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崴��
摘要:从大学校门到教学讲台,从激情满怀到徘徊不前,从打破瓶颈到探索前行,从自己初探到全校研讨,深深浅浅地、跌跌撞撞地一步步走了过来。最初的课堂就是让教师尽情的“发挥”——整个课堂是教师在表演独舞。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课改轰轰烈烈地最初时的课堂又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变成了“指挥”——学生跟着教师在表演。随着不断地深入摸索、实验、探究新课改理念,对于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粗浅的做法,将教师的角色转化为“导演”——整个课堂虽然依旧由教师掌控,但教师已经变为幕后,课堂的舞台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课前自学——课上解惑——课上检测,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关键词:新模式;潛能;竞争
一、 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把本节课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校开展的“五步诱导”教学模式中的第一环节是诱发兴趣——课前预习发现疑难,课前就让学生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途径可分为: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大屏幕,电子邮箱等);书写在黑板上;由于小班化教学,还可以分成小纸条发放到小组。通过预习,学生一定会有思考、有质疑,会积极吸引到课堂上来。
二、 把握提问激励求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有提问的意识,把问题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彻学习过程的主线。教师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把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就说明了他们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五步诱导”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是导引目标——巩固预习再现疑难,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出现了质疑,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巩固预习两个环节有了提问的意念,有了提问的内容,学生想问了,想说了,就是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习中。
三、 强调学法提高能力
课堂方式的转变对老师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即会自学知识,会自学知识就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展现个人的风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既做到了“授人以鱼”,又做到了“教人以渔”。“五步诱导”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是诱启思维——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在教师解决完预习笔记和巩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针对组员知识点的不完善进行讲解、补充、归纳。对于教师的讲解可能出现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再一次阐述,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又一次但却不是重复的学习,是从理解渐渐转化成基本掌握,并能简单地运用。在此环节中学优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一次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学差生对于不敢问老师的最基础的知识也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此环节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也是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保证。
四、 训练优化调动热情
训练习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层次非常明显。在训练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创造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五步诱导”教学模式的第四个环节是导寻规律——精当点拨拓展延伸,第五个环节是导学验收——当堂训练及时反馈。随着基本知识已经掌握,检测练习已经通过,知识框架已经清晰,学生跃跃欲试地想要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这时学生做自测题完全是主观意愿,可以用迫不及待来形容学生当时的心情,所以就自然进入测评环节。自测题可分为A、B、C三个梯次,先分组完成再逐步让学生公布答案,并及时让学生对其修改,此环节的原则是:先让会的学生讲,讲对了,教师不重复;学生讲的不完整的,教师给补充;学生讲错的,教师要纠正。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要给其小组超常规加分。全部完成后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测情况进行生生间的互评,教师就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给予点评。
五、 构建机制培养竞争
仅有活动小组,没有竞争机制,小组活动便缺乏动力支持。因此要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先教研组研讨,整理出本学科的评分机制。然后每学科选取2-3名教师进行共同研讨,形成初步草稿。接下来由领导班子、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共同起草初稿,最后征求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共同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加分、减分细则,每节课后都进行分数的核查,做到加减分数公平、公正、公开。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个细则,如何评比才能准确量化每个小组的成绩和进步幅度,如何评比才能促进每个同学的提高,同学们想的比我还全面、还细致。因为学生做了自己的主人,怎么评价自己说了算,所以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节节课堂都充满了变化,充满了惊喜,充满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从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中评课,教研组集体讨论、集中研讨抓起,由年轻教师萌芽课、骨干教师引领课、全员教师参与开放课观摩。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快乐的课堂、快乐的学生。学生的预习笔记越来越规范,课堂中的学差生渐渐变少,学优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生搬硬套、累死不会的同义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增大了,创新能力提高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每位同学都期盼着在课堂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