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时代 如何做共享农业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服务和产品的供给质量都在提升,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小黄车、小橙车遍布诸多城市街头,彻底改变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再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共享篮球……不夸张地说,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正在暴风骤雨般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人甚至放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80%的行业都将被共享经济所改变。农业,作为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被列入其中。
农田——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农场
农民将农田的位置、面积等基本信息提交到互联网平台,平台再将土地使用权分拆出售,消费者通过平台租赁农田,构建自己的私人农场,委托当地专业的农民或者农民合作社管理,成熟之后可以送达消费者手中。
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随时观察生产过程,也可以随时体验田间劳动。通过分享农业的模式,消费者可以获得健康的食品,生产者也不必担心产品销路,土地价值得到提升,让真正的优质农产品找到优质的客户,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方面加拿大的路法农场已经做得小有成效了,美国Farmigo公司也有了很好的探索成果。
生产工具——像滴滴打车一样叫来农机
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于一般农民不会轻易购置的大型农机,如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生产工具需求方和提供方进行匹配,快速实现在线查询和对接,提高生产工具的利用效率,为农民节本增收。以后叫农机就和叫出租车一样方便,印度就有一家叫farMart的公司,专门做农机分享服务,号称是农业机械领域里的Uber。
农技知识——所有专家为所有农民服务
当农户遇到种养等问题,过去可能通过农业咨询热线,农业咨询热线电话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为专家资源有限、联系不畅、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等问题,存在很大局限性,未来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平台将问题再推送给数据库内对应领域的专家,专家在规定时间内为农户解答和交流互动。分享模式可能是多种多样,包括专家讲座、在线直播、远程诊断、现场咨询等。
产品——吃上自家的放心食品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认养农作物或者农畜,可全程参与、管理、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收获过程,待收获后农夫将产品采用邮寄、快递等方式发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认养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
民宿——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我国国土面积广,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性明显,风土人情各异,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匹配民宿租赁双方的信息,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体验入住。
劳动力——不用担心劳务被闲置
利用移动互联网汇聚闲置劳动力信息和用工需求,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改变农民进城接工的方式。作为任何一个农民,可以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外出打工不用愁。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农工为你服务,不用的时候也不必养着他们。
物流——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可破解
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接乡镇司机和物流方,通过乡镇司机将货物直接送到村镇,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等。
时下最火的经济热词莫过于“共享”。出门在外,累了可以骑共享单车、电动车,手机电量不足时可以共享充电宝,下雨了也不用担心,还有共享雨伞。如今,农业领域也试水了共享模式,如土地共享连接了城乡消费,农机共享减轻了农民负担等。
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和田园生活需求增加,现代农业新业态对农业资源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推动“互联网+农业”融合,盘活闲置农业资源,让共享经济理念真正融入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企业篇:共享,不止一粒米
“让农田发挥最好的作用,是把它们共享出去。”2014年,艾米诞生于广州市。艾米会联合创始人兼CEO唐飞发起了定制共享农场服务运营平台——艾米会,并首次提出共享农场理念和运营模式。
所谓 “共享农场”,简单来讲就是他们把闲置的农田整合起来,经过专业规划改造成农场,统一管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 “只要你使用了艾米的 ‘共享农场’,就可以在不同的农场体验你想要的生活。”
想要的生活,是食材的安全还是田园的归属?在艾米农场,这都可以实现。艾米农场采用会员制和订单式农业。城市家庭只需要在线下单,认购农场成为会员,艾米农场即为其配置种植专属管家和服务专属管家。
所有的种植、生产、服务过程全部由共享农场来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不必拥有土地,不必亲自种田,就可以和众多城市家庭共同拥有属于自家的定制农场,获得农场种植的安全、新鲜的胚芽米。当然,会员也可以亲自下田体验水稻的插秧、种植、收割等过程。
几分田地,一处小院。过去大多数城市家庭无法实现的私家田园梦,通过共享经济也成为可能。以会员家庭为单位,邀三五知己,在艾米“像农场主一样生活”,让生活慢下来,体验自然成长的快乐。
“一方面让城市家庭吃上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健康主粮,匹配更好的乡村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让荒芜的稻田重新种上水稻,为农民创收,改变农业不挣钱的局面,让乡村恢复往日的美好。”唐飞说。
在生产端,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放鸭子下田,引入赤眼蜂,搭建生态链系统……艾米农场组建专业种植专家团队,雇佣农民按照统一有机标准种植艾米胚芽米。唐飞介绍,过去农民自己种地,年收入大概2万元。而加入艾米农场,年收入一般在10万元左右。广东从化、清远、增城,3个农场、2 500多个会员,艾米规模扩大了,但始终坚持定制化,按需生产,坚持自己的标准,不接受任何采购或加盟模式。增城艾米小镇2017年7月1日启动,艾米规划在这里把有机胚芽米+当地物产+乡村手工艺+乡村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成第六产业。
此外,艾米推出闲置农田托管计划,成为首个定制共享农场服务运营商,面向全国范围接受相关地方政府、合作社、乡村旅游度假项目、特色小镇等单位的闲置优质农田托管申请。经过环境审核后的农田,将会由艾米统一建设,搭配艾米有机稻田+智能硬件系统,成为艾米共享农场的一员,共享全国不同产地的健康胚芽米和不同风土人情的生活方式。
政府篇:我在海南有农庄
2017年3月,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主持召开的“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题会议,首次让公众知晓了该省正在推进的一项大事:海南省2017年“三农”的重点工作是推进“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项行动。
2017年,财政部确定河北、海南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鼓励在不违反农村综合改革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
