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转战黑土地

2017-12-08 20:10郑红军
党史文汇 2017年11期
关键词:萧劲光根据地敌人

郑红军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生于湖南长沙,共和国大将。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司令员兼第一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第一参谋长,中共辽东(南满)分局副书记、辽东(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等职,为东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初入东北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量运兵,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1945年9月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鉴于东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中央决定抽调11万军队和2万名干部到东北开辟工作,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10月上旬,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原定去山东的同志按照中央要求转道东北,抵达沈阳。10月下旬,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正式成立,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副政委程子华,副司令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初入东北,萧劲光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中。11月起,萧劲光在锦州、沈阳、四平、长春一线,以及南满各地的部队进行调查研究。12月6日,萧劲光就兵力部署、部队编组、交通运输的掌握、大后方的建设等问题向东北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获得东北局的支持,并上报中央。随后,根据中央“建立后方,建立工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东北局分派萧劲光做了一段时间的后方建设工作。萧劲光接受任务后,首先做了一些部队的整训工作。

当时从各根据地赶到东北的部队武器装备较差,有些部队则是徒手赶到的。后来在瓦解敌伪政权、剿匪、收编地方武装中部队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东北有些改编过来的部队不仅缺乏战斗力且自身巩固都很成问题。例如抚顺独立旅全由一些散兵游勇编成,既无老部队作基础又无骨干;同时有些老部队也得不到大量兵源补充,装备也得不到改善,都难担负起主力的任务。还有一些在收编的敌伪土匪杂牌武装,只派进少量干部进行了简单教育,改造不彻底,给一些敌特分子可乘之机,有些匪徒混进部队后潜伏下来。突出的是“新兵新枪,老兵老枪”的问题,即新收编的部队武器装备好,人的素质却不行;老部队人的素质好,武器装备却不行,因此部队整体战斗力受到影响。再加上初入东北,各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不少部队无御寒冬衣。

针对上述情况,萧劲光在整训中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重点,将收编部队的人、枪主要编入老部队。这样老部队就有了新装备的优势,新部队也有了老部队人员素质和作战经验的优势,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成为确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同时,从主力部队中调一批骨干进入新编部队,加强地方武装,逐步扩大成补充团,成为主力部队的雄厚兵源。这样,既保持了地方部队,又充实了主力部队,增强了战斗力。

鉴于东北80%的物资集中在长春路,萧劲光按照彭真的意见,赶在国民党军队进攻前在本溪、海城、辽阳、抚顺组织弹药、枪炮、被服、通讯器材等物资撤退。有些发放到主力部队,有些组织火车运到后方。随着战争的扩大,后方基地建设的急迫性日益突出。1946年3月,萧劲光随同中共中央东北局到达梅河口,鉴于梅河口车站的物资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损失重大的经验教训,他指示东北的铁路各兵站把军用物资疏散隐蔽到各地小站与专用线,采取随运随装,统一领导,分散保管的方针。4月萧劲光抵通化视察,了解到通化地区物资丰富,有较好的条件可以利用,如兵工厂、货币印刷所、银行、医院、航空学校、炮兵学校等,他便向通化工作的同志们商量恢复生产的办法。当时,通化留有不少尚未回国的日本技术人员,他提出可以用其所长,为我们服务,以解决我技术人员不足的燃眉之急。后来这些日本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恢复通化的工业生产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坚持南满

1946年10月中旬,国民党制定“先南后北、南攻北守”作战方针,企图先消灭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四纵等主力部队,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和华东解放区的海上联系,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根据地实现占领全东北的目的。

党中央和东北局针对敌人“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和南满的严峻局面,为加强对南满的统一领导,决定派陈云和萧劲光一起去南满并指示:发动群众,坚持南满根据地,完成军事上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11月27日,陈云、萧劲光到达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随后,南满分局成立,统一领导南满地区党、政、军的工作,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亦称南满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任军区司令员,萧华任副司令员。

