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体育教学,也能自觉地锻炼身体,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全民健身所创建的课外活动体系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益处。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1.树立全民健身观念,将社会体育元素纳入高校体育改革中

全民健身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性与运动健身的普及性。高校在进行体育改革时,务必要将全民健身的特征凸显出来,树立正确的改革理念,根据目前学校的体育发展现状,结合社会所需、学生所需,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制定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体系一定要有普遍适应性,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高校体育改革体系。

全民健身的目的是提高我国普通大众的身体素质,让大众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来。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运动支撑体系,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系统性正好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了体系保障,学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能让全民健身体系更有系统性。反之,这也要求高校可以从全民健身体系中不断吸收社会体育中的积极元素,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然后进行资源的整合,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健身体系和教学体系,让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共同发展。

2.完善以全民健身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全民健身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大众性,高校体育改革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注意这样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首先,学校、教师要对课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从社会体育发展现状、本校体育发展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制定合理健康的教学计划,不仅要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符合学生身体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个体,尤其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欢乐;其次,要抛弃传统的竞技体育理念,让学生接受大众的体育、长久的体育,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习进步,这样他们的学习模式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的目的也由重视教学结果变为重视教学过程和体育本身,学生在体育课上也能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综合发展的人才。endprint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使用讲解、讨论、发现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还要将授课内容分为专题讲解和自学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终身体育、全民体育为目标的新的教学体系,这种注重培养个性,塑造体育人格的行为并不与全民健身的普遍性相违背,相反,正是因为学生有了特殊性,才能更好地为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优化师生间的教学模式,培养全民健身的高素质指导人才

人是改革的基础,所以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要想进行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必离不开高校教师和学生这对最为主要的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及对体育基本技术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如今的体育发展需求。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一种娱乐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兴趣、技能创造力的挖掘,所以,高校应该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不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引进有能力的体育教师,让他们摒弃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全民健身的学习观念,让僵化的思想活跃起来,不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增加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体育认知力,从而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價值的指导意见或建议。

结语

全民健身的理念与计划给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促进了全民健身的实现。只有抓住机遇,不断顺应体育发展新形势,将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起来,更新课程体系改革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将高校在全民健身背景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的青年人,才能精力充沛地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也让国民的身体素质得以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敏:《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新西部》2007年第12期。

[2]呼世珍:《从终身体育看我国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刘海明:《全民健身计划与高等学校体育关系探讨》,《运城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民体系改革
全民·爱·阅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改革之路
可持续全民医保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