在海南省看来,入选全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是一个机遇,适时提出“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项行动,把 “共享农庄”作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一个抓手,希望以此培育农业新业态、推进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王牌”产业。
“我在海南有农庄”项目本质在于把海南优质的农庄资源实现共享,打造出一个个“共享农庄”。李军指出,“共享农庄”是农业经营的一种新形态,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理念。
“共享不是占有,海南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可以让全国人民来共享资源,而共享农庄最大的卖点就是海南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我们需要打造新型的产业形态和产业经营体,来适应现代人的高端生活方式。”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咏望表示。
海南共享农庄将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消费者提供土地租赁、托管代种、产品认养、自行耕种等多种形式的私人订制服务,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候鸟”群体等对海南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特色畜禽的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
脑洞篇:农业能共享什么
“所谓分享农业,就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涉农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现代农业经济活动的总和。”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
在他看来,发展分享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说分享农业即将迎来新的爆发点。从技术上看,网络、数据、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支撑分享农业的发展。文化基础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资金上,资本对于分享经济的热度没有降温。此外,国家战略明确把分享经济作为一个重点。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表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打开眼界,在满足市场新需求上下功夫。而艾米、海南的共享土地与其他农业资源正是以消费为核心,对农村的闲置或优质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
共享农场打通了乡村供应端和城市需求端,重塑了城乡联系,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问题。不过,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农场更为复杂。
“由于土地处于分散状态,不像自行车、雨伞等工业产品那样容易集中,所以共享农场这种形式发展得比较缓慢,需要一步一步去实施,进而形成一种模式。”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庆表示。
“将来要把共享农场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国,除了农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人才和资金储备之外,还要将金融业、服务业等各种要素引入到农业中去,形成多功能的复合型产业结合体。”黄庆补充道。
除了与消费端对接,农业自身生产领域的共享资源也有待挖掘,如一些农业机械并不是每个农户都有购买的实力和必要,在农忙时节可以租赁共享,我国目前多以农机合作社的形式提供这项服务。
(王 方)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 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到 “十三五”期末,共享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将会超过10%。
共享模式很火,那么农业公司或者创业能否借鉴共享模式呢?共享经济能不能植入到农业中?又有哪些地方,会成为共享经济爆发的焦点?也许你会说,什么高大上的共享经济?不就是出租么,农机出租不就是共享经济!如果这样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那这辈子别想赚钱了。
为什么说共享农业商机巨大?天策行策划专家董长德指出:
(1)需求强烈。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后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现代农业新业态对农业资源提出了新需求;信息不对称带来优质农产品供需脱节。
(2)供给充分。大量分散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大量分散的、海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或者是涉农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了吗?当然没有。
(3)发展分享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从技术上看,网络、数据、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支撑分享农业的发展。在文化基础看,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可以说共享农业即将迎来新的机会爆发点。从资金条件看,许多人认为互联网资本市场在2016年进入寒冬,但让人吃惊的是共享经济领域去年的风险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30%。换句话说,资本对于分享经济的热度一点都没有降温。
共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做到“共享”,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共享经济”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财产,资源或者信息,与用户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在天策行营销策划公司数据分析看来看来,共享经济+农业,未来商机有三大方向:
农机资源如何“物尽其用”
农机产品的功能比较单一,时间限制明显,作业范围也有限制,这些特点限制了共享农机的发展,但并不证明没得玩。当前农机主要由个人购买,由于时间功能作业范围等限制,许多农机都是使用一两个月,放在家里十个月。而我们农村市场许多大型的农机具并不是一个小家小户能承担的起的,这个痛点,我们要抓住。
共享农机目前有些玩法的构思就可以借鉴,比如找十个承包一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户投入十万元入股,购买相应价值的农机产品,农机优先供给入股者使用时仅需支付人工油料折旧等费用。这个玩法看似没有什么赚头,如果说我们根据农机的使用时间合理分配,把北方的农机使用权卖到南方去,南方再找十个大户,用同样的十万元入股的方式共享农机使用权,不同区域的农机合理搭配,那这个玩法会是,一毛钱不花,通过对农机在不同区域合理的利用,就可以成功的获取亿万元的资金。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共享经济的奇妙之处,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一时一地,中国纵跨寒带温带热带的广阔空间给了我们庞大的市场,如果这个运作得当,在中国鼓励土地集中化的时代,将是农业的又一个独角兽。
共享思维开启土地利用新时代
在国内,经过三权分置、取消农业户口等一系列意见发布以后,土地流转的这个话题也不那么敏感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CSA(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共享的平台。城市周边农场主的闲置土地放到网上租赁,而想要圆一个农田梦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赁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种,每天像农民一样吃上自家种的有机蔬菜。土地共享,让每一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私家田园和农产品特供渠道。而在我国广州也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案例,艾米“共享农场”,它智能搜集城市周边闲置优质土地建设生态农场,将农场划分成若干单元,城市家庭只需在线扫码下单,就能认购相应农田的收获权,共享交换使用所有的该公司的农场。出租农田收获权的同时,也实现了粮食定制化,按需生产的共享模式,常常在稻苗刚插秧时,大米就被预订一空……