10月中下旬,敌人以8个主力师10万余人分3路向南满根据地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地区的主力不足4万人,无法抵挡国民党军的强大攻势。在敌人猖狂进攻下,辽东军区被迫放弃安东、通化、辑安等地,下旬后南满根据地已被国民党军队分割,只剩下临江、长白、濛江、抚松四县和两道大沟及辽南的岗边、岗里根据地,南满根据地进入了极度困难时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三四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脚下狭长的山沟角落里,这一地区只有22万人,要养活近6万人的部队和地方干部根本不可能。粮食、枪弹、医药、被装都无着落。加上土匪、特务、伪警察、地主武装到处活动,不少干部被杀害、被胁迫,广大群众尚未发动起来,使根据地处境更加艰难。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不少部队没有棉衣、棉帽、手套御寒。吃的是冻得啃不动的窝窝头和酸菜,住的也困难,部队经常露宿在冰天雪地中,靠烤火过夜。

严酷的环境让不少指战员情绪消极,产生了放弃南满退到松花江以北的打算。针对此萧劲光和陈云调查研究后交换了意见,认为南满的战略地位关乎东北全局,必须要坚持。坚持南满根据地不仅可以牵制敌人力量,粉碎其“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为东、西、北满根据地的巩固争取时间,而且可以沟通朝鲜、大连,保持与华北的联系,有助于将来的反攻。国民党军队虽在武器装备和数量上占优势但缺乏群众支持,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矛盾分歧很大,兵员补充困难。民主联军虽武器装备和数量上劣但有北满及各根据地的配合支持,部队战斗力也较强。只要扬长避短,不断削弱敌人,就能逐步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他们反复磋商一致认为:在大敌当前,根据地紧缩,群众尚未发动起来的情况下,要巩固发展长白山区,坚持南满根据地,唯一的方法就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必须把全力放在战争上,打退敌人的进攻,以战争改变形势,增强内部信心,发动群众,求得根据地的生存。endprint

12月11日,七道江会议召开,萧劲光提出了军事行动方针,要“以军事反清剿为主,以有力的游击兵团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清剿,恢复广大乡村,恢复政权,迟滞与打击敌人的进攻。主力集中于适当位置,准备于敌人进攻中,消灭其一部,配合游击战争”,并对具体作战方案提出意见。他分析敌我形势后说:“从目前来看,南满的严重情况已经到来,而且可能发展。但这决不能改变我们坚持南满的决心。我们要有克服困难长期打算的思想。在任何情况下,应坚持南满。”针对他的报告,与会人员中少数同志同意长期坚持南满,其余同志对坚持南满没有信心,主张主力撤过松花江,保存力量待日后反攻。

此时,敌人两个师已向梅河口、辑安进犯,形势危急。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萧劲光请陈云作最后决定。13晚,陈云顶着大风雪赶到七道江并和与会同志促膝交谈。次日他在会上讲话,全面分析了形势,对“留下”和“撤走”的利弊反复比较,说明了留下坚持的重要意义和可能性。最后加重语气说,我是来拍板的,拍板坚持南满。会后大家意见基本上统一起来,通过了“巩固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即辽南一分区、辽宁二分区、安东三分区)”的总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军事作战指导方针。并决定,首先由四纵出敌不意挺进敌后牵制敌人,消灭敌人的地方武装及分进之敌,破坏交通线打乱敌人的部署;三纵担任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顶住敌人,打掉敌人几张王牌,挫其锋芒。巩固现有根据地,为改变局面打下基础。16日,决议上报东北局,东北局回电要求南满根据地“巩固内部,结合群众,依靠广大山区,坚强下层领导,采取大胆而精细的处置,各个歼灭分散的敌人”。

