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2017-12-08 16:43路广欣��
考试周刊 2017年18期

路广欣��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日益复杂,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客观环境条件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辅导员工作的学生群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辅导员工作的媒体工具和方式方法有了深刻的变革,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综合实力,探寻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法,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职业能力提升方法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在一定的职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成功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和综合的心理特征。专业能力包括一个人从事一个行业的能力应该具备的多种能力,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虽然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是他们主要是围绕着思想政治素养、日常基本能力、专业特殊能力以及学习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思想政治素养

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本。高校辅导员应该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次,作为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以及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

2. 日常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在高校中正常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技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沟通交流能力

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学生的管理教育、谈心谈话以及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辅导员的快速成长也需要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因此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不仅能够获得学生们的信任、取得学生们的拥护,也可以帮助自己获得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 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是处理好学生们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指导和带领学生会、团组织以及各类学生干部完成各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问题活动等等,这些都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

辅导员是一支专门的队伍而不是作为个体存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校内各个职能部门以及专业教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常发生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辅导员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使高校的学生工作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学习创新能力

国家国际时事政策的变化、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辅导员要对自身的学习系统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辅导员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辅导员需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与载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手段和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力。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工作,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辅导员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动的基础,因此探寻有效的职业能力提升途径和方法可以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不懈努力,从而使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轨道。

(一) 社会层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在许多方面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相关的政策文件,指导和培训,逐渐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任用,促进专业化和职业化,促进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平台和空间的工作,保障辅导员的基本权利,让他们的工作无后顾之忧。

(二) 学校层面

1. 严格把关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准入,形成辅导员发展的梯队结构,促进辅导员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

辅导员與高校经过双向选择走向工作岗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员是满足本岗位工作需要的,而后期是否适合这一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考核和验证。辅导员的工作多为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很多辅导员迷失在繁杂的这类工作中,在这支队伍的最底层而得不到发展。而有些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在繁杂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反思总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而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2. 构造层次、类型多样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促进辅导员自身的不断完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很多都是非思政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因此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缺乏,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类学科理论的发展、学习对象的复杂等因素,也需要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不断丰富。高校要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以及辅导员的队伍结构,为辅导员的培养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增长。

3.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辅导员学术研究能力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确定辅导员必须遵循管理的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仅靠传统的经验进行实践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为了把学生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建立激励机制,辅导员的研究作为学校的科学研究的总体规划,科研项目中安排一定的资金,鼓励辅导员参与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集体智慧,共同研究这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创新实践,提高工作水平和学术地位,从而也能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能力。endprint

4. 完善考核、激励和晋升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动力

完善辅导员的工资、福利、住房补贴等各项制度,让辅导员的工作无后顾之忧,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中,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能力增添动力;通过明确责任、评判过程、奖优惩劣来保证和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工作效能;通過健全选拔、培养、使用、晋级或晋职机制,为辅导员提供多种路径的职业发展机会,使辅导员的工作有盼头、有动力,促使辅导员为不断提高职业发展能力而努力。

(三) 个人层面

1. 提升自身素养,牢固思想政治理论根基

辅导员是学生的朋友、思想教育的领路人、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这些角色都需要辅导员有着牢固的思想政治理论根基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而辅导员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需要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辅导员要具备牢固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熟知党和国家的政策,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工作;辅导员应该关心尊重以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没有了爱就丧失了教育的源动力;辅导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与学生做朋友,耐心引导他们成长;辅导员要严以修身、言传身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们做好榜样,做学生诚实、守信的榜样。

2.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找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

近年来,国家和各高校重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建设,为辅导员的晋升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平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不要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找准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明晰辅导员工作思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学生群体的日益复杂,辅导员工作的繁杂琐碎,往往导致辅导员工作的千头万绪,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具备清晰的工作思路,否则就容易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分主次,没有条理地蛮干。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学生特点,梳理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思路,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4.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消除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全面科学的自我认知是提高职业认同感的前提。辅导员可以运用各种科学的评价工具进行自我认知分析,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取向、个性类型、动态特征、爱好、长处、弱点等内容,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有侧重地选择职业化发展方向,向专家型辅导员的方向逐步靠近,保持自己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韩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2]李双贵.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33

[3]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汤耀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5]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