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萍��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对每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就成为了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从激励教育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应试教育的地位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作为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的价值
激励教育可理解为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中的理论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其最终的目标则是,让学生成长为可以服务于社会的可用之材。激励教育的手段主要包括教师的激发、鼓励、唤醒和表扬。小学生处在心智不断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只有让他们形成内在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励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普及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采取激励的教学方法,对于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非常有利的,而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其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激励,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一鼓作气,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进行激励,则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再有,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师生平等的理念渐渐取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通过激励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另外,我们的激励教育也是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提高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我意识,习惯畏首畏尾,那么,他们很难在学习中有攻坚克难的信心、耐心和方法。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的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学习参与课堂,能够发挥主动性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能力是课改下教师的一项很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运行激励教育,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并创新教学。
1.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
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是严厉的,比如当学生出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准时完成作业或是无法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做会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日趋平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秀之处,并且加以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想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把激励学生作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2. 教师需要因材施教。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水平都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过于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师应当适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方法。例如,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激励方法,而对于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教师应当把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放在首位,在慢慢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之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选择激励方法;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而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同样应该针对他们身上的优点进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创设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轻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环境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写一些激励的话语贴在黑板上或是墙上,这样当学生懈怠的时候,可以通过看这些标语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斗志和积极性,当然,除了教师进行激励外,学生自身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绘画、手工或是其他方式进行一些积极向上的创作,以此达到在学生间互相激励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双重激励,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开展多样、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方法,开展一些小竞赛或其他活动,例如,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时,通过背诵课文、默写生字和生词的方式在各個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并且对成绩优异的小组的同学实行奖励制度,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良性竞争的氛围内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激励教育在课堂上的成功应用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任务中的首位,通过激励的方法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主动对语文进行深入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淑艳.浅析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20):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