率部奋战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队在侵占安东、通化地区重新调整兵力之后,纠集6个师向临江地区发起首次进攻。南满军区外线作战的四纵和内线作战的三纵都面临着兵员、武器、弹药、被装、粮食缺乏等困难,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不少指战员由于没有棉衣棉裤,不得不将草绑在身上御寒,许多指战员被冻死冻伤。机关、地方部队抽调一部分人力物力补充战斗部队,陈云、萧劲光也解散了警卫班,把人员补充到主力部队中。在异常困难的局面下,萧劲光坚决贯彻七道江会议精神,率部积极应战。至1947年1月,经过大小战斗40余次,南满军区粉碎了敌人对临江的第一次进攻。战后,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萧劲光针对战斗中部队在集中优势兵力、实行大胆包围迂回、连续作战、各个歼灭敌人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部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战例,提高思想和战术水平,以利再战。

1947年2月3日,国民党军队再次进犯临江。当时天气奇冷,大雪没膝,既开不动汽车也骑不了战马,萧劲光和战士们一起踏着积雪,到高城子地区勘察地形选择战場,来往于部队之间指挥战斗。民主联军经过10天激战,以歼敌8000的战绩取得二战临江胜利。虽打了胜仗但少数同志仍缺乏坚持南满的信心。萧劲光反复同指战员说明,南满形势虽紧张艰苦可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东北战局,树立一盘棋思想。他分析说,有的地方出太阳,有的地方下毛毛雨,有的地方发生暴风雨。南满虽是“暴风雨”区但北满、东满、西满在集结一切力量准备打击敌人,前途光明。他常对干部们说,南满的局面好像一条船,如舵掌得不好,船上的人三心二意,就有翻船的危险。但若把舵掌稳,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就可以扭转危局,船翻不了。即使船上有些地方漏点水也不会淹死人,我们还有码头可以靠岸。而敌人不是坚不可摧对付不了的,它有不可克服的弱点。关键是看我们的仗打得如何。当前固然应解决战术技术素养不高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强的信心。

2月16日起,国民党军率5个师兵分4路向临江推进。三纵在通沟、大北岔歼灭敌军两个团及一个山炮营、一个工兵营;四纵连战7昼夜,全歼敌军二○七师二团一部及保安队千余人,到2月28日,南满部队连克4座县城,南满根据地得以巩固。三战临江胜利后,敌我形势转变,敌人逐渐转入被动,根据地军民斗志愈发高涨。

3月28日,国民党军拼凑11个师四犯临江。陈云在临江主持召开分局、军直干部会议并指出,要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会上,萧劲光作了“树立坚持南满军事斗争的正确思想”的报告,针对部队的思想状况,提出要处理好胜利与牺牲、啃骨头与吃肉、胜利与疲劳、奖与罚、战术技术与政治思想、军队与群众的矛盾。会后他率部克服3个月连续作战、兵员损失大的困难,采取部分兵力牵制左右敌军,集中三、四两个纵队歼其中路的方针,通过迂回包围将其全歼,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打破了敌人进攻计划。

4次临江战役,共歼敌4.3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巩固和扩大了南满根据地,扭转了东北战局。

解放孤城

1948年2月,遵照东北局指示,萧劲光离开南满。5月下旬,根据东北局的决定,东北人民解放军在长春东南25公里的李家屯成立了第一前线围城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

6月,东北局下达了“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的攻打长春的总方针、总任务。15日至20日,围城指挥所师以上干部会议在吉林召开,调整围城部队,全面部署围城工作。22日前,解放军完成围城部署,部队即行构筑工事架设通信网,勘察地形地物,侦查敌外围据点,做反突围方案。为防敌人突围和出击,围城部队做了纵深梯次配置。7月1日,围城指挥所在李家屯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问题,特别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各结合部的封锁,并根据情报制定了打破敌人向西或向南突围的预定方案。7月3、4两日,敌人组织多次试探性突围,均被解放军围城部队击溃。6日晨,敌人用5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西南、正南和东南阵地出击。西南方向孟家屯车站附近战斗最为激烈。这一带由于紧靠铁路线,敌人从此处突围的可能性极大,围城指挥所做了重点防守。围城之初,萧劲光带领参谋人员利用夜间赴前线查看地形,与担任该地区封锁任务的独六师领导详细研究作战方案周密部署。当天,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做困兽斗,轮番向解放军防守阵地进攻,解放军防御部队顽强还击,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endprint

