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生生:运用物联网 养鱼智能化

2017-12-08 07:13海洋与渔业罗茵孔一颖文图
海洋与渔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绿源养鱼工厂化

■ 《海洋与渔业》实习记者 罗茵 记者 孔一颖/文图

顺德生生:运用物联网 养鱼智能化

■ 《海洋与渔业》实习记者 罗茵 记者 孔一颖/文图

【智慧渔业】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环境的变化,传统养殖模式的优势逐渐减小,作为顺德区最早开始探索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公司,生生农业集团已经在这条路上积累了一定经验,除了利用工厂化养殖对成品鱼进行深层洁净外,他们还探索物联网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尝试用科技改变水产养殖的习惯,用数据代替眼睛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6月23日,记者走访了生生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广东顺德绿源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公司”)的工厂化养殖基地,物联网应用后带来的安全可控和工厂化养殖带来的品质提升,在这里都是显而易见的。

展览缸里带二维码标识的“珍品”

物联网智能水产养殖从“看水养鱼”到“测水养鱼”

下午3时,记者走进绿源公司,这个养殖基地占地约150亩,内有2个工厂化养殖基地、1个水产品加工厂和15个标准化养殖鱼塘,功能集水产养殖技术示范、成品鱼养殖、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

进入位于基地中部的一期工厂化养殖车间可以看到,其进门处就设置了一个单独房间,内设“物联网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监控平台,该房间面积约15平方米,有8个LED显示屏,覆盖了200亩的养殖水面,可全天候在线监测鱼塘的主要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水温、盐度、PH、浊度和水位6项。据悉,该平台是引进、集成了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基础上的产学研建设的成果。

上述场景只是物联网水产养殖的一小部分,总的来说,物联网水产养殖是综合利用智能传感、无线传感、移动通讯、智能处理和智能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开发的,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增氧机,通过电脑或者手机APP和查询水质信息。在生生农业集团水产养殖基地,有100多个视频探头实时监测着养殖水质指标的数据变化,一旦出现变化,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系统的提示进行处理和控制。

搞水产养殖的人都知道“养鱼先养水”,但由于设备条件跟不上,传统渔业大部分是凭借经验判断水体是否健康,物联网在水产中的应用无疑给人们带来更多选择,精确的数据支撑让“看水养鱼”变成“测水养鱼”,确保养殖产品的健康、安全。

工厂化水产养殖全面提升成品鱼品质

近几年,除了摸索水产养殖与物联网结合的可能性,生生农业集团投入更多的、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即工厂化养殖模式。在绿源的养殖基地里,工厂化养殖占地面积就有4680平方米,有效养殖水体达1800立方米。

工厂化养殖二期基地

“这些工厂化养殖车间,我们主要进行成品鱼的深层净化和品质改良,去提高鱼肉的质量,保证水产品餐桌上的安全。”绿源公司负责人王小林说。目前,2010年投产的一期车间是淡水养殖车间,主要养草鱼;4年后,公司投产二期车间,并增加了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也进行了小型化,养殖品种为鳙鱼和红、黑罗非鱼。

“进入车间的鱼,不仅要减肥,还要进行深层次清洁,达标以后肉质和口感都有提升。”绿源公司的技术员周睿民介绍,在二期车间里,深层加工的水泥池50平方米一个,池子里的溶氧基本大于10mg/L,两个暂养池搭配一个过滤池。成品鱼进入后,不投喂任何食物,而是进行高物理沉降作用、生物净化作用和臭氧杀菌消毒处理。

“这样可以使鱼在水里更容易被净化,也可以保证储放更多的鱼。”周睿民说,这样处理约30天左右之后,成品鱼吐清了塘泥、洗清了粘液、减少了脂肪、提升了肉质,吃起来口感紧实、富有弹性。

物联网养殖管理平台

不仅如此,生生农业集团的“公司+基地+标准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也给了周边百余名养殖户实惠。作为大陆水产品主要供港企业,生生农业集团与养殖户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稳定的价格向养殖户收鱼,并帮助他们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食品安全意识。

“去年,集团的鲜活水产品年销售额达8 亿元左右,我们会坚持推进工厂化养殖,养出品质鱼,更会坚持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来抓,带周边养殖户共同重视。”王小林说。

猜你喜欢
绿源养鱼工厂化
绿源正式发布液冷超续航2.0系列新品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绿源,深耕行业24 载,以领先实力擘画宏伟蓝图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鱼经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绿源电动车联合中国流行色协会发布 2018电动车色彩流行趋势
“金华绿源”竞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