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师范院校在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缺失、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优秀师资短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模糊、教学技能实践不足等问题。高校应着力在优化师范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培养过程、教学技能方法等方面加大力度,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4JK1781);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5XSYK007)。
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未来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的群体,高校英语师范生是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1]。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他们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高校师范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教育学领域中一个常见的专业术语[2]。1994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将教师的教学工作技能分为教学设计技能、使用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以及教学研究技能五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包括导入、板书板画、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结束、组织教学、变化、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等十个方面。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将教学技能定义为“教师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张波、季素月认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还应包括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技能,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技能,交流、合作与沟通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等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不仅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行为表现构成,同时又是由教师既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对教学整体的反思和评价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3]。”
事实上,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学技能内涵已从原来的单纯课堂教学行为延展到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的,一系列与教学教育相关的教师社会活动中来。
英语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不充分,他们无法胜任不断变革的教学工作,往往需要三到五年的适应期才能成为熟练教师。如何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已成为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致这个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忽视教师职业理想培养
伴随高校的扩招和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逐步饱和,英语师范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加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英语师范生不再坚守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放松甚至忽视教师职业理想的培养。缺乏崇高事业心以及责任感的师范生也因此放松了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努力。
2.课程体系不合理
部分院校在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英语师范生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师范特色的发展,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仍停留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的阶段,导致学校的师范特色不明显。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不平衡,渗透性和整合性较差,致使师范生知识与技能严重割裂。同时,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设置比例失调,课堂技能比例偏低,致使学生教材分析能力差,教学技能不强。课堂技能训练课程开设时间短而晚,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和训练机会不足,导致师范生导入和讲授技巧缺乏,板书条理不清晰,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欠缺等问题。
3.优秀师资短缺
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大都由缺乏基础教育体验,具有英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承担。他们缺乏基础教育实际操作经验,对于基础教育的现状知之甚少,对英语教学的课堂技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有效指导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优秀的英语教学法教师和有基础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短缺,是导致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低效、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4.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模糊
部分高师院校的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模糊。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未来没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4]。因此,他们对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训练热情不高,准备不充分;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知识的错误认识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无深入研究的兴趣。
5.教学实践不足
教学实践不足导致师范生普遍对初中、高中的英语新课标认识不足,教材不熟悉,重点、难点知识把握不准;对教材的分析、整合能力差,讲授技巧资源紧张,板书设计不合理,条理性差,课堂管理技能欠缺。单一的教学法课程设置使学生基本教学技能薄弱,教案设计格式不规范,目标不明确,设计思路不清,步骤不完整,发音不准,语法错误多。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有课堂教学技能较差,课堂语言不规范,教学语言缺少互动性和鼓励性,板书不规范且整体安排失当等现象。同时,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娴熟,微格教学把握不准,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不强。
英语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优化策略
目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呈现教学技能培养程序科学化、教学技能训练手段现代化、教学技能形成个体化、教学技能应用综合化、教学技能评价的多元化趋势[5]。
1.优化培养目标
基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优化师范生培养目标,制订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师范生培养指导思想,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突显师范生特点。要扭转重学科知识、轻教育技能的培养模式,优化师范能力;加强新课标学习,增强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熟练各种教学软件以及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能力;重视心理学和教育学学习,提升沟通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将影响师范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理论知识,优化公共课设置,增设相关文化基础课,提升英语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丰富教育类和心理类课程的设置,注重师范生科研素养的积淀,实现学生与课程的良性互动;增加师范类课程的比重和课堂技能教学课时,强化师范生对教学新技术的操作能力;探索多种形式的课程学习形式,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3.优化培养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师依据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应强化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科学规划课堂技能训练项目,开展各种反思性的实践活动,调动师范生参与积极性;设置教学实践项目,将教学活动与学分挂钩,促使师范生投入教学实践。
4.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微格教学研究,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聘请著名中学教学名师指导教学实习,提高师范生实习质量;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训练,改进师范生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同伴互助听课的实践,完善教学反思机制,促进师范生隐性知识进一步提升。
结语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面对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整合各种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陈钧:《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的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4卷第5期,第119-120页。
[2]肖仕琼:《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探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第66-68页。
[3]张波、季素月:《课改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内涵探究及培训模式建构》,《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第14卷第3期,第82-85頁。
[4]《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奋斗目标——好前途是设计出来的》,《今晚经济周报》(天津),http://news.163.com/15/ 0109/00/AFFPA3VU00014AED.html.
[5]李建芹、姬慧静:《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趋向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69-72页。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陕西咸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