锦州战役打响后,为配合北宁线上的主力作战,萧劲光根据上级指示,指挥部队继续对长春之敌压缩,夺取敌人外围据点,在运动中坚决消灭突围之敌。

10月,敌人突围迹象越来越明显。司令部获悉敌人企图以最精锐的部队新三十八师在长春以西大房身机场方面作试探突围,针对这一情况,司令部作了几个战斗方案交由前线部队充分研究谈论。在讨论中,萧劲光考虑到敌人这次出来的兵力不会少,提出“刀子”插得深一点好还是浅一点好的问题。他认为若插得深把部队全调上去,固然可以多截击敌人,但就像流水一样突然截住了冲击力大,漏掉的可能要多得多。因此他建议梯次配备从侧面打击敌人,一个梯次消灭一部分敌人,放过一部分敌人,由第二个梯次再从侧面伏击。余下的敌人留给第三梯队去解决,这样会更好一些,自己的伤亡也会小一些。经过反复讨论其意见获得通过。10月7、8两日,敌三十八师向独七师阵地全力进攻,企图占领大房身机场,进而在增援部队或飞机接应下突围。敌人的突击部队被解放军各个击破,只能缩回长春,敌突围妄想泡汤。此时的长春,内外联系中断,真正成了一座孤城、死城。

在坚决的军事打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之外,部队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一是大规模的群众性的瓦解散军工作,二是在敌军内部做上层的工作,组织战场起义。

10月14日,前线政治部将敌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等人的联名投诚信报告司令部,萧劲光排除部分领导同志质疑的态度,支持政治部主任刘浩的看法,认为六十军在走投无路的情況下起义是可能的,争取六十军起义,对解放长春将有决定性意义。萧劲光与大家商议后,将情况上报东北局,并派刘浩和参谋长解沛然向六十军联络人员转达了欢迎起义、正式谈判的意见。与此同时,针对部分领导同志认为六十军以假降为幌子实则企图突围的质疑,布置了防范突围的准备工作。

17日午夜,按照双方商定的起义计划,解放军接防部队与六十军顺利交接防,长春市大同街以东地区被我军控制。当天,萧劲光和萧华在司令部会见了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和部分起义将领,对他们率部起义表示竭诚欢迎。萧劲光说:“今后我们是一家人了。你们丝毫不孤立,前途是远大的。我们对待起义部队的政治、经济待遇和革命解放军一样,不受任何歧视。”在这支起义部队的改编问题上,特别是问题较多的暂五十二师改编,当时有部分同志主张将之缴械,或官兵分开。萧劲光根据改造红五军团时期的经验,认为这样做不妥,支持了教育改造的意见,并调整干部去掌握这支部队。后来,这支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六十军起义后,防守长春西半部的敌新七军马上土崩瓦解。18日,新七军派代表与兵团冾降。19日上午10时,按照达成的协议方案,解放军接管长春市西半部。至此,长春市除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及其卫队盘踞的中央银行大楼外全部解放。为了避免生灵涂炭,给郑洞国一个最后的投诚机会,教育起义投诚部队,萧劲光等兵团领导人同意了郑洞国部下提出的“抵抗”1至2日后再降的要求。21日凌晨,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在做了象征性的的抵抗后,走出中央银行大楼,率部投降。至此,长春在历经5个月的围困之后回到人民怀抱。

长春解放后的第3天,根据总部命令,萧劲光部兼程南下,参加了沈阳外围战役,东北解放后率部入关,奔赴平津战场。

(责编 五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萧劲光根据地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敌人派(下)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萧劲光给毛泽东当参谋
黄花晚节香——萧劲光大将暮年二三事
萧劲光在延安的战斗岁月
纪念萧劲光大将诞辰100周年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