农业“科特派”共享经济驱动者
2017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条关于强化农业推广的意见,其中提出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 ‘星创天地’。”如果单独看,这也许只是常规的一项内容而已,但如果以共享经济的角度思考,这里面也蕴含着改变传统农资格局的 “大阳谋”。我们都知道,农资是为农业种植服务的,具备专业性复杂性,老百姓在目前琳琅满目的品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不容易,当前的农资模式是农资零售承担推荐和农技服务的职责,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种选择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农民考虑,这也是目前农资乱象的根源所在。
如果一号文件的推动卓有成效,由政府认定的科技特派员帮助农民选肥选药,而这种选择是依据种植需求,并不局限于农资产品的品牌和价格,那农资零售的末日就要来了。在一号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政府推动,却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那机会就来了。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完全可以融入进去,成为共享农技的受益者。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农村劳动力资源如何“物尽其用”,别看农村人口多,农忙季节都缺人手,共享经济也许能解决农业劳动力时间、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根据农业农忙和农闲的季节规律,可以实现忙时务农,闲时进城务工的格局。现在市场上缺乏的是农民职业培训、农村劳动力供应和需求匹配的平台。
当前,圈子里面流传这一句话,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平台。因此,如何把公司或者项目做成平台,让客户、用户、渠道商、代理商能共同做大做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
农业产业是一个大盘子,仅农资一项就有超过两万亿的市场,假如农业行业能出现一个遵循共享机制,玩转共享经济的平台,估值超万亿都有可能。但这并不是我们疯狂的理由,虽然共享模式都遵循体验重构、价值重构、连接重构的原则,但有一点可以清楚的是农村玩法跟城市不一样。
可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分享农业将会慢慢向更多的领域渗透,与其他经济形态集成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进一步激活农村现有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分享,可以加快“三园一体”的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为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平台。通过分享可以把农业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使其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此外,未来乡村旅游、金融信贷和家政养老服务等行业都可以实现与共享农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二元结构造就了 “城乡数字鸿沟”。而互联网的泛在化和扁平化特征,可以打破时空壁垒,可以把农村和城市通过高度光纤网络联系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分享农业还可以实现农村的包容性发展,通过平台经济,集聚规模化的消费需求,企业会根据农民需求,设计出更符合农业生产、更贴近农民生活的产品和服务;针对农民信息素质偏低等问题,推出易操作的移动应用,帮助农民参与分享农业。通过分享农业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结构,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生态绿色发展
“分享”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展分享农业能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同时还可以带动新经济发展,以较少资源消耗,满足更多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发展分享农业的着力点。分享经济的迅猛发展要归因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分享农业的发展也需要互联网平台作为支撑,因此,分享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支撑。分享经济在城市发展迅速,主要是得益于城市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由于农村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分享农业还无法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推广。但随着4G和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迅速向农村延伸,未来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要牢牢抓住手机这个“端”,做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加快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水平。同时也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审核、征信以及交易监管。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分享农业的切入点。分享农业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小农需求集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后对服务供需进行自动精准匹对,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资供应、飞防、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加工、仓储、冷藏、保鲜、物流、生态循环农业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开拓市场预测、信息传递、农产品开发推介等服务。大力支持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种子种苗、农业信息、农产品流通等服务领域。完善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分享农业的关键点。分享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后现代农业模式,需要政府部门深化认识和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不能用传统发展现代农业的思维方式和制度来套用,而应该按照分享经济的运行规律去建立相应的制度。要以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分享农业的出现,规制好分享农业的风险,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通过试错机制来不断完善规制策略,及时修改已经明显不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督分享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加强数据开放、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与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个人信息保护、信用评价机制等自律监管体系建设。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加强产业间联系与协作、推进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